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专利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2011-01-27阮梅花肖沪卫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专利创新能力

阮梅花,肖沪卫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2.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03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专利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阮梅花1,肖沪卫2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2.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031)

文章分析了以专利指标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行性,指出专利指标能可靠、全面地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基于现有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现状,从自主创新过程角度,构建了由创新方向、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三个一级指标、专利趋势和专利效率等1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指标体系,对利用专利指标评价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专利指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 专利指标评价的可行性

用专利指标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否可行,主要看专利指标是否客观、可靠,能否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专利指标的可靠性和全面性又是由其原料——专利文献所决定的。

(1)专利指标的可靠性

专利指标是基于专利文献分析出来的。专利文献,是指各国专利局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因此,专利文献是专利制度的产物,专利制度是专利文献质量最可靠的“过滤器”,即专利制度对申请专利的新发明进行严格审查。从理论上讲,技术发展公开的程度与专利法所给予的保护范围是吻合的。专利申请人为使他们的发明得到法律保护,就应详细叙述其发明的内容、技术背景及各种方案。经过有关部门核实确认是其所发明后,才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因此,专利文献是发明人征得社会承认其劳动价值的一种媒介,是经过有关部门核实和验证的,因此,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难以置疑的[1]。因而,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专利指标是可靠的。

专利文献反映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就,这是由专利制度所决定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先申请原则,在这些国家里,发明人往往在发明构思基本完成之时,便迫不及待地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以防被别人抢先申请。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专利文献中含有90-95%的研发成果,而且其中80%未被其他媒体公开[2]。专利文献的这一特点,可以使专利指标能反映企业最新的创新成果。

专利文献涵盖面广,格式统一、规范。专利文献的内容几乎覆盖了所有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技术领域。专利文献是根据一定要求撰写而成,并且按照分类体系进行分类的。专利分类系统有许多种,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版的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专利文献的分类体系为技术评价创造了便利的途径和手段,便于进行专利分析。专利文献涵盖面广的特点,使专利指标能覆盖各个领域,从而实现对企业不同创新领域进行分析与评价。

鉴于专利文献的以上特点,从专利文献分析出来的专利指标是客观、可靠的。

(2)专利指标的全面性

专利文献不仅含有技术信息,还含有商业信息和法律信息。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专利技术的归属、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书)、专利申请日期、专利权人等内容属于法律信息;专利文献中规定的权利保护的地域范围、同族专利数量等是重要的经济信息。

因此,对专利文献进行分析后形成的专利指标,不仅能反映企业的技术开发实力,还能反映法律保护状态和经济活动范围,因而能较全面地评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现状

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综合运用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资源,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进行技术革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生产制造、营销等各环节的创新行业最终获得市场创新效益、实现创新价值的各种能力的综合[3]。简而言之,自主创新能力指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达到创新目标的实际本领、能量。目前,许多学者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从如下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1)投入产出角度

投入产出角度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有研发(R&D)经费、是否存在正式的研发部门和企业员工的教育背景等。产出指标包括专利、新产品有关指标(如新产品产值、新产品利润、新产品开发周期)等[4]。

(2)综合角度

许多学者以其对自主创新能力及其组成的认定为基础,建立了各种综合评价体系。例如,傅家骥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分为创新能力要素指标(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六项指标)和创新产出指标(收益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和竞争性指标)[5]。官建成等结合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实践,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划分为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战略计划能力,并分别对这些能力设计了评价指标[6]。

(3)环境角度

从自主创新对国家、社会或地区的溢出效应间接评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陈劲教授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的审计指标,包括环境教育与培训投入、创新费用投入和绿色化人员投入三个方面。

从专利指标角度看,专利数量(主要是申请量和拥有量)被许多学者列为创新产出指标。例如,王炼等将专利申请数量列为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科技产出要素的指标之一[7];张洪涛等将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拥有数量作为创新产出指标[8];李磊等设计的评价体系中,将企业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石油企业创新产出能力的指标[9]。还有一些学者将专利数量列为其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指标。例如,唐炎钊等将专利拥有数量作为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中研究开发能力的指标之一[10];钱海婷将专利拥有量作为技术开发能力的评价指标[3];宋晓洪将专利拥有数量作为其研发能力的指标[11];贺本岚等将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其评价体系中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能力指标[12]。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已有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从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角度评价自主创新能力。在已有的评价体系中,大部分将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拥有量作为评价自主创新产出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之一,因此,只用了少量的专利指标。

3 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认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在企业进行创新立项时(创新活动开始之前),能够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向;在创新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技术、知识、人才等创新资源,提高创新速度和效率;创新所获得的成果质量较高,达到甚至高于企业的预期。因此,本文从企业自主创新过程角度,用专利指标从创新方向、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三方面,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1 创新方向指标

创新方向是指企业的创新领域,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创新领域。从专利分析角度看,企业在选择创新方向时应与技术发展趋势一致,这样创新成果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要避免受到其他专利技术壁垒的阻碍,从源头降低创新风险。通过以下2个指标,评价企业创新方向是否正确。

(1)专利趋势

对企业创新领域进行专利分析,以历年专利件数的变化预测该技术领域所处的生命周期(萌芽期、生长期、成熟期、衰老期),从而做出发展趋势判断。专利趋势指标反映企业创新领域的选择是否正确,创新水平与技术发展趋势是否一致。

一般来说,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生长期、成熟期及衰老期。采用以下四个统计参数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技术段进行定量分析,即技术生长率ν、技术成熟系数α、技术衰老系数β和新技术特征系数N,各参数计算见下表[13]。

表1 技术发展程度计量参数

通过计算,可以判断企业所选择的技术领域是否正确。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创新有延迟效应,最好选择处于发展期及以前的技术领域,而应避免选择处于衰老期的技术领域。

(2)侵权

指企业所选择的技术领域是否容易被其他企业(或自然人)侵权,或者是会侵犯其他专利的权利。反映企业创新是否有可能发生侵权纠纷。

要确定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是否会发生侵权纠纷,需要对专利法律状态进行分析(又称为专利侵权检索)。专利的法律状态主要指专利技术处于公开申请状态、处于已经获取专利状态、处于被宣告无效状态和处于自动放弃状态4种情况。侵权分析主要包括:专利技术所处的法律状态,受法律保护的有效时间和地域范围[14]。具体遭遇侵权风险的可能性需通过查新机构的专利侵权检索来判定。

3.2 创新效率指标

创新效率,主要指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速度和效率。用如下专利指标,衡量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

(1)专利效率(Propensitytopatent,PTP)

专利效率指一预定时间内,一企业每百万元研发(R&D)经费投入所产出的专利数量。此指标用来评估专利产出的成本效率,进而评估企业的创新效率。专利效率测算的是单位成本产出专利数量的绝对值。不同行业的专利效率可能不同。

(2)人均专利产出量

企业产出的专利总量除以企业总人数,得到企业人均专利产出量。人均专利产出量测算的是专利产出的相对值,用以从人员角度衡量企业的创新效率。

(3) 专利实施率(actualization rate of patent,ARP)

用专利实施率评价企业专利或专利成果的转化率。专利实施率=实施的专利数量/专利数量[15]。专利实施率越高,则专利对于技术发展、技术创新做出的贡献越大,与技术发展结合得越紧密。

(4) 技术周期时间(Technology Cycle Time,TCT)

指企业专利所引用专利年龄的中位数(the median age of the cited patents),通俗地说就是最新专利和最早专利之间的一段时间。用以评估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速度。例如,某专利在2008年授权,其引用的三个专利,第一件在1998年,第二件在2000年,第三件在2002年,这三件专利的平均年为2000年,所以该专利所引用的专利即现有技术平均的年龄差距就是8年(2008-2000=8)。TCT小,表明企业的创新速度快[16]。

(5)有效专利与失效专利的比值

指企业所拥有的处在法律保护范围内的专利数量除以其失效专利数量获得的比值。该比值越大,企业的有效专利越多,其行使的专利权就越多,效率就越高。

3.3 创新效果指标

创新效果,主要指创新产出成果的质量、水平或价值,通过发明专利比例、同族专利数量、科学关联性、绝对引证指数、当前影响指数5个指标评价创新效果。

(1)发明专利比例

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相比,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及价值最高,指前所未有、独创、新颖和适用的技术或方法,保护期也最长(20年)。发明专利比例=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比例越高,表示企业创新水平越高,技术实力越强。鉴于只有中国有三种专利类型,这个指标只适用于评价中国企业。

(2)同族专利数量

同族专利数量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申请、公布的具有共同优先权的一组专利数量。由于需要翻译和专门的法律帮助等费用,在国外申请专利比在国内要昂贵得多,只有那些被公司人士认为最有商业价值的发明才会在多国申请专利,以便保护今后的投资和产品输出的独占权。

同族专利的数量是衡量专利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某项发明申请的地域范围、潜在的技术市场和经济势力范围及其潜在的市场战略。因此,通过分析申请人就某项发明在哪些国家提出了专利申请,有助于了解申请人的经营策略、市场开发方向等情报。特定的专利在国外的申请量多,表示其专利很重要。

(3)科学关联性(science linkage,SL)

某公司的专利平均所引用的科研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数量。评估企业专利技术的科学前沿程度,即专利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关系是否密切,是否处于科学前沿、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尽管科学关联性指标具有产业依存性,不同产业其科学关联性数值变化较大,但可以在相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4)绝对引证指数(Impact Index)

某专利被后继专利引用的绝对总次数。可分为自我引证率和被(外界)引率。自我引证率描述后续专利引用自身专利的情况,引证率越高说明研发的自主性越强,被引率越高说明该项技术的含量越高。

(5)当前影响指数(Current Impact Index,CII)

又称为即时影响指数,指某企业前五年专利被当年专利的引用次数/系统中所有前五年专利的被当年专利引用次数的平均值。CII弥补了直接用简单的被引频次的缺陷,即更老的专利有更多被引频次和不同行业的专利被引频次会有差异(行业差异),能更客观地评价专利质量[17]。

因此,本文构建的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指标体系分为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是创新方向、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三个。三个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分别是:创新方向包括专利趋势、侵权两个指标;创新效率包括专利效率、人均专利产出量、专利实施率、技术周期时间、有效专利与失效专利的比值五个指标;创新效果包括发明专利比例(此指标仅适用于评价中国企业)、同族专利数量、科学关联性、绝对引证指数和当前影响指数五个指标。具体见表2。

表2 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指标体系

4 总结与讨论

本文首先从专利文献的特点角度分析了用专利指标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行性,认为专利指标客观、可靠,可较全面地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现状,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学者从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角度进行评价,其中专利指标只用了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拥有量。本文从创新过程角度,构建了由创新方向、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三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指标体系,从专利角度较全面地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利用专利指标评价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本文构建的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指标体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专利不能等效覆盖不同的行业,即不同行业的专利活动强度不一样,某些指标带有行业特征,例如生物医药行业平均的科学关联性要比食品行业的高,因此,用本文构建的专利指标体系进行不同公司的比较时,应在同行业中比较,或者在比较不同行业的企业时,对计算出来的指标进行处理,先除以行业平均值后,得出的相对值再进行比较。

[1]周德明.试论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评价和预测的可靠性[J].图书情报工作,1987,(3):24-26.

[2]程兴华.专利情报分析在企业研发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报,2006,2(4):209-214.

[3]钱海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5):562-565.

[4]仇菲菲,庞智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1):99-105.

[5]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30-339.

[6]官建成,史晓敏.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1):1000-1004.

[7]王 炼,庞景安,曹燕,etl.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EB/OL].[2010-06-20].http://www.sts.org.cn/fxyj/zcfx/documents/200708232.htm.

[8]张洪涛,朱卫东,管仕平.基于证据推理的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32(3):383-387.

[9]李 磊,李 婷,张在旭.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石油科技论坛,2009,(4):55-58.

[10]唐炎钊,邹珊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16(5):46-48.

[11]宋晓洪.基于DEA的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J].商业研究,2008,(6):138-140,168.

[12]贺本岚,范秀荣.重庆、陕西、四川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4):121-123.

[13]查先进,杨 凤.基于对比分析法的专利情报分析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28(6):193-197,204.

[14]梁 莹,徐福缘.企业竞争情报中的专利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3):84-86,83.

[15]张冬梅,曾忠禄.专利情报分析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与技术[J].情报杂志,2006,3:55-57.

[16]骆云中,陈蔚杰,徐晓琳.专利情报分析与利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58.

[17]ANTHONY BREITZMAN,PATRICK TOMAS,MARGARET CHENEY.Technological powerhouse or diluted competence: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mergers via patent analysis[J].R&D management,2002,32:1-10.

Study of patent indicator system to evaluate an enterprise’s self-innovation capability

RUAN Mei-hua1,XIAO Hu-wei2
(1.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8,China;
2.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Shanghai,Shanghai 200031,China)

The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feasibility by using the patent indicator system to evaluate the enterprise’s self-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points out that this system can reliably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an enterprise’s innovation capacity.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an enterprise’s self-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authors probes into the utilization of the patent indicator system to evaluate an enterprise’s self-innovation from the angle of the process of self-innovation.This system contains three 1st items:the orientation of innovation,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and effects of innovation and twelve 2nd items:the tendency of patent,the efficiency of patent,etc..

patent indicator;enterprise;self-innovation

G255.53

A

1006-1525(2011)01-0085-05

2010-08-06

阮梅花,女,馆员。

(编辑:王靖雯)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专利创新能力
专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发明与专利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