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报与社会责任报告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比较分析——以中国石油为例
2011-01-26西南财经大学吉利杨慧
西南财经大学吉利杨慧
企业年报与社会责任报告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比较分析
——以中国石油为例
西南财经大学吉利杨慧
20世纪以来,企业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国家兴起,主旨是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随后,“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运动兴起,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历史溯源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20世纪初,伴随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萌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开始出现。20世纪初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主要是在传统财务报告中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叙述性披露。笔者把这一阶段称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初生时期。由于传统财务报告主要以投资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并且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处于萌芽阶段,责任意识、披露欲望以及相关标准都严重缺乏,所以这个时期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三大突出特点:披露主要面向投资者;披露的企业较少;年报所承载的责任信息稀少,主要是通过报表附注的形式来披露。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很多企业在公开企业财务报告的同时,开始发布独立的环境报告。笔者将这个“环境报告”出现的时期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特点是:披露对象范围扩大,考虑到了除传统财务报告使用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披露的企业明显增多;责任信息在新的载体——环境报告中得到宽泛的披露,但依附传统报表的披露模式仍然盛行;没有统一的编报指南。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获得广大共识,试图全面反映企业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业绩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开始出现。2000年GRI发布了正式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报提供了规范和标准。笔者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现和快速发展的时期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繁荣时期,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面向利益相关者进行多层次披露;大多数企业积极发布报告;报告的篇幅和信息量急剧增加,部分企业的报告篇幅达百页之多;依附传统报表的披露模式大幅减少但仍然存在。
(二)社会责任报告的定义与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公开发布的、向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描述企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状况与活动的报告,起源于企业环境报告。与财务报告的发展相比,披露企业非财务业绩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历史较短。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多西方国家的公司开始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而我国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则在2000年才得以出炉。但近年来,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除了另外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有困难的情况下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加以适当的修正和补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基本都采取单独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
中国石油作为“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中的明星企业公民,在履行社会责任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方面都表现卓越。因此,本文选取中国石油的相关报告作为案例,对企业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和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信息的区别和衔接进行分析。
二、企业年报及社会责任报告中社会责任信息的区别与衔接
(一)一般比较一般而言,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不同的编报载体,披露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即分别披露传统会计信息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二者存在不同的特点(见表1)。但是由于社会责任报告是对财务报告中社会责任信息的补充,延展和解释、说明,特别是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定量信息基本上是以财务报告中的数字为基础,所以二者作为信息载体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存在不可忽视的衔接(见表2),充分体现了信息披露的可比性。
表1 传统财务报告与社会责任报告的区别
表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
(二)中国石油2008年年报与社会责任报告比较分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公司所属石化行业是全球环境敏感性行业。中国石油关于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始于其1996年发布的财务运营年报,报告主要披露了公司关于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信息。1999年开始,公司在财务运营年报中逐渐增加关于员工和社会公益方面的信息。2005年,公司第一次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加大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量。2007年2月,中国石油首次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08年中国石油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离散的分布于其各个项目中(见表3),这些信息包含了关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但披露很不全面,信息量非常有限。
2008年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是自其2006年发布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后的第三份报告,包括了8大部分,分别是:总经理致辞、关于我们、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正文部分、展望2009、社会评价。2008年报告增加了“数字2008”这一部分,以大量的数字信息总结了2008年公司为担负社会责任所做的努力和成效,体现了责任信息披露的清晰性和可信度。由于20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报告开辟了救灾专题。同时,作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细述了对绿色奥运的支持和贡献。
表3 中国石油2008年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分布情况
(1)年报与社会责任报告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详细程度。从篇幅和字数上看,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含量明显低于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石油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总共62页,详细叙述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突出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按照社会责任信息内容要求,年报中的责任信息详细程度和完整性都大打折扣。2008年中国石油年报仅用246个字对公司的基本情况做出了说明。而其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则以2页不少于1700字的篇幅和字数,同时借助图表,披露了公司的概况、战略目标、管理理念、责任理念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等。
第二,系统性。年报中的责任信息除了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的数字信息外,大部分散落在公司基本情况简介,公司治理、业绩回顾、财务状况讨论与分析等非会计信息部分,没有系统而完整的反映公司的社会责任状况。而中国石油的社会责任报告,划分为结构清晰的8大部分,层次分明的传递了完整的社会责任信息。
第三,可读性。相比之下,中国石油2008年年报披露的责任信息可读性不高,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第一,文字风格。年报以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相对专业的信息使用者为对象,披露的责任信息内容用词比较专业,容易让人产生晦涩的印象。而社会责任报告需求者属于更加大众化的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杂志式报告,文字简单通俗、易于理解。第二,传递方式。因为年报要遵循严格的编制和表述标准,因此除了部分数字信息运用表格形式,没有其他更多样化的表达形式。而社会责任报告则运用更多的图片、表格等图示传递信息,使报告内容更直观、生动,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可读性。2008年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包含了43张彩色图片和17个表格及柱状图。第三、案例陈述。2008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引入9个实例,增强报告可读性,使其更具有可信度。第四,印象管理。根据孙蔓莉的研究,年报中存在印象管理行为,以使信息使用者对公司产生良好的印象。年度报告属于强制性披露报告,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并经过独立审计,对印象管理行为有一定的遏制。而作为自愿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因为监控力度相对薄弱,更容易操控语言信息的表述方式,使印象管理痕迹更多。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中将取得的责任成果大多数归因于企业本身,以期加强读者对其企业公民形象的认同。从心理学范畴讲,经过修饰的、偏向表述优良业绩的语言信息更吸引读者。
第四,相关性。社会责任报告提供的社会责任信息比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更详细,是对年报中责任信息的补充和进一步说明,包含的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更多,并能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责任信息的需求。所以,与年报相比,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责任信息相关性较高。
第五,信息需求者。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但主要服务对象不同。财务报告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其中投资者是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社会责任报告的服务对象是范围更广泛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战略合作伙伴、政府、员工、社区、客户、供应商、非政府组织等。大多数企业在确定社会责任报告的框架时都会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
第六,信息来源和编制人员。财务报告一般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独立完成,其中责任信息主要来自会计系统的日常账簿资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一个综合性报告,包含许多无法由企业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信息来自于公司各个方面,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小组共同配合来完成报告的编制任务。
(2)年报与社会责任报告的衔接。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社会责任报告中的信息是对年报中责任信息的重要补充和说明。因为财务报告信息供给量十分有限,给用户留下了许多“未知信息带”,而社会责任报告能够提供财务报告所欠缺的重要信息,如企业材料、能源等的取得和利用情况,客户健康和安全,对员工的培训以及雇员流动情况等,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前景做出知情而合理的判断。
第二,社会责任报告与年报相互配合。社会责任报告以年报中的会计数字信息为基础,并与年报中的非会计信息保持一直,体现信息的可比性,即年报为社会责任报告提供财务信息支撑。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些数据,如,企业创造和分配的直接经济价值,要以审核过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内部管理账目为依据。
第三,审计要求。年报的会计报表数据涵盖了大量的社会责任数字信息,如资产负债表中的物业、厂房及机器设备等环境资产数据以及应交税费等与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有关的数据。但是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分布在非财务信息部分。根据《基本审计准则》的要求,独立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不包括非财务信息在内。而社会责任报告属于自愿性披露报告,对其审计方面没有正规的强制性要求。所以,不管是年报中的大部分责任信息还是社会责任报告中的信息,都缺乏严格而正式的审计监督。
第四,对责任信息质量的要求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而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原则有:平衡性、可比性、准确性、时效性、清晰性和可靠性。可见,财务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对披露的信息都强调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
四、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综合以上分析,社会责任报告和年报的社会责任信息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责任报告与财务报告的重叠之处大概有10%左右(谢良安,2006)。对于两者,主要出现了“融合论”和“独立论”两种看法。“融合论”强调二者的联系,认为应该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编制成一份报告。“独立论”强调二者的区别,认为应该将二者各自单独编制。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财务方面的,也有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因此,笔者认为将社会责任报告和财务报告分别单独编制更为合理。
(二)相关建议综合上述分析,笔者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报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信息披露要面向利益相关者。信息使用者更愿意通过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获取社会责任信息。因为与年报相比,它直观、便捷,信息相对详细,文字通俗,更加易于理解。所以,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中,要在遵循相关法规和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质量,通过清晰、完整、生动的表述,加强责任报告的可读性。
其二,保留必要的重复内容。社会责任报告是对年报中责任信息的细化和延展,有必要且必须保留年报中关于公司简介、公司治理、业务回顾几方面的部分内容,使社会责任报告的编报有源可循。并且对年报中会计数据的引用要客观真实,使两个报告之间保持可比性。这也充分体现了二者的联系。
其三,制定企业独立社会责任报告准则。财务报告的编报以强制性的法规——作为依据和参考,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会计准则》具有普遍约束力,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指导性程度高。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报,国内外出现了多个版本的规范(SA8000、《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但是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同的准则。而这些企业社会责任规范的权威性无法与会计准则相比,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遵循和遵循的方式。所以,需要多方合作,参考财务报告准则的成功做法,制定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企业独立社会责任报告准则,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1]蒋顺才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孙蔓莉:《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印象管理》,《会计研究》2004年第3期。
[3]谢良安:《论社会责任报告与财务报告的关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年第5期。
[4]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5]陈木兰:《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5期。
[本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标准及其评估机制研究”(批准号:09C SH 030)和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青年教师成长项目(编号:211Q N 10050)的资助]
(编辑 刘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