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γ-羟基丁内酯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1-01-26杜鑫淼
胡 海,杜鑫淼,刘 鹏,曹 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成都 610041)
纳洛酮治疗γ-羟基丁内酯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观察
胡 海,杜鑫淼,刘 鹏,曹 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成都 610041)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抢救急性γ-羟基丁内酯(GBL)中毒所致昏迷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38例急性GBL中毒所致昏迷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7例予以补液对症的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以上治疗同时,加用纳洛酮(首剂给予纳洛酮0.8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注,然后给予纳洛酮2.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滴,3~4 mL/min)。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GCS的改变以及住院时间的减少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GBL中毒所致昏迷患者,在补液对症等一般治疗基础上,建议加用纳洛酮治疗以改善意识障碍程度及缩短住院时间。
纳洛酮;治疗;γ-羟基丁内酯
γ-羟基丁内酯(gamma-butyrolactone,GBL)俗称神仙水、液态快乐丸、“G水”等,属于中枢神经抑制剂,其在体内转化成γ-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ic acid,GHB)。近年来已成为严重泛滥的新型毒品[1],服食后轻者出现头晕、心悸、视力模糊,重者昏睡、昏迷以致威胁生命。但目前临床上对于GBL中毒所致的昏迷患者通常采取补液对症治疗等一般处理。笔者以纳洛酮治疗GBL中毒昏迷患者在改善患者昏迷程度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服食GBL后昏迷患者38例,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以简单随机法(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补液对症治疗)17例,其中男 8例,女 9例,平均年龄(22.59±3.99)岁;治疗组(补液对症治疗联用纳洛酮)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22.76±3.7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服药后至就诊时间以及入院时意识障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心电监测,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并给予输液、利尿、吸氧、保暖、预防呕吐物吸入等补液对症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处理同时,加用纳洛酮(首剂给予纳洛酮 0.8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注,然后给予纳洛酮 2.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滴,3~4 mL/min)。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做GCS,治疗1 h后再次评分。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意识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症状。患者离院时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别。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GCS比较 两组患者来院时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后,GCS均增高,治疗组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GCS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GCS比较( ±s)
*:P<0.05,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 入院时 治疗1 h后 治疗前后GCS差值对照组(n=17) 3.88±0.78 7.24±1.44 3.29±1.45治疗组(n=21) 3.85±0.79 8.76±1.48* 4.90±1.5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36±0.50)h,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8±0.54)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GBL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成为一种普遍滥用的新型毒品,并蔓延至欧洲,目前在美国已被作为“俱乐部药物”实行管制。由于其无色、无味,使得其易于被投放至受害者的饮料中而难于察觉同时由于其强烈的镇静及健忘效果,所以它越来越多地被用做迷奸药物,受害者服用后处于无意识状态,使作案者易于实现性侵犯的目的[2]。中国已于2001年将其列为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3]。GBL为GHB的前体物质,能通过外周的内酯酶或者非酶性水解作用而迅速被代谢转化为GHB,是一种效力强、快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GHB的作用与其在脑组织中的浓度有关。实验发现随着脑组织中GHB浓度的增加,突触前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活数量增加[4]。GHB作用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丘脑-皮质环路中GABA介导的突触前机制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提示GHB是GABA弱的部分激动剂,并且一些在体或离体的GHB电生理作用能被GABA受体拮抗剂所阻断[5-6]。另有研究认为GHB通过调控特异表达GABA受体通路中部分GABA的合成与释放而发挥作用[7]。而Snead[8]的研究提示,GHB通过作用于特异性G蛋白藕联的受体,诱导G蛋白介导的腺苷酸环化酶的减少从而发挥生理效应。GHB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增加脑组织中GHB浓度而发挥生理病理作用,如致记忆减退、睡眠改变、精神异常、昏睡昏迷以致死亡等[5,9]。但目前临床上对于GBL中毒所致的昏迷患者通常采取补液对症等一般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5]。
纳洛酮为特异性吗啡受体的拮抗剂,目前主要用于阿片类药物中毒以及乙醇中毒,而大剂量纳洛酮还有拮抗GABA对大脑皮质的抑制作用[10]。其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及非特异性丘脑皮质系统的阿片受体,阻断内阿片肽对中枢的抑制,促进觉醒;纳洛酮可从其受体处替换GABA从而对抗抑制性递质GABA,降低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易化大脑皮质的觉醒,保护脑细胞,增强神经传导功能,防止脑水肿,促进意识恢复[11-12]。该药在治疗昏迷中常用剂量:首剂量0.4~1.2 mg肌注或静注;维持剂量5%葡萄糖溶液500 mL加入纳洛酮2.0 mg静滴,3~4 mL/min[12]。在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GBL中毒所致昏迷患者,在改善意识障碍程度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由于GHB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从而迅速发挥生理病理作用致中枢神经抑制,因此建议临床上应尽早加用纳洛酮治疗此类患者。
综上所述,对于GBL中毒所致昏迷患者,在补液对症等一般处理基础上,建议尽早加用纳洛酮治疗以改善意识障碍程度及缩短住院时间。
[1]Couper FJ,Marinetti LJ.γ-Hydroxybutyrate(GHB)-effect on human performance and behavior[J].Forensic Science Review,2002,14(1):101-121.
[2]孟品佳.γ-羟基丁酸分析研究综述[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6(2):11-16.
[3]刘伟,沈敏,向平.饮料中γ-羟基丁酸的分析[J].法医学杂志,2007,23(2):120-122.
[4]周峰,王小姗,李继民.γ-羟基丁酸致大鼠失神发作的行为学及皮层电图的对比研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8,17(1):10-13.
[5]Snead OC,Gibson KM.γ-hydroxybutyric acid[J].N Engl J Med,2005,352(5):2721-2732.
[6]Lingenhoehl K,Brom R,Heid J,et al.Gamma-hydroxybutyrate is a weak agonist at recombinant GABA(B)receptors[J].Neuropharmacology,1999,38(11):1667-1673.
[7]Feigenbaum JJ,Howard SG.Gamma-hydroxybutyrate is not a GABA agonist[J].Prog Neurobiol,1996,50(1):1-7.
[8]Snead OC.Evidence of G protein-coupled gamma-hydroxybutyric acid receptor[J].Neurochemist,2000,75(5):1986-1996.
[9]Gervasi N,Monnier Z,Vincent P,et al.Pathway-specific action of γ-hydroxybutyric acid sensory thalamus and its relevance to absence seizures[J].J Neurosci,2003,23(36):11469-11478.
[10]朱根法.纳洛酮联用氟马西尼治疗乙醇和安定混合中毒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5):463-466.
[11]王江红.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4,33(9):1378-1379.
[12]史臣尧,杨忠波.纳洛酮在临床急危重症中的应用[J].中国水电医学,2007,15(3):188-192.
10.3969/j.issn.1671-8348.2011.06.034
B
1671-8348(2011)06-0596-02
△通讯作者,Tel:13881822158;E-mail:df.yu.cao@jmail.com。
2010-02-01
2010-08-17)
·论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