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绿科技做节能领域IBM
2011-02-05阚世华由唯绿科技提供
文 · 本刊记者 阚世华 图 · 由唯绿科技提供
唯绿科技做节能领域IBM
文 · 本刊记者 阚世华 图 · 由唯绿科技提供
唯绿科技定位于为建筑节能提供全程服务,包括从方案到设计、节能改造、监测管理、节能保证等,其经营范围可划分为:绿色建筑、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以及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据悉,目前全国有400亿平米的建筑,99%的房子都不节能,所以,这个市场的空间巨大
楼内的任何区域都可自由地调节的室内温度——一节能环保型的楼宇即将竣工。
2012年,位于北京东二环的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将旧貌换新颜。在其翻修过程中,唯绿科技与业主签订了节能改造合同。
“经过综合改造,选用高性能窗户替代全玻璃幕墙,里面装有热回收系统,同时做大量的遮阳构建。改造后,每年能源消耗可降低28%以上。”唯绿建筑节能科技投资集团董事薛志峰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
唯绿科技为楼宇量身定制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其中有两块最核心的内容:一是诊断方法和解决方案;二是核心诊断。每个项目是不同的,唯绿科技针对每个项目的独特“个性”给出整体解决方案,而核心技术手段相当于一个为旧楼看病的“CT机”。2008年时,唯绿科技的“既有建筑节能诊断”系统通过北京市建委的科技成果鉴定后,被认为是“行业领先”。
经过综合改造后的楼宇,不仅整体环境会变得非常舒适。而且依靠楼宇专家管理系统——建筑能效系统平台,可以实现常年高效运行。所谓平台,就是把一系列能源消耗的仪器仪表,包括一系列运行状况的参数采集和专家系统装到楼里面,让节能可视化,即可以看到所有耗能、节能的数据情况。
迄今为止,唯绿已承接了秦皇岛政府机构7栋办公楼节能改造和唐山市22栋办公楼节能诊断等多个政府及大型公建的节能改造项目。
唯绿科技定位于为建筑节能提供全程服务,包括从方案到设计、节能改造、监测管理、节能保证等,其经营范围可划分为:绿色建筑、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以及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目前全国有400亿平米的房子,99%的房子都是不节能,所以,这个市场空间的非常巨大。已创建三年的唯绿科技,一路走来绿灯高照:第一年,1000万;第二年,2000万;第三年,4000万……“第一年我们就开始盈利,三年中复核增长率是百分之百,每年增长一倍。“到今年,我们的预计收入能过亿!未来我们一定会选择上市。”薛志峰信心十足的表示
唯绿模式
走入唯绿科技,到处都是简单的红砖墙,与北京著名的798有几分相似。公司的整体办公区装有先进的通风系统、楼板制冷采暖系统以及遮阳的节能装置。办公区内共有14个窗口,每个窗口都不一样,相当于是一个实验台。
“我们的各种能量监测装置都能在这里进行测试,因为相对于原房受到很大限制,不可能在整个方面修改。主要做一些技术实验,相当于一个实验室,而不是一个示范架子。”薛志峰解释说。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通过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应用生态技术,来提升建筑的品质;或在建筑改造中升级旧有设备。而唯绿提供的核心服务就是提供基于建筑的节能全程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一共有四块内容,这四块内容统一定位,为建筑物提供节能和绿色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薛志峰说。
在唯绿科技的整体布局中,下属四个专业部门,每个部门都是独立运营发展。绿色建筑位列头名,主要提供绿色建筑的咨询设计。如今,唯绿科技在这一方向已有很多成功的项目——万科、华润小区及环保部的办公楼等等。薛志峰称,唯绿科技就是一个绿色技术服务商,能帮助业主设计、优化出整体节能的建筑单位及社区。
在唯绿科技的会议室内,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及证书。薛志峰不无骄傲的指着其中一个证书说:“我们获得北京市建委和北京市规委颁发的一项荣誉——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依托单位。”
评选企业中,评选项目分三类:设计咨询、咨询、测试类,唯绿科技分属设计咨询。这个类别参选的企业有6家,除唯绿科技是民营企业外,其他的5家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在薛志峰看来,这个荣誉对于唯绿科技的业务给予了很大的肯定。
眼下,旧楼改造已成为唯绿科技重点发展方向,这也是政府支持的方向。旧楼整体改造俨然已成为唯绿科技在各个业务当中最突出的一项。唯绿科技做过两个代表性工程,其一是把一个城市所有的政府办公楼,统一进行了整体节能改造,这是与政府部门一起完成的项目。
薛志峰指出,传统改造旧房就是以新换旧。而唯绿科技的方式和传统常规方式不太一样,同样是让房子变新,变新的同时更成为一处节能的房子。改造的技术或者方向的取向是有别于传统方式的,在一样的预算标准之下,把钱重点用于节能方面,同样达到以旧换新的目的,这种改造的附加值就在于新建筑能够持续使用、持续节能。
近期,由唯绿科技参与的中铁集团在包头的诺德花园项目被建筑部评为节能示范工程。薛志峰表示,起初对方没有要求做成绿色示范,这是甲方自发的需求。其实,这完全是由于市场竞争导致的需求,房地产企业竞争之下,怎么样能让房子建得更好,已成为市场化的需求。
“为什么要关注政府的示范项目?因为它们会成为未来市场的方向,只不过是时间长短,也许五年,也许十年。”薛志峰说。
2009年,北京市就合同能源管理推出的相关政策包括《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北京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办法(试行)》。当时,全国节能服务公司达502家,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元,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煤,对推动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充分调动业主和节能服务公司的积极性,是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交易的节能新机制真正走向市场的关键因素。
作为北京市公开选聘的首批15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机构之一,唯绿在旧建筑改造领域,最先得到了国家给予的资格认同。“第一就是行业资质;第二就是引入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估。”薛志峰说,“北京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动在全国都是先行者。
目前,唯绿科技正在参与为北京市热力集团的几千个热力站进行节能改造,这个项目的节能方式完全是按市场化进行的。”薛志峰介绍,“全部是唯绿来投资改造,改造后节省下来的钱,我们分走一部分,偿还原有的投资成本和得到的利润。同时热力集团也会分走一部分,这叫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的节能效益分享型操作模式。”
薛志峰认为,无论是国内的绿色建筑还是建筑节能行业,北京都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不久前,在北京市组织的建筑节能推进大会上,明确提出北京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侧重第三产业,作为另外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北京在全国率先进入建筑节能时代。
2010年,唯绿科技进入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财政部备案的全国第一批节能服务机构名录。“在这个领域,我们取得了很好项目业绩,又有国家资格认同。”
此外,唯绿科技还投身于新兴能源领域。在薛志峰看来,这类项目应该算是比较超前的领域——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就是让太阳能光伏技术和建筑技术有效的结合,把光伏技术应用到整个建筑领域中。其实,早在2009年,国家就已经开始筛选第一批全国性的示范工程。唯绿科技每年都参与这样的示范工程,除了政府机构大型公建还囊括了部分商业化项目。
目前,唯绿科技正在探索另一条发展路径——区域节能。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每个地方都建了很多新开发区。唯绿科技已参与了西安、河北等6个开发区的全方位节能规划项目。薛志峰解释,这要从大区域定位和规划开始做起,就是在几平方公里的“白纸”上考虑节能。“做新开发区的节能规划,就是要从源头抓起。”
薛志峰一直强调,唯绿科技属于节能解决方案型企业,而不是产品型企业。不同于跨国企业德国威能及本土的皇明太阳能,它们都属于产品型节能环保企业,而非提供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型企业。“我们是一个整合者、一个提供系统集成的整合者,我们不是产品销售商,而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薛志峰称,唯绿科技其实是为建筑节能提供“芯片”服务,“我们把IBM作为学习标杆,希望在建筑节能行业做出IBM的模式。”
建筑节能的困境
现阶段,节能是对各行业的一种对鼓励和激励,而环保是一个强制系统。用薛志峰的话说:“环保是强制的,你不做不行;节能是鼓励的,鼓励你做。”
三年前,薛志峰作为国内建筑节能领域年轻一辈专业化人才的代表向董事长刘玮提议创办唯绿节能建筑科技公司。早在清华读博期间,薛志峰主导建成了国内首个超低耗能示范建筑——清华大学节能楼,使用了全世界100多种建筑节能技术,光外立面就用了7种不同的节能方式。
一直以来专注于建筑节能领域的薛志峰,最近一直忙于四处接触工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是,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至今仍是叫好不叫座。对此,薛志峰表示,与补贴较高的工业节能相比,由于建筑节能都是体量较小的项目,拿补贴的几率很低。“事实上,做几十个建筑节能项目和一个工业项目的总收益是相当的,同时建筑节能合同管理申请补贴要走的流程很多,对公司来说,得不偿失。”
2010年6月,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的《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市场化的一个重大转机。根据该办法,国家明确表示,将加大实际资金支持的力度,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于拿出20亿元支持合同能源行业。
在薛志峰看来,节能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整体的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能意识到做节能、绿色的人还是少数。“虽然我们的客户已有100多个,但从整体相比,节能目前还是一个很弱的市场。”薛志峰表示,从建筑领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每年还需要建造10亿平米的房子,从发展背景来看,节能与环保不一样,环保意识已经形成或强制形成。绿色节能目前的情况还处于先知先觉的阶段,没有形成需求化阶段。
在这方面突出体现在国家对节能和绿色整体发展的规划是“激励和约束并重”,到目前为止,唯绿科技已为客户业主申请到国家节能减排的补贴奖励资金将近4亿元。“很多项目都已列为北京市节能补贴项目中,完工后政府会给补贴,可见国家对绿色节能的激励力度是空前的,每年拿出大量的钱奖励做绿色节能的企业。”
政府的节能补贴并非谁都可以拿到,从申请到执行,其中间环节很多,申请程序很严,技术门槛很高,只有在企业具备相关的实力,才有资格参加申请。
不久前,一位跨国节能环保企业的中国负责人曾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表示,在中国有一个问题,以北京为例,政府有项目补贴,但很难拿到。申请后,程序很复杂。很多政策要落地相当难。
薛志峰直言,唯绿科技申请补贴同样不容易。采访期间,薛志峰接到一相关部门领导的电话,就是沟通关于申请项目补贴的事宜。“我们已提出申请,但一直还没有消息。”
想拿财政补贴,节能企业必须要穿越几道关卡。首先,政府对企业实现的效果和途径有着很严的要求;其次,它并不是等额补贴,而是选优补贴,比如100个人当中可能只补10个,相当于找标杆才奖励。
今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暂免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并给予“三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
现阶段能真正享受到政策所带来优惠的企业并不多。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查艾军曾公开表示:“2010年合同能源管理的钱安排下去了,但是都没有花出去。预算安排的20亿元,现在只下放了12亿元。”
薛志峰强调,唯绿科技属于节能解决方案型企业,而不是产品型企业
究其原因,有专家指出,按照规定,获得补贴的企业必须为备案企业,而根据3月刚公布的第二批备案能源服务企业名单,目前全国仅有984家企业批准备案。能源服务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能源服务企业现已多达3000余家。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企业尚未获得补贴资质。
除了资质门槛,政策补贴目前还难以落到实处。以“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例,某家节能服务企业负责人称:“我们目前根本就没有获得免税,申请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不是说不知道有这个政策,就是说这项政策和其他政策存在矛盾之处,他们还要研究。”
薛志峰坦言,“目前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眼下,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似乎还不能完全靠市场行为来解决,国家政策及各种财政补贴是否能落实,已成为节能型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今年收入预计过亿
如今,节能环保型企业每年层出不穷,但同时会有很多企业败走麦城。虽然节能环保企业市场一片表面繁华,但实际上真正能盈利的少得可怜。
“很遗憾,我们虽然在北京注册,但很多节能项目并不在北京,所以,无法享得到这种资金扶持。而到了地方,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就又不同了。”北京市同步出台《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时,一位节能服务公司的人表示。
某节能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虽然现在节能领域的资金渠道很多,包括政府的补助补贴、金融和担保机构以及社会投资者等方面,但是对于规模不大、以技术服务为主的节能公司来讲,要获得以上方面的资金,确实存在许多困难。
以政府补贴为例,《办法》的出台,预示着北京市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将区别不同类型予以政府资金支持,但是仅限于在北京市内的项目。而且,此次扶持的对象主要是公共机构、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年耗能2000吨标煤以上及其他用能单位开展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为此,好多范围之外的项目无缘于此。
此外,合同能源管理也似乎并非完美无缺。由专业节能公司掏腰包,为企业的节能设备更新换代,使企业不用投资一分钱,就可每年节省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能源费用。节能服务公司再从节省下的能源费用中回收投资,但如果遇到技术关卡等问题,收回投资就有很大风险。加上政府资金申请渠道的单一,使缺少资金的节能服务企业受制于地域问题,想逾越这道槛很难。因此,急需国家拓宽资金申报渠道,以更宽的角度对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国内技术服务公司予以鼓励。
除了补贴,银行贷款难也是节能服务行业的问题之一。节能服务项目的投资不大,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项目很多,而且成立时间短,因此这种贷款交易成本太高,所以银行愿将资金贷给大能源企业,而不愿贷给中小企业。
就在众多节能企业为找钱发愁时,始终保持盈利的唯绿科技又锦上添花地拿到了银行的贷款授信。由于是北京市节能标杆企业,银行给予其专业的支持。
现在,北京市每年为节能技术研发投入上亿资金。唯绿科技是政府认定的具有科技研发能力的机构,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不少,虽是非公企业,但唯绿科技可以为引进的人才解决户口的问题。
近日有一家证券公司正在与唯绿科技恰谈投资事宜,“他们看好这个市场,因为欧洲和美国是先行者,这个模式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很成熟。”薛志峰表示,引入资金是必然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在薛志峰看来,资金对于唯绿科技的快速成长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对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也有巨大的帮助。如果能成为一个更大的平台和企业,就能吸纳更多的人才进来。
已创建三年的唯绿科技,一路走来绿灯高照:第一年,1000万;第二年,2000万;第三年,4000万……“第一年我们就开始盈利,三年中复核增长率是百分之百,每年增长一倍。“到今年,我们的预计收入能过亿!未来我们一定会选择上市。”薛志峰信心十足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