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股沦陷与“阴谋”无关
2011-01-30周俊生
文/周俊生
概念股沦陷与“阴谋”无关
文/周俊生
最近一段时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陷入了凄风苦雨之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对来自中国通过反向收购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公司进行严格监管,美国一些券商将这些中国公司列入不能碰的“黑名单”,美国一些证券律师还在策动投资者对中国公司进行集体诉讼。在这股风潮的裹挟之下,一些头顶中国概念股光环的公司日子很不好过,将近20家公司被勒令停牌,更多的进入了等于是垃圾股阵营的“粉单市场”,也有一些公司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赢得美国投资者的信任,不得不退市了结。自然,即使是仍然留在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的部分中国公司,它们的股价也一落千丈,惨不忍睹。一时之间,中国概念股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由于这些公司顶着一个“中国概念股”的名头,它们走进国际资本市场,似乎就是代表着中国,因此这些公司的上市,曾经被我们视为一种骄傲,表明中国经济的强大,表明中国的企业融入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循环。现在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上遭遇这种打击,有些人为此感到不平,他们认为这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不友好的表示,甚至有人断言,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上遇到的问题,是美国华尔街上一些投资大佬一手炮制的阴谋,他们先是装作热情地欢迎中国企业上市,为此大开绿灯,但等中国企业进入了他们的圈套,他们就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关门打狗”,以诋毁中国概念股的形象来诋毁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用资本市场的行话来说,美国市场的这种做法是在“做空中国”。因此,有人建议,对于美国市场策划的这种“阴谋”,我们应该有力地反击,甚至中国证监会应该与美国方面进行必要的交涉。
中国概念股之所以遭遇这场 “滑铁卢”,其原因在于美国市场发现这些公司有造假或者信息遗漏的嫌疑,也就是说,它们提供给投资者的东西是不真实的。美国资本市场的进入很方便,不像中国市场,有一个发审委挡着,因此这些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似乎长驱直入。但是,美国市场的日常监管却是极为严厉的,一个公司如果以为上了市,就是万事大吉了,那实在是打错了算盘。事实证明,美国资本市场实施的这种“进入宽,运行紧”的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吸纳来自世界各国的上市资源,使市场做大做强,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使造假公司难以立足。现在来看,这些公司需要尽快熟悉并且适应美国市场的这套制度,而不是恼羞成怒,说美国资本市场是在“做空中国”。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美国等相对较为发达的市场去上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对一些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常常可以利用政府之手来加以掩盖,这给了中国企业一种错觉,以为全球资本市场都是这样对待公司的,以致到了美国才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这是一件好事,它有助于纠正我国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幻想,这个市场除了给企业提供充满活力的融资便捷以外,还必须给投资者以投资回报,否则就只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如果企图以造假、隐瞒不利情况来欺骗市场,还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在这中间,即使确实有不怀好意的华尔街人士存心与中国公司过不去,他们所能运用的手段也只能是在市场这个范围里,只要中国公司自己站得直,行得正,不管遇到多么挑剔的对手,也无损于自己的形象。只有自己内里有了毛病,才能被人家一打一个准。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是以谦恭的态度来纠正错误,反而指责对方是在耍阴谋,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市场监管,这些公司就永远也长不大,中国概念股就只能沦为被人唾弃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