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护理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
2011-01-27沈曙红张霄燕胡华明
沈曙红 张霄燕 胡华明 李 琴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服务范围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这一转变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按照“社会需求决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育目标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服务于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服务于课程教学内容,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原则,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从知识传授型向以能力培养型转变,从而形成既能让学生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又具备护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1]。
一、护理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二是讲授与操作教学手段的一体化,三是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室的一体化,四是专业理论、操作技能与职业要求的一体化[2]。一体化教学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1.教学过程理论实践一体化:在传统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模式中,不论是基础护理技术还是专科护理教学,无一例外继承着先讲授理论知识,再进行操作训练,人为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割裂开来,这种教学模式背离了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将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在理论讲授中穿插技能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讲授理论,特别是在专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掌握护理理论知识,从而实现“做中学、做中教”,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2.教学内容与护理岗位需求一体化:护理教育源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不仅对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使护理教育在内容、形式、体系等各方面都展现出新的构成与模式。例如,社会人群年龄构成、疾病谱的变化,卫生环境的变化,医学伦理观念的更新,健康要求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等。尤其市场经济体制下,护理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只有紧随其变化才能有发展的空间。
3.专业实训、见习、实习一体化:护理事业的发展通常以临床观察、现场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获取经验,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鉴于上述特点,护理教育过程中自然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论是实验、实训还是见习、实习,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都占有较大比例。实训、见习、实习是护理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是通过教师示范的学生独立操作来掌握护理基本技能;见习是验证和巩固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实习是护生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护理临床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实训、见习、实习必须在统一的现代护理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按一体化的要求,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图1)。
图 1 实训、见习、实习三段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4.融教学、护理、服务于一体:护理教育与社会息息相关,教育过程中若干环节都要面向病人、面向社会、面向服务。所以,在护理教育各个环节中,都要处理好教学与护理、服务之间的关系,在师生的头脑中,要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尤其是在临床教学阶段,必须把教学、护理、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护理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护理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多。各种医疗卫生保健机构,都是教学基地,同时也是服务场所。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把教学融在护理、服务的实践过程中的这一“院学结合”培养特色将会日益明显。
二、构建护理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护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护理事业的发展要求现代护士角色从“单一从属地位”到“复合合作者”的转变,要求护士承担起沟通者、病人权益保护者、提供照护者、促进康复者、决策者、安慰支持者、管理者、健康教育者的角色。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课程教学过分注重单一的知识目标,强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实训环节非常薄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各自独立。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综合职业教育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理人才“复合性”要求。推行护理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把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综合考虑,使两者相互补充,紧密配合,既重视理论的学习,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共同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
2.学生的素质现状,要求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伴随着高中阶段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护理教育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优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优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程,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想不通的枯燥理论,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应立足于学生的素质现状,有的放矢,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专业技能。护理院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职业倾向,即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密切相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3.有利于重构护理教学课堂,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传统护理教学模式仍停留在“教师在教室里讲护理技术操作,在黑板上作护理计划,在脑海里实施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教学课堂与护理岗位相差太远,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重构护理教学课堂就是要设计有利于护理知识的掌握与护理技能提高的教学方法,让教师最大限度地还原知识背景,恢复护理技术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具真实、科学,又具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乐于学。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把课堂逐步向学生实习基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场地迁移,有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快速吸收知识、快速掌握技能、快速成才,帮助学生架接“直通车”,让学生在就业前思想上、能力上有充分准备,能迅速适应角色变化,提高社会竞争力。
三、实现护理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1.构建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任务驱动就是根据护理工作过程设置岗位任务,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对教学进行优化的整全创新,把护理技术与理论知识根据护理岗位需求,开发成模块或项目进行一体化教学(图 2)。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护理程序为媒体,建立融护理工作环境、护理操作、人际沟通、人文关怀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主要措施是推广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次护理项目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的角色由过去课堂教学的主要讲授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3]。这一教学法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行为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职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 2 一体化教学工作流程
2.按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护理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布置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资安排,同时也要体现出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营造出护理工作过程氛围,使实训基地能融教学、实训、护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为教、学、做的结合提供物资环境[4]。按照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要求,建设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建立模块化实训区即:护理基础技术实训区;ICU(危重症监护)技能实训区;临床护理技能实训区;手术护理技能实训区;健康评估技能实训区;康复护理技能实训区;专科护理技能实训区;心理评估和健康教育技能实训区;护士礼仪实训区;护理技能示范厅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就业型”实习基地,提高学生高水平医院实习的机会,实现实习与就业的双重推荐。进一步深化院校结合,充分发挥医院临床一线的优势,建立临床护理教学示范病房,体现临床医院的教学服务特色。不断丰富和完善见习制度,增加见习场所和见习次数,争取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实践。建立以实训实习、工作过程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模式,形成职业教育实践性特征,使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比例逐渐加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建设“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二是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重“教”轻“学”,向“教”“学”并重转变;由重“理论”轻“实践”,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转变;教师由“单一的传授型”向“行动引导的技能型”转变;使教师迅速实现角色转变——由知识的输出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传授者;由书本的复制者成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者。
4.建立有效的护理仿真教学系统:学生要顺利完成从学校到护理工作岗位的对接,需要在真实的护理情境中强化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从而不断优化知识、经验的技能体系。但能体现真实护理情境的见习岗位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护理教学体系建设的建设中加大仿真教学系统投入力度,成立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中心。现代市场上各种护理模拟人智能化程度极高,具备了“标准病人”的基本功能,可自动对临床治疗和药物作用做出真实的反应。非常适合护理学生的仿真模拟教学,为学生再现一个安全,无风险的临床护理情境,便于学生更好地应用他们所掌握的护理知识,并切实解决不能在病人身上反复进行护理技能训练的难题。护理仿真教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思路,完成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四、护理教育一体化教学实施效果
近年来,我院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对近 3年的毕业生进行了纵向比较,发现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在以下两个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
1.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与专业性特点,对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不断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同时护士资格考试一次性过关率由原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跃升到 2009年的 91%,实习就业基地遍布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地达 200余家,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明显升高(表 1)。
表 1 近 3年学生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与就业率情况(%)
2.教师队伍的教学观念明显改观:一体化教学把工学结合作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护理人才培养工作融入社会,与工作环境紧密结合,保证学习内容与工作需求的一致性、实现课堂与岗位的一体化,从而体现以能力为主的全面发展质量观。一体化教学实施以来,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调整与建设,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全面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使人才培养贴近护理事业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护理理念的更新和转变,给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工作者只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摆脱传统医学模式对护理教育的影响,认真研究“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推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1 黄爱华.“航空发动机拆装”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45-46
2 李建春.高职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探讨[J].职业时空, 2008,(8):18-19
3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5-217
4 刘佳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论[J].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2009,(2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