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放射给药辐射剂量
2011-01-31何雅静郭丽敏
◆何雅静 郭丽敏
1 选题理由
口服放射性药物131碘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1]。近年来,随着接受患者的不断增多,医护人员接触131碘时间延长,接触辐射总剂量增加。国家《放射防护条例》规定:放射工作人员1年内所接受的当量剂量不能超过50 000μSv。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护人员接触辐射剂量,我们将降低放射给药过程辐射剂量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2 小组概况
小组活动时间为2008年,每月活动4次,课题类型为现场型,出勤率100%。小组成员见表1。
表1 小组成员
3 现状调查
比较2007年度与2008年度患者接受131碘治疗总放射剂量数,发现呈明显上升趋势。2007年接触放射剂量平均月监测值为2 200 μSv,2008 年高达 4 660μSv,增加了一倍。
4 确定目标
通过交流学习参考同级医院数值[2],将目标值设定为 3 400μSv。小组研究分析认为:造成医护人员放射给药过程中接触放射剂量平均月监测值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可控的,如给药时间较长等。在全组人员和领导的支持下,可以有效减少给药时间,从而将数值控制在3 400μSv以下。
5 原因分析
从人、机、法、环4方面进行原因分析[3]。见图1。
图1 医护人员接触辐射剂量增加的原因
6 要因确认见表2
7 对策制定见表3
8 实施
实施一: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加强监督
(1)每月组织学习。内容包括放射防护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从中选择重要知识点归纳成考题进行考核,以检查学习效果。
(2)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相互检查、监督执行情况,如有不合格及时提出。护士长及主管老师定期抽查,以改进提高。
实施二:选择最佳取药工具
将可选用的2种取药工具(5m l空针(现用工具)和微量加样器(实验工具))进行对比。相同条件下,取一份药液检测2种工具所需时间,结果:空针是微量加样器所需时间的3倍;相同条件下,取一份药液采用中国核动力院生产的HY132型辐射监测仪测量,比较使用2种工具医护人员所接触的辐射剂量,结果:空针是微量加样器接触辐射剂量的3倍。因此,微量加样器是最佳取药工具。
实施三:放射药杯规范放置
在给药过程中,放射药杯有放置在操作台上的,有直接交于患者的。为符合防护要求,要求药杯需放入能够隔离放射性物质的铅墙中[4]。实施四:加强宣教
(1)制订全面、系统的宣教材料并装订成册。护士制定有针对性的宣教计划,从患者入院开始,分别于放射给药前、放射给药后等进行多次宣教,提高患者放射防护知识及131碘治疗前后注意事项的知晓率,及时解答患者疑问,积极沟通,消除患者对放射治疗的恐惧心理[5]。
(2)充分利用多种宣教形式进行了宣教,如宣传册、板报、集体宣教、图像材料等,以加深印象,达到满意的宣教效果。
9 效果评价
医护人员防护知识考核合格率由活动前的67.7%上升到活动后的99%;患者防护知识知晓率由活动前的63%上升到活动后的96%;给药时间缩短了一半。通过对2009年医护人员放射给药过程中接触辐射剂量月监测值(单位:μSv)的统计,得出接触放射剂量月均监测值为3 137.5μSv,达到了预期目标,见图2、图3。
表2 要因确认
表3 对策表
图2 活动前后接触放射剂量监测值(μSv)
图3 2009年接触放射剂量监测值(μSv)
10 巩固措施
(1)建立健全QC小组管理长效机制,制定量化管理标准,责任到人。
(2)将小组活动评价内容表格化,定期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护士长定期组织理论知识考核,每月定期抽查实际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使给药操作规范化。
(4)正确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及时反馈宣教效果,确保给药操作过程安全进行。
11 结语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全科人人参与,不但有效降低了医务人员放射给药过程中接触辐射剂量,也增强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防护意识,给药操作规范化,确保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安全。
[1] 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
[2] 张志东,暴晓琳.放射性核素131碘的治疗甲状腺癌时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0):790.
[3] 谢 艳,蔡长红,郭丽敏,等.降低气切患者吸痰中度不适反应发生率[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3):48.
[4] 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0-55.
[5] 徐 伟,孙利群.131碘内照射治疗隔离期患者的人文关怀[J].现代护理,2006,12(22):2118-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