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发展的“牛鼻子”

2011-01-30柳博隽

浙江经济 2011年10期
关键词:牛鼻子县城工业化

文/柳博隽

山区发展的“牛鼻子”

文/柳博隽

城市化的空间集聚,能够产生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提升,使山区发展实现“惊险的一跃”

浙江山区地形复杂、平地稀少,村庄分散、城乡阻隔,生态敏感、环境脆弱,基本上都是生态经济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只能“适度开发”或者“禁止开发”,历史上以传统工业化为主导的区域开发模式显然已不再适宜,只能走新型城市化主导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这是因为,城市化的本质是一种集聚发展模式,即通过人口及其它要素的集聚,带来资源和要素配置的高效率,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山区山水分割、人口分散、要素分离,通过城市化的空间集聚,能够产生一种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提升的综合效应,从而使山区的文明形态实现“惊险的一跃”。

早在上世纪末,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就已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在新形势下,山区更要抓住新型城市化的“牛鼻子”,并且长期一以贯之地坚持,引领山区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协调推进,协同推进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鉴于实践中出现的城市化偏差,山区在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中,要特别强调四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即坚持城市化的本原方向,以人口城市化为主线,加快推进山区农民转移转化。这里的转移包括农民从山区向平原、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也包括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转化则包括从农民向城镇居民、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化。也就是从融入工业化进程、共享城市文明的视角,因地制宜地推进山区农民的转移转化,可采用“离山不离土”、“离山又离土”等多种方式,引导山区农民分层次、梯度式、渐进性、代际型转移,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转移农民的本地化、市民化进程。

二是“点”状开发。即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框架下,按照“点状开发、适度集聚”的要求,加快推进迁移高山村、撒并自然村、整合行政村的步伐,同步加大建设中心村、培育中心镇、做强县城的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要素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促进山区经济集聚化、生态化、特色化发展。尤其要强调突出山区县城这一层级“点”的开发,把县城作为主要增长极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引导县域大部分人口、产业等向县城集聚,进而形成强大的动力源,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是创“新”动力。即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政府的组织引领作用,通过山区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创“新”城市化的推进动力。一方面,要通过空间规划、设施布局、产业政策等手段,加强空间拓展和产业融合,城市化扩量与提质并重,工业化成型与转型并进,形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等方式,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在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中,建立山林、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既为山区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腾出空间、积累资金,也为农民进城和安居乐业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四是“特”色经营。即依托山区独特的山水资源,城市发展大做“山水”文章,在景观设计上“借山用水”、空间组织上“依山亲水”、道路规划上“迎山接水”、建筑布局上“显山露水”,建设名副其实的山水城市。依托山区特有的生态资源,产业发展力创“生态”品牌,用自然的环境、生态的理念、传统的方式、现代的管理、健康的品质,大力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和生态工业。依托山区特别的山村资源,旅游开发深挖“文化”主题,积极融合山野风光、民俗文化、乡村生活等元素,有选择地建设若干“魅力山村”,积极发展山区休闲养生旅游业。

(供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猜你喜欢

牛鼻子县城工业化
奇怪的牛鼻子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这次也许牵住了牛鼻子
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
牵住“三医联动”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