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相关分析在赛什塘铜矿床的应用
2011-02-05李正明李领贵
李正明,李领贵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宁81000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地质矿产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使得地质统计学这门学科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地质统计学技术的实现是以大量数据的处理为基础,所以,虽然该学科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地质统计学中重要的分析方法,典型相关分析主要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在地球化学工作中,研究两组元素之间关系的问题很多,如研究成矿元素与伴生元素之间的关系,判断成矿物质的来源、微量元素对物源的示踪作用等。因为典型相关分析主要是分析揭露两个元素集团之间的内部联系,而两个元素集团的内容与变量的数量可以是不固定的,所以这种方法在地质上有广泛应用。
1 典型相关分析简介
为了研究两组随机变量X=(x1,x2,…,xn)与Y=(y1,y2,…,yn)之间的相关关系。现假设它们的线性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
设有:u=a1x1+a2x2+…anxn,v=b1y1+b2y2+…bnyn
其中:a1,a2,…,an和b1,b2,…,bn为待定系数。考察这两个系数向量的原则是u和v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
经过相应的代数运算,可以得到所要求的典型相关系数r就是矩阵A或B的特征值的平方根,而特征向量a、b分别为A、B的相应特征向量。
此时,要对所求的典型相关系数作显著性检验。
在x与y不相关的假设下,对于大子样的统计量:
近似地服从自由度为k*s的λ2分布。给定显著水平a,当Q1≥(k*s)时,则至少有一个典型相关系数为显著相关。再检查其余m-1个λ值,直至相关不显著为止。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一般用从子样的相关系数矩阵R出发来计算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此时所要求的典型变量的系数向量a(i)与b(i)有如下关系[1]:
a(i)=sxa(i),同时β(i)=syβ(i)
2 典型相关分析在赛什塘铜矿的应用
赛什塘铜矿床从1955年至今,先后有西北地质局、青海省第十地质队、青海省第三地质队等对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同时多家地质研究机构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地质观点:主要有与中酸性岩浆有关的矽卡岩型铜矿床[4-6]和与地层有关的热水沉积铜矿床[2-3]两种。现在对岩浆岩、地层的元素组合分别与矿体的主要元素Cu和S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从地质统计学的观点来说明赛什塘铜矿床的矿床成因。
2.1 元素的选择原则
赛什塘矿体主要赋存在下二叠统a岩性组第七岩性层中,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矿区含矿地层的变质粉砂岩、千枚岩和大理岩的常量元素与世界同类岩石平均值进行对比发现:各类岩石的Al2O3含量高出同类岩石平均值1.4倍,盐酸盐岩和碎屑岩中Na2O、Fe、K2O含量都比世界同类岩石高出许多[2];同时岩浆岩一般作为矿体的底板存在,与矿体关系密切。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第二次岩浆侵入内部相的中粒—中细粒石英闪长岩,与戴里的石英闪长岩平均化学成分相比,结果发现:Al2O3、Fe2O略高,Fe2O3稍低,Na稍大于K[4]。根据以上情况,最后选取了Al2O3、Fe2O3、Na2O及K2O四种元素作为变量与矿体的Cu、S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
2.2 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见表1。
表1 赛什塘铜矿床原始数据表Table 1 Original data of Saishitang Cu Deposit
2.3 数据相关分析过程和结果
2.3.1 计算地层化学成分变量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
1)根据表1中的数据,经过相应的代数运算,求得地层化学成分变量Al2O3、Fe2O3、Na2O及K2O与矿体Cu、S的典型相关系数及对应的典型变量为:
故u1与v1在α=0.10水平上显著相关
故u2与v2在α=0.10水平上显著相关
2.3.2 计算岩浆岩变量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
1)用同样方法求得岩浆岩岩体变量Al2O3、Fe2O3、Na2O及K2O与矿体Cu、S的典型相关系数及其对应的典型变量。
2)经过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发现u1与v1,u2与v2在α=0.10水平上均不相关。
2.4 结果分析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矿体的元素Cu、S与岩体的化学成分Al2O3、Fe2O3、Na2O及K2O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没有成因联系。而Cu、S与地层的化学成分Al2O3、Fe2O3、Na2O及K2O在α=0.10水平上显著相关,有成因联系。矿体的元素Cu、S与地层的化学成分Al2O3、Fe2O3、Na2O及K2O之间关系密切,特别是矿床的主要元素Cu与地层中的Fe2O3。结合前人对赛什塘矿床成因的研究,从地质统计学方面认为:赛什塘铜矿床为与地层有关的热水沉积矿床。在华里西运动期,随着大面积构造运动的进行,深部含矿热液随着层间构造进入地层,形成了赛什塘矿床的主矿体。印支早期,赛什塘石英闪长岩岩体沿赛什塘背斜侵入下二叠统地层中,其释放的大量热量使部分已经形成的矿体发生重结晶,导致部分矿体规模变大、品位变富,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赛什塘矿床。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上面的分析,从地质统计学方面说明赛什塘铜矿床为与地层有关的热水沉积矿床。这基本解决了赛什塘铜矿床成因的争论,可以为赛什塘矿区进行深边部找矿提供借鉴,甚至可以为其西北部的铜峪沟矿区的找矿工作提供相关的地质依据。
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的时候,存在如下几点问题:1)变量的组合是人为预先选择的,主观成分较大,不能完全客观地反应出实际的情况。2)样品的数量在数学上要求无穷多,但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不可能办到,所以典型相关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只具有指向意义,并不能完全量化。
[1] 胡以铿.地球化学中的多元分析[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 青海省第三地质队.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一期勘探地质报告[R].1995.
[3] 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青海省鄂拉山地区以铜为主多金属矿成矿模式研究[R].1993.
[4] 青海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青海赛什塘铜矿区岩浆岩与成矿关系研究报告[R].1977.
[5] 李东生,奎明娟,古凤宝,等.青海赛什塘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质学报,2009,83(5):719-721.
[6] 路远发.赛什塘—日龙沟矿带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J].西北地质,1990(3):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