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商人生存环境调查报告

2011-02-08

中国商人 2011年5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家公众

近年来,国有企业携政策、法律、资金、资源等优势,强力扩张,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让许多民营企业家倍感压力。不仅在国企垄断的传统领域,甚至在部分竞争程度较高的领域也听到了国资挺进的号角。人们担心,新一轮“国进民退”的旋风正席卷更多非传统国资涉足的领域,从而进一步挤压民营企业发展空间。2010年8月,中国工商联调查发布了一个简单的不等式:500强民营企业的利润总和比不上两家央企巨头。这一数据让人们看到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距,令人不禁想问,民营企业到底路在何方?

2011年2月17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上发布的《2010年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调查报告》指出:尽管民营企业家总体看好中国经济发展,但大多数企业家表示在与国企和外企竞争中倍感压力,认为政策环境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政策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是企业家最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倍感空间受挤压

调查显示,近七成(66.7%)民营企业的老总称在与国企和外企的竞争中,感觉到压力大,其中近两成(18.9%)的老总表示“压力非常大”。其中,中小企业,尤其是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压力更大。

?

调查进一步发现,造成其压力的原因既有来自市场的因素,也有来自非市场的因素。在非市场因素方面,政府政策倾斜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所有表示“有压力”的企业家中,34.2%的人认为政府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不一样,15.7%的人认为政府给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远不如给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力度。可见国有企业的先天政策优势和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是让民营企业倍感压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调查还显示,半数(50.5%)企业家表示政府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政策上有失公平,其中认为“非常不公平”的比例为11%。进一步分析发现,服务业、中小型企业对政策有失公允感受更强烈。

其次,在市场因素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民营企业家感到压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数据显示,35.7%的企业家表示其压力源于在与国企和外企竞争中,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此外,有22.9%的企业家表示其企业与国企和外企在争夺优秀人才上竞争激烈。此外,与国企和外企在市场价格(20%)、品牌知名度(20%)和技术革新(15.7%)等方面的较量比拼也是企业家感到压力的另一些因素。

政策变动令民营企业疲于应对

近年来政府各个部门对经济活动的调控越来越频繁。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提高了未来不确定性,这让很多民营企业家们疲于应对,甚至感到不安。本次调查显示,近八成(77.6%)企业家认为国家政策变动对其企业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中有24.3%的企业家认为“非常大”。

而对于国家大力调控的房地产行业,其受政策影响的程度更大。此次调查的21位房地产企业老总中,有19位表示政策变动对其企业影响大,比例高达90.4%。其中10位认为“影响非常大”。

分析还发现,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政策变动对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26.7%的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认为影响“非常大”,这一比例比大型企业的企业家(11.8%)高出15个百分点。

?

此次调查访问的很多企业家认为,目前民营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还是政策方面的问题,其中政策公平性和稳定性问题最受关注。多数企业家认为,在中国,要想企业发展得好,跟紧政策和跟对政策是民营企业家的必修功课。为了做好功课,企业家们往往会在研究政策、与政府官员打交道和如何获得话语权上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以应对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实际上,民企空间的萎缩感也正体现了当前公权力与市场此消彼长的关系。

逾四成企业家称媒体报道不客观

一直以来,媒体对“问题富豪”、“不良企业”等的报道,加强了公众对企业家群体负面认识。其实,对于社会上的很多大企业,公众是有期待的,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希望能够诞生一批国际品牌,做强做大。然而,“毒奶粉事件”、无良煤老板、昔日首富先后身陷囹圄、企业家炒作股市楼市等现象让不少公众感觉很激愤。而媒体往往将这些新闻点夸大,以迎合民众情绪。

那么,作为这些新闻事件的主角,企业家如何看待媒体的报道,又有多数人受到舆论讨伐的影响呢?《2010年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调查报告》指出:企业家自认在与媒体关系上是弱势群体,逾四成企业家认为媒体对企业家群体的报道不客观,三成企业家受到舆论道德“讨伐”的负面影响。

当前,媒体报道常常提及“问题富豪”,把富豪和问题连在一块,觉得民营企业家官商勾结、假冒伪劣等等。然而此次调查显示,逾四成(42.9%)企业家认为,媒体的报道往往并不是事物的全貌,有时候有欠客观。另外三成(30.5%)企业家则认为媒体对企业家群体的报道还是相对客观的,被曝光的企业或企业家属于本身“案底”不够清白。

?

调查还显示,对于企业家群体与媒体之间的关系状态,近三成(28.6%)企业家认为,企业家在媒体面前基本没有话语权。而另外近七成(68.1%)企业家则持更加理性态度,认为“企业家在不同事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一样。”只有2.4%的企业家认为企业家群体比较强势,可以影响媒体舆论方向。

公众的道德讨伐让逾三成企业家受影响

对于社会公众曾经掀起的对企业家“原罪”问题的讨伐,以及公众普遍对企业家“为富不仁”的认识,有逾三成企业家表示受到了负面影响。其中19%的企业家承认社会舆论环境已经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道德压力,另外15.7%企业家认为这有损其本人和企业家群体的形象。此外,2.9%的企业家表示社会舆论环境已经对其平时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总体来看,公众的道德“讨伐”对37.6%的企业家产生了负面影响。

?

对于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认识,此次受访的企业家们表示感到颇为尴尬和无奈。他们觉得,一方面公众没有看到作为富人阶层的民营企业家是用其冒险、创新和努力换来的回报,没有看到企业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确实有些民营企业家有爆发户心态、不顾道德法律、官商勾结、生活腐化,在社会上树立了不良形象。但是,他们认为公众和媒体应该辩证看待。

企业家财产和人身安全感缺失

?

调查发现企业家安全感较低。对于当前法律环境是否能够保障其财产安全,28.6%企业家认为“不安全”,其中认为“不太安全”的企业家占23.8%,认为“非常不安全”的占4.8%。此外,当问及平时是否担心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时,竟有近四成(38.1%)企业家表示担心,其中28.1%的人表示“比较担心”,而10%的人表示“非常担心”。

企业家群体是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他们分享着市场经济的财富成果,获得市场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得到社会的尊重。然而公众多相信中国的富人都是有“原罪”的,公众中也有一定的仇富心态,加之对制度和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这让不少企业家缺乏社会安全感。此外,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作为纳税人也没有享受相应权力,加之相关话语权的缺失,这些让企业家又缺乏相应的社会认同感。“两感”的缺失反映出了表面光鲜的企业家背后矛盾和纠结的心态,这也是促使他们纷纷选择“逃离”、移民海外的理由之一。

技术说明:此次调查于2010年11—12月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广东、四川、江苏、山西等19个城市和省份的210位中国民营企业董事长、董事、总裁、副总裁和CEO进行。调查涉及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传输业、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商务及科技服务业等各行业的民营企业,其中大型企业占16.2%,中小型企业占83.8%。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家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对话“疫线”企业家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