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在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观察
2011-01-31胡桂梅秦丽君浙江省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宁波315020
胡桂梅 秦丽君 郑 拓 浙江省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 宁波 315020
益生菌在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观察
胡桂梅 秦丽君 郑 拓 浙江省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 宁波 315020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8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和对照组(美沙拉嗪),观察两组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及在0、6、12个月疾病活动指数、内镜和病理评分。结果:两组在0、6、12个月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Sour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内镜和病理评分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与美沙拉嗪在临床随访1年中具有相同的预防复发的效果,合并使用益生菌和美沙拉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
溃疡性结肠炎 益生菌 维持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按病情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目前各种UC治疗目的都是为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国内外很多研究发现,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在治疗UC中能起到很好效果,但益生菌在UC缓解期治疗中的作用尚无较多研究。我们对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组与单纯美沙拉嗪组在UC缓解期患者中UC复发率、疾病活动指数、内镜及病理评分等方面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09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UC患者,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7年)制定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2],58例均为未超过12个月临床及内镜缓解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Sour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2,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20~61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2± 0.6)年。排除有其他活动性疾病、严重并发症或结肠手术、胃肠道感染及糖尿病者,无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女性患者非妊娠或哺乳期。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美沙拉嗪治疗组)29例和观察组(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组)2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对照组:美沙拉嗪,1次0.5g,1天3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益生菌胶囊(商品名:贝飞达),1次2粒,1天3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发生疾病复发、副反应发生、随访丢失(失访)及依从性差者终止治疗。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及相关检查评估一次,检查前要求患者记录相应症状如大便次数、形状及腹痛情况等。检测患者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并行DAI评分。治疗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复查肠镜并予病理检查。观察两组患者UC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在0、6、12个月的DAI、内镜及病理评分情况。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统计软件SPSS 11.5进行分析。
3 结 果
3.1 疗效评判[2]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2分定义为复发。随访失败者均认为复发。
3.2 内镜下分级标准[3]根据改进的Baron内镜下UC活动度分级标准记录:0级:黏膜正常;Ⅰ级:黏膜充血,血管模糊;Ⅱ级:黏膜有接触性出血;Ⅲ级:黏膜有自发性出血;Ⅳ级: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分别记0、1、2、3、4分。
3.3 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4]0级:黏膜固有层无中性白细胞浸润;I级:黏膜固有层有少量中性白细胞(<10个/HPF)浸润,累及少量隐窝;II级:黏膜固有层有明显中性白细胞(10~50个/HPF)浸润,累及50%以上隐窝;Ⅲ级:黏膜固有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50个/HPF)浸润,伴隐窝脓肿;Ⅳ级:固有层明显急性炎症伴溃疡形成。分别记0、1、2、3、4分。
3.4 结 果 3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后,自然脱离,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均定义为复发。
3.4.1 复发率 在治疗第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4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6.9%和13.8%,两组比较χ2=0.186,P>0.05,见图1。在治疗第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和8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17.2%和27.6%,两组比较χ2=0.892,P>0.05,见图2。无论在6个月还是在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3.4.2 临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评分) 两组在0、6、12个月间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均数上看随着时间延长,DAI评分有上升趋势,见表1。
图2 两组在随访12个月时复发率和缓解率
表1 两组DAI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DAI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n/例 0个月 6个月 12个月观察组 29 0.897±0.617 1.379±0.903 1.793±1.146对照组 29 0.793±0.620 1.621±1.015 1.931±1.301 P值 0.527 0.343 0.671
3.4.3 内镜下评分情况 两组在0、6、12个月间内镜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从均数上看随着时间延长,内镜下评分也有上升趋势。
表2 两组内镜评分情况比较(±s) 分
表2 两组内镜评分情况比较(±s) 分
组 别 n/例 0个月 6个月 12个月观察组 29 0.414±0.501 0.552±0.736 0.690±0.850对照组 29 0.380±0.493 0.655±0.814 0.828±1.002 P值 0.793 0.614 0.574
3.4.4 病理组织学评分情况 两组在0、6、12个月间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从均数上看随着时间延长,病理组织学评分也有上升趋势,且比内镜评分均数相对较高。
表3 两组病理组织学评分情况比较(±s ) 分
表3 两组病理组织学评分情况比较(±s ) 分
组别 n/例 0个月 6个月 12个月观察组 29 0.517±0.509 0.621±0.728 0.862±0.833对照组 29 0.483±0.509 0.759±0.786 0.966±0.944 P值 0.797 0.491 0.660
图1 两组在随访6个月时复发率和缓解率
4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结肠炎,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感染、遗传及免疫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上,其中免疫因素最被重视,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内存在菌群失调,正常细菌的数量减少,若给患者补充正常细菌即益生菌,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得到纠正,可使病情缓解[5]。
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可能的作用机制[6]包括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提高黏膜防御屏障,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提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与病原菌竞争性黏附于上皮细胞,促进上皮细胞分泌黏液使其在黏膜和微生物之间形成保护层,防止栖生菌易位;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以及非T细胞依赖性IgA的分泌[7];还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包括:通过阻止细菌黏附、易位或产生抗菌物质来抑制病原体;阻断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肠道菌群,并且产生对肠道功能有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8]。由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更取决于其应用的临床条件,因此部分临床研究显示出有争议的结论。
本组结果显示,使用益生菌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与5-氨基水杨酸在临床随访1年中具有相同的预防复发的效果,合并使用益生菌和5-氨基水杨酸并未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说明使用益生菌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辅助治疗未增加该病的缓解率。Zocco MA等[9]研究发现益生菌单独使用、与美沙拉嗪联合使用及单独使用美沙拉嗪在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年随访复发情况中,益生菌未能起到明显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作用,但可以延长总体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时间。国内沈骏等[10]在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缓解、维持治疗作用系统评价的荟萃分析中显示,在炎症性肠病诱导缓解的过程中,使用益生菌作为炎症性肠病的辅助治疗未增加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缓解率,没有同时使用益生菌作为维持治疗的必要,与本文研究基本一致。目前原因尚不清楚,考虑与美沙拉嗪干扰益生菌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和聚集有关,确切机制不详[9]。
本次临床观察发现在DAI评分、内镜评分及病理学评分中,标准差均较大,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说明样本的离散趋势较大,变异程度较大。在内镜及病理评分均数上来看,病理均数比相应内镜评分均数要高,这符合临床上在内镜下观察到的正常黏膜也可能存在组织炎症的情况。病理学分级优于内镜下分级,结合病理组织学评分可以更准确了解溃疡性结肠炎复发情况。
总之,益生菌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与美沙拉嗪在临床随访1年中具有相同的预防复发的效果,合并使用益生菌和美沙拉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本次观察样本量少,尚有待于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7-412 .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S].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3]钟英强,朱兆华,陈为宪,等.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J].中国内镜杂志,2000,6(4):7-8.
[4]Pullan RD,Rhodes J,Ganesh S,et al.Transdermal nicotine for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J].N Engl J Med,1994,330(12): 811-815.
[5]白爱平,欧阳钦.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J].胃肠病学,2005,10(4):240-242.
[6]张静,韩英,王继恒.炎症性肠病与肠道细菌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12):1406-1410.
[7]Sartor RB.Therapeutic manipulation of the enteric microflor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antibiotics,probiotics,and prebiotics[J].Gastroenterology,2004,126(6):1620-1633.
[8]Dotan I,Rachmilewitz D.Probiotics in 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possible mechanisms of action[J].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05,21(4):426-430.
[9] Zocco MA,dal Verme LZ,Cremonini F,et al.Efficacy of Lactobacillus GG in maintaining remission of ulcerative coliti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6,23(11):1567-1574.
[10]沈骏,冉志华,童锦禄,等.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诱导缓解、维持治疗和贮袋炎作用系统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2008,17(2)114-118.
Effects of Probiotics a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Ulcerative Colitis
HU Guimei,QIN Lijun,ZHENG Tuo.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chool of Medicine of Ningbo University,Ningbo(315020),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robiotics as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sA total of 58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with remission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probiotics plus mesalazine(29 patients)and mesalazine(29 patients).Disease activity index and endoscopic and histological scores were calculated in both groups in 0,6,and 12 months and relapse was recorded.Result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lapse rate in 6(P=0.666)and 12 months(P=0.345)was noted between the 2 groups and the same result was found in disease activity index and endoscopic and histological scores in 0,6,and 12 months(P>0.05).Conclusions:Mesalazin plus probiotics as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ulcerative colitis has the same effect as mesalazine alone on maintaining remission of ulcerative colitis in the 1st year. It is unnecessary to use probiotics and mesalazine together as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ulcerative colitis.
ulcerative colitis probiotics maintenance treatment
201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