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术后3D-CTA随访和护理研究
2011-01-29袁丽敏李春玲巫兰兰许艺瑛麦秋芳
袁丽敏 李春玲 巫兰兰 李 银 许艺瑛 麦秋芳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外三科,广东 深圳518101)
开颅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可使多数患者获得较好疗效,但有一定的复发率[1]。探讨有效的随访检查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方法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总结了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行直接开颅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随访和术后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进行直接开颅手术夹闭或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直接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各12例。
1.2 方法
1.2.1 随访检查方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经股动脉插管四血管多角度投射成像,采用斜位投射和放大处理,用标准像素计算方法直角投射取得DSA数值[2];三维CT血管成像中从外周静脉快速注射大剂量造影剂,达高峰时螺旋CT快速连续薄层扫描,应用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从不同方位切割或旋转,观察脑血管病变情况。
1.2.2 术后护理方法
①一般护理:监测记录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与瞳孔情况等一般情况,密切注意血压变化,积极采取降压措施。②心理护理:鼓励进食和饮水,指导床上大小便;做好宣教工作,防止其情绪过度;指导平卧位体位,患肢伸直并制动12h[3]。③夹闭术后患者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流量,定期检查留置针有无渗血、脱落等,用肝素稀释液冲管以防堵塞等。④栓塞术后患者护理:观察记录穿刺肢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感觉等,与对侧肢体进行比较。
1.2.3 观察指标
动脉瘤残留、载瘤动脉、瘤颈、血栓和钙化等情况。
1.2.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性别为男11例,女13例,年龄31~70岁,平均(53.83±10.37)岁,多发动脉瘤1例,动脉瘤数25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2个,后交通动脉瘤10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1个。
2.2 3D-CTA影像学随访情况
动脉瘤夹位置良好23例,瘤夹出现伪影1例;24例的载瘤动脉近端和远端均通畅良好,未发现动脉瘤残留。3D-CTA在了解载瘤动脉情况、观察瘤颈形态、发现血栓和钙化等方面优于DSA(P<0.05)。见表1。
表1 3D-CTA与DSA在动脉瘤形态描述的指标情况对比
2.3 术后护理情况
术后静脉滴注硝普钠,维持平均动脉压在10~11KPa,采用血压监护仪监测血压24~72h,及时调整硝普钠滴速,防止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术后随访复查情况良好,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情况。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是由颅内动脉异常扩张所致,具有较高的出血率、病死率和致残率[4]。动脉瘤破裂初期,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血压往往持续在26KPa以上,随着病情缓解,血压能恢复到术前水平[5]。动脉瘤发生破裂24h内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因此,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发现血压持续增高或突然增高,则动脉瘤可能再次破裂,应严密监测血压。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以防可能出现的脑缺血症状,术后半年内每月一次,半年后每3个月一次,以后每1~2年一次[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是动脉瘤诊断和随访的金标准,但DSA因需要行股动脉穿刺,操作比较复杂,可能会产生血管痉挛或者梗塞等风险。患者虽常因费用高,创伤大而放弃复查,导致随访资料缺失[4]。有文献显示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能检出2mm的动脉瘤大小,可指导手术夹闭动脉瘤[6]。本次研究发现,3D-CTA造影检查时间短(一般为1min),且可同时显示多个动脉瘤,具有创伤小、简便、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通过严密的围手术期护理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防止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3D-CTA可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或栓塞术后的随访复查。做好术后护理,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降压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宋锦宁,刘守勋,张芬茹,等.颅内动脉瘤内载瘤动脉闭塞治疗的临床效果(附23例长期随访报告)[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08-111.
[2] 冯海龙,木矢克造,廖晓灵,等.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成像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2,7(4):207-209.
[3] 马红,魏伟,沈越,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6(6):268-269.
[4] 赵兵,杨华,刘健,等.三维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评价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2):157-160.
[5] 蔡霞.浅谈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0):335.
[6] 关俊宏,张绪新,陈铎,等.三维CT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诊治中的价值(附348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8):80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