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赤壁煮茶香
2011-02-08
东坡赤壁煮茶香
1995年圣诞傍晚,几位好友小聚后,出门上街,不意间遇上贩友程兄。程兄走近我,附耳轻言:我最近吃进一把好壶,你去看看,包你满意。于是我们几人,踩着夜色,蜂拥进入北街程家。
不用说,凭着程兄靠搬弄古玩为生的阅历,此壶一定不同凡响。果然,出现在昏暗灯光下的这把壶,立马叫我傻眼,当场爱得不行,脱口而出便问他多少钱,以至犯了买古玩应不动声色的大忌。
程兄吃准我的心思,爽快开价,并声称是朋友特价,换成别人,打死也不给。
毫无疑问,这是没有悬念的交易。商家说货到地头死,我即是人到地头傻,出路只有一条,乖乖掏钞票。
价格有点贵,但我丝毫不后悔。有道是买东西,爱者不贵,贵者不爱,这是硬道理。此壶论品相有品相,论画工有画工,论器型有器型,论胎质有胎质,道地上乘货,买下是对的,丢下是错的,即使当时略贵,来日一定不亏,此更是玩古的硬道理。
此壶造型大气规整,通高13公分,口径6.8公分,底足6.5公分,上大下小,线条硬朗,敞口平肩,四平八稳,直腰收腹,低圈紧足,配以花蕾盖、四楞嘴、直角柄,给人秀气灵动的感觉。加之胎质缜密细腻,釉面乳白莹润,昭示壶主的身份和品位,绝非是普通之人。问程兄买处,程兄回答,果然是徽州大户人家。
程兄说此壶最大特色是一幅“东坡游赤壁”粉彩图。此话不假,壶身正面,宽阔水面,右边巉岩,岩旁逸出古树,树下一叶扁舟,芦席船舱隐后,舱前稳坐三人,一黛衣长髯高士,一褐装高髻智者,一袈裟光头和尚,似在把盏论茶,又似在纵论天下。其中黛衣长髯高士位居画中,明显属主要人物,无疑是东坡先生。其他二位呢?查阅史籍,东坡挚友有文士黄庭坚和僧人佛印,此图画的是他们二位吗,答案似乎难以确定。
有必要顺着东坡与赤壁的故事追溯一番。
追溯的结果:宋元丰五年(1082),苏东坡贬谪湖北黄州,先寄居在定惠院,与院中僧人同吃同住,后好友马正卿为其请得城东营房废地数十亩耕种,东坡取名为“东坡草堂”,并自号“东坡居士。”其间,闻说城外有名胜赤壁可游,于是东坡慕名而去,游兴大发,诗性也大发,随手就填了一首词,叫《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殊不料,此词功力非凡,面世便一炮打响,赤壁因此一夜走红。尽管此赤壁并非就是三国中的彼赤壁,东坡先生也坦率承认自己是“遥想当年”,但江山就靠文人捧,先生随口一哼,无意间就为黄州赤壁哼出了一个冠今绝古的广告,这真是歪打正着的趣事。
如今回过头去看,东坡赤壁不胫而走,甚至取代了三国赤壁,知名度出奇地高,真应了那句俗话: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是真理。假到真时真也假,东坡即是使这真假赤壁换位的始作俑者。从这个角度说,画中二者应为马正卿和定惠僧人。
到底是黄庭坚和佛印,还是马正卿和定惠僧人,似乎重要,又似乎不重要,因为艺术本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为此耗费工夫,好像不值得。重要的是,搞清楚此画作者是谁,画的艺术价值也就昭然若揭了。
庆幸的是,壶身画左的上方,留有落款:邹文华画,外加一方无法看清的小印章。
邹文华何许人也?查阅资料,非同小可,民国时期景德镇著名瓷画家,其常以“珠山退思轩”堂号画瓷,瓷品向有“文华正品”款识,颇有声望。也就说是,人家是有名头的。如此说“东坡赤壁图”虽未落下邹的堂款,但画的艺术价值还是不可小看的。
大家作品的风范就是不一般,撇开壶身东坡赤壁图的疏朗和大气不说,壶肩的纹饰也是绝对上乘,纯满工手画的纹饰,缠枝花卉,丰满慎密,紫色釉彩,沉稳细腻,再与壶盖紫釉纹饰、盖纽紫釉花蕾、壶嘴和壶柄各一朵紫釉小花,以及壶底紫线波纹连成一体,上呼下应,左呼右应,紫韵脉脉,既和谐又互动,既稳实又飘逸,整体感极强,美得没说。
壶身背面是老道遒劲的隶书,墨亮铭文:芳生齿颊,香沁心脾;壶盖也是隶书:一片冰心。隶书笔划规整,漂亮到家,虽无写者落款,但意境佳美。联系到壶底也是空白,不著一字,叫人联想到作者的低调,似乎是有意回避。是否也像画面的东坡先生,处于贬谪处境,心境酸楚,故以画代言,作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寄托?倘若笔者自作聪明成真,即此壶的生产年代是政治感很强的年代。
一把壶,一幅画,一个苏东坡,再加上一个有名头的瓷人,和一段接近千年的光阴,演绎出来的故事,全靠茶为媒介。茶香悠悠,源头还是东坡先生在赤壁下煮出来的。
好东西自有人爱。就在玩壶撰文间,无意贴网一回,不想招来网友,同样也是壶痴,三番五次要我割爱出让,价格一劲叠加,最后居然开到一千八,弄得我左右为难,铁面待人,愧疚不已。一方水土一方风物,古玩附着地方才有土壤,此壶出了徽州自然掉价,然也算再续了一缕壶韵,似是题外话,又不像题外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