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1-01-29姚晓梅
姚晓梅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5)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1],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条件的发展和改善,许多肾功能衰竭患者得以生存和延长生命,但由于疾病的不可逆和治疗的特点,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透析质量。由于患者性格、年龄段不同、生活压力大、对疾病的认知差距及家人关爱不够等使心理障碍表现各异。轻者表现为睡眠不好、食欲减退,重者表现为焦虑、抑郁、性情暴躁、不合作,更有甚者表现为对生活失去信心、自卑、自弃、甚或自杀[2]。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和消除心理障碍。为此,我们对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入选患者均年龄18周岁以上,其中男72例,女48例,血液透析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病情相对稳定,能正确阅读或理解问题,自愿配合调查者。排除有严重并发症或精神病史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评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量体裁衣式的综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加强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抗病症的过程慢长而且痛苦并需要大量金钱作后盾。于是大部分患者就出现了担心治疗所需费用,恐惧愈后,害怕治疗带来的疼痛以及因为疾病造成社交圈缩小,工作能力下降等,引起一系列的心里问题。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利用一切与患者接触的机会与之进行反复的交流及沟通,态度亲切,取得患者认同及信任,最终了解其内心想法和所遭遇困难。随时向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宣教,不断鼓励和支持患者。将患者身边成功病例列举出来,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从而减轻其心里障碍,提高患者心里承受能力,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②建立良好长久的护患关系;在血液透析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态度亲切,对患者的痛苦要做到感同身受,真心同情患者。对刚开始血液透析的患者,有可能出现态度粗暴,不可理喻,护理人员均应给与理解,并且耐心解释,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之情,去除陌生感,才能让患者主动敞开心扉,把抑郁的原因表达出来。通过共同努力,得以精神解脱。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沟通技巧,处理好护患关系。③促进社会支持,充分肯定年轻患者的工作能力,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发挥自己的特长,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患者处理好与配偶、家人、朋友等多方面的关系,竭尽所能让他们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支持。督促患者及家属按医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不得随意增减透析次数,使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得以回归社会。④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就医治疗环境,由于治疗的需要,患者有很多时间是与医务人员一起度过,这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态度和蔼,不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以免引起患者误解,产生不良情绪,禁止在患者面前交头接耳或说暗示性的语言。使患者意识到医务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患者感受到人间关爱,摆脱心理问题,配合治疗。⑤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对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的知识教育,使其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患者家属作为主要的照顾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作为亲属应当对患者支持和照顾,避免表现出负面情绪而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⑥集体干预。采取座谈会的方法,鼓励患者之间交流对抗疾病的经验和体会,倾诉不适心情,释放不适情绪,缓解压力。提出引起不适的原因,包括担心疾病的预后,经济负担等,协同家属帮助患者解决相关问题,尽量避免患者产生负面情绪而影响治疗和康复。⑦指导患者的自我护理:很多初期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对疾病及治疗知识的了解受限,出现拒绝治疗或私自减少透析次数等情况,护士应耐心讲解,提供知识宣教,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且指导患者学会自己管理饮食,按时用药,生活有规律等,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鼓励有能力的患者适当工作,重新适应社会。
1.3 数据处理
2 结 果
干预8周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
3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较长的生存时间和较好的生存质量是患者的最大愿望。由于人工肾的不完全替代,透析患者饮食饮水控制不良,心肺功能的改变,长期使用药物,医疗费用昂贵,医保未跟上,这些均给患者带来经济及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引起患者焦虑和价值感丧失,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常人,感到没有前景和希望。焦虑、抑郁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因此,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采用针对性的量体裁衣式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对疾病及预后的担忧,消除不良的心理影响,使其保持稳定持久的健康心态,才能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
表1 护理干预8周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
随着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的治疗目的不在局限于生命的维持和症状的缓解,而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得到全面改善和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3]。生存质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的治疗指标,情绪和心理问题是直接影响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沟通、交流,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达到减轻病痛和提高治疗效果因此通过对透析患者进行心里干预,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能更好地回归社会。
[1]Plantinga LC,Jaar BG,Astor B,et al.Association of clinic vascular access monitoring practices with clinical outcomes in hemodalysis patients[J].Nephron Pract,2006,104(4):151-159.
[2]王质刚.血液净化·肾移植[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6-198.
[3]马祖.郑智华.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多种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