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港化工”背景下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1-02-09张仁坤杨淑清

关键词:临港化工应用型

张仁坤,杨淑清

(浙江海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高等教育反过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地处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专业设置与发展必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1]。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以研究化学工业为代表的各类过程工业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技术的工程技术学科,是工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2]。该学科以过程工业为背景和研究对象,学科内容体现基础与应用并重,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技能),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与优化和操作控制等。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5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过程工业中有关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共性规律,解决过程及装置的开发、设计、操作及优化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化学工艺研究化学品的合成机理、生产原理、产品开发、工艺实施和过程及装置的设计和优化。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是以石油、煤、天然气和其它矿物质为原料,采用化学加工过程生产,包括石油化工、煤化工、基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化工冶金和高分子化工产品等工业部门。而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大都是我国的大型骨干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化学工艺长期与化学及化学工程有关分支学科紧密的相互融合、交叉和渗透,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不断的进行新工艺、新过程、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的研究、开发、放大、设计和优化,使化学工艺学科持续的深化、创新并向前发展。

1 临港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掀起了全球化的浪潮。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均GDP已超3 000美元,按国际惯例,我国在客观上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50%的警戒线。此举标志着,我国原油消耗由原先主要靠国内保障,转为主要靠进口满足。大量的进口原油需要在沿海地区就近炼制。因此,临港化工将成为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方向。临港石化基地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宁波舟山港是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面对这一经济大背景和大趋势,浙江省把发展临港石化工业作为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抓住国际石化产业转移和我国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将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带动作为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前期各项工作,尽早争取新的千万吨级大型炼化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根据《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和《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浙江省临港石化工业将以大型石化项目为龙头,进行园区化集聚开发,发展上中游产业链,形成油、芳、烯一体化的石化工业基地。

而在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石油与化工行业正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行业,石化产品的需求量高速增长。现在从舟山经管道输送的进口原油已到达扬子石化,可以说在我国最发达的沿海地区的炼厂,均已经是事实上的“临港石化”。

石化工业的发展可带动机械、交通运输、电子、建材、轻纺、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性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可以预见,随着石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应用型石油化工技术人才缺口十分巨大。因此,构建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速度,提高化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并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临港化工”背景下石化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临港化工”的特点首先是石化企业的原材料来源与以前有较大不同,我国目前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是中东地区的高含硫原油,如中石化镇海炼化等,也有如中海油宁波石化的以海洋石油为主的高氮原油,还有如中海油舟山石化的以重质油、渣油为原料的,因此石化企业的装置、工艺等诸多方面与以前有较大的改变;其次,装置的高度集约化、自动化导致直接从事一线生产的人员减少,因此,石化企业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对一线员工能力和自身结构的改变,不再是只会“开关阀门”的低学历的操作工,在现代化的石油化工企业中,装置自动化程度已经相当的高,对一线员工来说,其学历、知识结构、动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现代化的仪表操作能力、对产品工艺流程的研究乃至改进的技术改造能力;其次,随着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与化工相关的产业,相关的产业人员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由于化工行业的特点,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化工知识。实践证明,化工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补修一些如化工品仓储、物流、化工英语、化工商务等知识,比起其它专业毕业生补修化工知识要来得容易,工作上手更快,业绩也比较突出。近年来,化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数持续攀升。因此对化工专业人才来说,知识的覆盖面要更广、更宽,另外,临港化工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更高,对外交流更频繁,因此要求化工专业人才有更好的国际视野和外语交际能力。

3 适应“临港化工”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地处长三角对外开放前沿的舟山,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原油中转基地,并已有大型临港石化项目——中海油舟山石化的投产,浙江海洋学院为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于2007年开设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新办专业,起步晚、基础差,如何尽快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适应行业发展新动向,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大众化教育及社会需求变化的背景下,尤显重要,我们主要从本专业的专业方向及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规格定位等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3.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本定位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当前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教育的质量与规模、质量与资源的矛盾日渐突出,为了实现大众化、高水平和跨越式发展,各类学校实施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对于地方性普通高校来说,根据市场和就业机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培养新世纪人才,才是唯一的出路。

3.1.1 培养目标的定位

浙江海洋学院的办学方针是“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全国”,目前正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化工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个性的,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化学化工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3.1.2 专业方向的选择

我校开设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紧密结合石化学院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行业巨头关系密切的特点,同时结合学院现有的相关专业,将专业方向主要定位于石油化工领域,突出石化特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既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特点,又结合我院在油气储运方面的优势,并且更加注重化学工程建设管理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现场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自己的特色。

3.2 构建新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临港化工”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及就业市场情况,我们对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3.2.1 改革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的学分制教学体系中,专业总学分大为减少,学时数也相应减少,在此前提下,必须对传统化工专业的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并重新构建,这也是与培养目标定位相适应的。

在强化化工核心知识教学的前提下,我院对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根据石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的知识结构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培养体系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动手能力与技术改造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各个环节上,强调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将各类实验、实习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培养其在实际生产中具有技术应用、技术改造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石化行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①临港石化工业将成为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的趋势。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进口原油总量已经超过国内原油需求量的50%,这意味着,我国每年将有2亿余t的进口原油加工量,由于运输成本和国内原油生产、供应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这部分的进口原油加工将主要在我国沿海地区的炼油厂加工,因此临港石化工业将成为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的趋势。②进口原油呈现劣质化、高含硫等特点,新工艺、新设备正不断被应用。由于全球能源需求的加大,原油资源的减少,进口原油呈现劣质化、高含硫等特点,国内炼厂的加工工艺、炼化设备必将随着这一新情况而进行改变,在浙江省内已有新建的地方炼厂开始以新工艺、新设备来适应这种新情况。③作为“临港石油化工”,还涉及原油的海上装卸和储运,要求化工技术员具有一定的海上操作和储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有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与外籍船运的基本交流),以及较强健的体魄。

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实验室建设中,我们对实验项目的设置和设备的台套数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使实验内容覆盖化工专业核心内容,同时减少一般的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突出学生主动性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习教学中,由于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对学生实习不欢迎的态度,一方面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另一方面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加强仿真实习,了解化工基本原理,在模拟熟悉后再到现场了解工厂实际流程与装置,这样也能提高实习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为此对教师也提出加强自身工程实际能力的要求。

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体现和检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我们认为在教育部推广“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今天,工科院校首先是培养工程师的,因此毕业论文(设计)应更加结合工程实际问题,避免以论文代替设计,应强化设计,提高工程能力,也可以尝试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设计指导教师。

3.2.2 坚持多元化培养模式,强调通式教育基础上宽口径教育的培养;注重培养知识宽厚、适应性强的复合人才[3]

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人才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科技创新的基础,高校教育只有将三者的教育和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因此,以适当的知识为载体,实施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实现满足化工及相关行业发展需求的核心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具体体现。

(1)素质培养

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素质教育是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基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人格为特征的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为祖国、为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坚强信念、坚定意志和奉献精神。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具备现代意识,有高雅的仪态和风度。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常识;了解和掌握文化、历史、哲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工艺素质。有事业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提升学生对化学化工的热爱和责任感。

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要有科学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心理。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乐观向上的情绪,要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果断处理事情的能力,用于承担责任。

(2)能力培养

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是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本领。要提高能力,就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良好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即学习能力。大学本科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表达、学会交往,能够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发掘、调动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兴趣和乐趣、培养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中仔细观察、认真调查、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科学品质,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化学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5-6]。

积极引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采取化学化工大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打通,融合为一个教育平台,拓宽学生的专业面。二是实施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此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一定比例的科技讲座的教学,及时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探索和科学研究兴趣[7]。

4 结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等化工技术人才。在临港化工背景下,制定高质量的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是进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具体表现。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动向,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1]包 镕.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8(1):53-55.

[2]余国琮,李士雨,张凤宝,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1-5.

[3]陈烨璞,胡学铮.工科类专业面向21世纪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1998,11(4):882-884.

[4]侯长军,马 利,陶长元,等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6):931-932.

[5]余国琮,李士雨,张凤宝,等.化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项目成果简介[J].化工高等教育,2006(1):8-12.

[6]傅 虹,张凤宝,宋淑梅,等.化工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1):6-7.

[7]李克华,尹先清,郑延成,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133-134.

猜你喜欢

临港化工应用型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上海临港的海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