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蹄病的调查分析
2011-01-30孙胜祥
孙胜祥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校,临洮 730500)
奶牛蹄病是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共同构成了奶牛饲养业的三大制约因素[1]。奶牛蹄病是奶牛常见的疾病,它不仅影响奶牛正常的日常活动,而且还造成奶牛泌乳量减少、繁殖力降低、淘汰率升高等不良影响[2],给奶牛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临洮城区两个奶牛场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调查,希望能为此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调查时间与对象
于2009年8月10日—2009年10月10日选择城区两个奶牛场的472头不同胎次(1~6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蹄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发病种类和程度给予了相应治疗。
2 调查结果
2.1 奶牛发病总体情况 对临洮城区两个奶牛场的472头不同胎次(1~6胎)的奶牛进行调查,其中发病90头,发病率达19.07%,病蹄率为6.36%。
2.2 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情况 表1是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情况。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1、2胎次奶牛发病率较为接近,3胎以上奶牛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发病率是1、2胎次奶牛发病率的2~3倍,第6胎次奶牛的发病率是第1胎次的3倍多。
从表2可以看出,1~5胎次的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中+,重”程度的发病蹄所占的比例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轻”程度的发病蹄所占的比例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而6胎中奶牛没有“中+,重”程度的发病,但是“轻”度的发病比例却又是所有胎次(1~6胎次)中最高的,达66.67%。6胎次奶牛的发病率比2~5胎次高,但发病程度较2~5胎次低。
表1 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
表2 不同胎次奶牛蹄病发病程度
3 治疗
3.1 方法
3.1.1 蹄叶炎的治疗 消除病因、缓解疼痛、防止蹄骨移位是治疗蹄叶炎的基本原则。具体治疗方法:①减少疼痛,可以用3%的盐酸普鲁卡因20~30 mg进行趾部神经封闭。②用氢化可的松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有较好的疗效。③对于患病较重的奶牛,还可用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 500~100 mL、10%的葡萄糖 500~1 000 mL进行治疗。
3.1.2 趾间蜂窝组织炎的治疗 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局部用防腐液清洗,去除游离的坏死组织,伤口内放置抗生素或其他药品,绷带要环绕两趾包扎,不要装在趾间,否则会影响引流和创伤开放。配合口服锌,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3.1.3 趾间皮炎的治疗 首先保持蹄的干燥和清洁。其次彻底清理蹄部后,局部应用防腐和收敛剂,1日2次,连用3 d;也可使用10%硫酸铜溶液或5%甲醛溶液进行蹄浴。
3.1.4 蹄糜烂的治疗 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处,整修蹄底,将腐烂的空洞扩创成漏斗形,以高锰酸钾填塞创口止血。将血竭研磨倒入洞内,再用烧红的斧形烙铁烙之。以绷带包扎固定,每隔5~7天检查一次,如绷带未落无需处理,否则再补1次,一般1~3次即可痊愈。
3.2 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胎次的增加治疗效果逐渐减弱。而对于同一胎次的奶牛,治疗效果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强也是减弱的。并且“轻,中ˉ,中”程度发病的奶牛治疗效果都非常好,而“中+,重”程度发病的奶牛治疗效果却一般。
表3 不同胎次奶牛蹄病治疗效果
4 讨论
对于产奶牛来说,蹄病的发病率和病蹄率都是比较高的,并且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病蹄率和发病程度各不相同。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蹄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3],本调查发现从第3胎开始蹄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1、2两胎(达2~3倍)。因此可以推断胎次是影响蹄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另外3~5胎发病率高的原因也和它们的泌乳量有关。此时的奶牛一般处于泌乳高峰期,精料的饲喂量明显高于其他时期,精料在体内外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内毒素和组织胺也会较多,容易使血液紊乱从而导致蹄病的发生[4]。同时,在此阶段奶牛体内物质代谢旺盛、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这也是3~5胎奶牛易发生蹄病的原因之一。6胎次奶牛的发病率比2~5胎次高,但发病程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此阶段的奶牛泌乳高峰期已过,精料的饲喂量减少,精料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内毒素和组胺也相应减少而造成的。至于1~5胎次的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中+,重”程度发病所占比率逐渐加大可能和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与饲喂精料量有关,二是饲养人员对此病的发生未能及早发现,延误了治疗时间,从而导致了蹄病的加重。
就奶牛的治疗效果而言,随着胎次的增加治疗效果逐渐减弱。对于同一胎次的奶牛,治疗效果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强也是减弱的。并且“轻,中ˉ,中”程度发病的奶牛治疗效果都非常好,而“中+,重”程度发病的奶牛治疗效果却一般,说明此病越早发现越好治疗,如果因为管理工作的疏忽未能及时发现病情而延误了治疗时间,只会给治疗带来困难,也必将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5 小结
调查显示,奶牛蹄病不仅影响到奶牛的泌乳量、利用年限,更增加了兽医治疗费用,给奶牛养殖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奶牛蹄病应采取“防重于治”和“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原则。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治奶牛蹄病:
1)给牛充足的运动空间,使牛生存在干净舒适的圈舍内,减少感染蹄病的机会。奶牛的运动场地要排水良好。
2)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杜绝一切传染病的侵入,保证牛蹄不受可能引发蹄病的传染病的侵害。定期做好奶牛场的环境消毒工作,及时清理奶牛粪便及污水,保持奶牛场地的干燥清洁,每月对环境消毒2次,杀灭致病菌。
3)用3%~4%福尔马林溶液和4%硫酸铜溶液进行浸泡蹄浴和喷洒蹄浴,蹄浴前一定要先清洗净牛蹄。
4)注意供给奶牛合理日粮。
5)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总之,奶牛蹄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只有在日常生产中坚持不懈才能有效防止其发生,从而提高奶牛利用年限,提高奶产量和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保证奶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宣小龙,史远刚,王晓峰,等.“奶牛蹄健液”配合中药治疗奶牛腐蹄病效果的观察[J].甘肃畜牧兽医,2006,36(2):12-15.
[2]张作华,张晓霞,刘拱江.奶牛蹄病发生原因与分类治疗[J].四川畜牧兽医,2006(5):49.
[3]胡新岗,黄银云.奶牛蹄部的保健与疾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7,26(2):97-98.
[4]何保祥,黄静,廖艳娟,等.蹄病奶牛血液与尿液部分指标的检测及病因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