APP下载

低电压细铜丝电疗术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

2011-02-09吴志贤梁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铜丝海绵状弥漫性

吴志贤 梁杰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方法治疗众多,如手术、冷冻、放射、注射、激光等。但对于弥漫性、范围较广的血管瘤,由于范围广、分布散在,治疗效果欠佳,难以彻底根治。1996年始,我科采用王大玫教授介绍的留置铜针法进行治疗,并在实践过程中改良方法;2001年始,采用手法触摸插针术将细小铜丝置入血管瘤中,铜丝外接变压器,持续小电流低电压直流电进行通电,术后留置铜丝通电1周,疗效肯定,报道如下。

1 材料及手术方法

1.1 临床资料

23例弥漫性血管瘤患者,男8例,女15例;年龄5~56岁;体表浅层5例,深层18例。病灶位于头、面、颈部、四肢。铜丝治疗1个疗程者l2例,2个疗程者11例。

1.2 术前准备

按常规进行术前检查并行CTA血管造影重建。

铜丝的制备:选用工业用直径0.1 mm铜丝,截成每段10~15 cm长,将铜丝表层磨除,裸露其铜质,高压消毒备用。

1.3 治疗方法

用腰穿针作为套针,表浅瘤体盲视下操作,深部瘤体超声引导下操作。在瘤体周围用套针经皮肤刺人瘤体中,作为铜丝刺入的引导,穿刺时注意避开重要血管神经。将针芯抽出,把铜丝徐徐从套管中插人,直达血窦,退出套针,铜丝留在血窦中。每0.2~0.5 cm插入1根铜丝。每5根铜丝相互接触拧成1排,每排铜丝互相无接触,将两排铜丝中的其中1排连接在4 V、200 mA变压器的正极上,另1排连接在负极上(两排铜丝互不接触),通电10min,互换正负极后再次通电10min。通电后,正极上可见磨过的光滑铜丝表面颜色变暗。留置铜丝1周。1周后可见针眼处有液体渗出,颜色为黄白色、灰白色、棕红色或棕褐色,拔出铜丝,挤出组织内液体,包扎。完成该疗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6个月。

2 结果

疗效标准分4级:①治愈,瘤体完全消失,表面色泽正常,无功能障碍,随访无复发;②基本治愈,瘤体基本消失(缩小75%以上),皮肤色泽接近正常,无功能障碍,但外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尚需治疗;③有效,瘤体明显缩小,但不足75%,需继续治疗;④无效,瘤体缩小不足25%,或瘤体无明显变化,甚至继续增大者。本组中,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1]。术后随访1年以上,本组中治愈15例,基本治愈5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5%。

3 讨论

体表的弥漫性、散在范围较广的海绵状静脉畸形,临床治疗非常棘手,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均难达到理想效果。手术切除代价大、风险高;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激光无法达到太深的部位。1941年,Wener等最早报道用电栓塞治疗血管瘤;1974年,Mullan首次应用铜针留置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次年,Hosobuchil用铜针通电方法对颅内畸形血管进行临床研究;1982年,Ogawa报道铜针电栓塞血管治疗面部和颅内血管瘤或下肢血管畸形;1992年,Li[2]将铜针留置于头颈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窦内,使之发生栓塞,共治疗52例;王大玫等[3]于1993年报道,应用铜针留置栓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及外周血管性疾病,均获得较好效果。国内近年来也有较多的学者,在前人基础上用改进铜针的方法进行血管瘤治疗的探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以往的方法操作繁琐,铜针较粗,置入间距宽,效果欠佳,血管瘤容易复发。

对于铜针治疗的方法,王大玫等应用的留置铜针法铜丝直径1~3 mm,长3~7 cm,铜针于正常皮肤刺入,直达血窦,每隔1~2 cm刺入1针,留置3~7 d;或通4.5~6 V直流电,持续15~30min后拔除铜针。但有研究提出,铜针间距至少2 cm,不宜过密;一次留置不宜超过40根,以减轻血铜对机体的毒性损害;通4.5 V直流电20~30min后拔除铜针;或不通电仅留置6~7 d[4]。李比等[5]认为,直接或彩超定位引导下,将铜针置入瘤腔,每隔1 cm置入1针,面部肢端单独留置铜针1周,其他部位可通4~6 V直流电,通电5~10min后,改变电流方向再通电5~10min,通电不宜超过20min。通电完后将铜针留置,包扎,1周后拔针,加压包扎3~5 d。1-3个月后可重复治疗。李东等[6]通过实验研究报道,4.0 V、4.5 V通电铜离子浓度较3.5 V有显著差异,4.0 V与4.5 V之间无明显差异,2 V通电20min可致红细胞聚集减少;6 V通电则出现肌肉震颤;6 V通电超过5min,血管出现碳化;4 V通电5.5~17.5min,血栓形成的长度与时间成正比;4 V通电超过20min,血管出现碳化。他们认为,4 V,5.5~17.5min为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条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科于2001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体表浅层弥漫性海绵状静脉畸形,采用手法触摸或超声引导下插入铜丝于血管瘤中,每0.2~0.5 cm插入1根铜丝,每5根铜丝相互接触拧成1排,每排铜丝互相无接触,将2排铜丝中的1排连接在4 V、200 mA变压器的正极上,另1排连接在负极上(两排铜丝互不接触),通电10min,术后留置铜丝1周,治疗效果显著。我们认为,该方法铜丝直径小,对皮肤损伤小,反应轻,瘢痕小;铜丝留置密度大,铜离子解离多,作用效果好;通电电流低,对机体刺激反应小。细铜丝密集埋置通电加留置,避免了普通铜针手术次数多的弊端,且增强了电铜丝治疗的效果。持续铜丝小电流低电压直流电通电,术后留置1周,这样铜离子解离更多,铜离子电解的越多,则正电荷与红细胞负电荷相吸致其聚积形成的无菌炎症就越强,红细胞的聚集、局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都较单纯直流电铜丝产生的效果为强。局部血管内血栓形成增多,最后导致明显的组织纤维化。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铜丝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包括:①铜质表面带正电荷,而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均带负电荷,两者相互作用,血液中的固体成分凝集于铜针四周;②铜丝在体内血管中通直流电后有大量铜离子解离,解离的铜离子带正电荷,其与细胞膜表面带负电荷的红细胞相互吸引,使红细胞在局部聚集[6]的同时,与血管内膜的负电荷相互作用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③铜丝正负极之间进行通电,电流通过血管传导,引起血管收缩、痉挛、血管腔狭窄,导致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产生涡流[7],血液中的固体成分凝集,局部血液流变学改变,加之血管内膜炎症进一步导致血小板凝集,释放并促进凝血因子活化,继之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外大量纤维组织长入血栓内、血管壁消失,从而导致作用区血管栓塞,最后导致组织纤维化[8]。

本方法操作时应注意:①如瘤组织较深或位于重要器官周围,应行超声定位穿刺,准确掌握进针部位及深度;②术者可根据窦腔大小、动静脉特征放置铜丝,并调整铜丝的角度、深度、数量等,避免损伤大血管、神经等周围组织;③每根铜丝外露部分要折弯固定,以免铜丝滑脱或陷入周围组织;④套管针退出有暗红色血液涌出表示已置入瘤腔中,可置入铜丝。

持续小电流低电压直流通电铜丝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优点:①操作简单、易行;②与手术切除血管瘤相比,大面积的血管瘤铜丝埋置出血少,安全性高,对外观破坏小;③改以往铜针埋置术中的铜针为铜丝,直径由2~3 mm缩小到0.1~0.3 mm,皮肤损伤相对较小,反应较轻,拔除后无明显点状瘢痕增生;④术后加压包扎促进血管瘤内纤维化过程,减少血管瘤复发,同时减少皮肤瘢痕增生;⑤在一些复杂的外周性血管疾病中,如巨大弥漫性血管瘤,以往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可以本方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减少术中出血并降低手术难度。

[1]彭丽霞,李勤,蔡金辉,等.体表不同类型血管瘤的综合治疗[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2009,20(9):533-536.

[2]Li ZP.Therapeutie coagulation induced in cavernous hemangioma by use of percutanous copper needles[J].Plast Reconst Surg,1992,89(4):613-622.

[3]王大玫,李建宁,张科军,等.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3,9(5):321-324.

[4]高善岭,程国梁,孙家明,等.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5,11(5):355-357.

[5]李比,朱力,夏有辰,等.铜针栓塞术治疗皮肤软组织内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3):236-238.

[6]李东,贾铁利,秦荣生,等.铜针电栓塞血管的机制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1,15(1):42-45.

[7]Yin G,Zhang J,Zheng C,et al.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vascular malformations with retained copper needles[J].Ann Plast Surg,2008,60(2):204-208.

[8]张科军,张建锋,王大枚.铜针留置术治疗血管性疾病[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8(3):167-170.

猜你喜欢

铜丝海绵状弥漫性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自制发声发光地震报警器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见证电流
辽墓出土铜丝网衣修复与复原报告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