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2011-01-26刘金鹏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康复心理评分

李 云 刘金鹏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南昌 330039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1],临床表现主要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2]。原因多为脑卒中后身体功能突然丧失,且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其次是脑卒中致残率高、久治不愈,使患者极易对死亡产生恐惧,对严重的后遗症产生悲观情绪,故脑卒中抑郁症较其他疾病所并发的抑郁症更为严重。研究证明,脑卒中抑郁症可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死亡率[3]。而心理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改善或消除抑郁症状[4]。然而目前脑卒中的治疗重点集中于身体机能的康复,而抑郁症等精神康复常被忽略[5]。因此,加强脑卒中抑郁症心理康复治疗刻不容缓。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对25例脑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来自2010年7~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患者,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过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写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第3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6],排除意识障碍、失语、痴呆,及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男 女 年龄(岁) 病程(年) HAMD(分)治疗组 25 17 8 57.0±7.6岁 1.9±0.3 23.17±2.81对照组 25 14 11 62.0±4.9岁 1.7±0.5 22.76±2.69

1.2 方法

治疗组接受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为8周。

1.2.1 心理康复治疗方法

1.2.1.1 基础护理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予以帮助,向患者宣传摄取营养的重要性,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糖低脂等清淡易消化饮食,同时加强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

1.2.1.2 做好心理疏导和建立主动认知模式 医护人员通过勤交流增加与患者的情感沟通,并对患者关怜,了解其心理活动、精神需求、病情变化,从而发现潜在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利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增强患者心理应激能力。

1.2.1.3 生活自理指导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尽早恢复躯体功能,消除抑郁情绪,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1.2.1.4 加强社会支持交流 社会支持交流可缓冲脑卒中对患者情绪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抑郁的发生。对于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应成为其重要的支持者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及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支持作用。

1.2.2 药物治疗 盐酸氟西丁(百忧解)每日1次,每次20 mg;失眠、焦虑予以阿普唑仑0.4 mg睡前服。

1.3 评价方法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第8周末分别进行HAMD评分,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50%;有效: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显愈率比较采用x2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检验或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统计计算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1作为极显著差异的标准,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前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在第8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在治疗第8周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5 23.17±2.81 8.9±5.23▲*对照组 25 22.76±2.69 15.2±6.1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治疗组患者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症状很大程度减轻,对照组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组治疗后HAMD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表明心理康复治疗使脑卒中后抑郁症程度减轻;对照组治疗后HAMD总分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差值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心理康复可以大幅度减轻脑卒中后抑郁症程度,且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受到重视[7]。脑卒中患者在最初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后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抑郁、焦虑,患者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上过分依赖他人,对治疗和训练持怀疑态度,郁郁寡欢,甚至偷偷哭泣,个别的产生自杀意识等。首先对所有脑卒中患者预先告知肢体等功能恢复的过程和可能后果。并告知心理康复计划与实施程序。一定要说清心理康复的作用和实质,康复是学习、锻炼的反复过程,是脑功能的重组与再建,务必要使患者自己投身于康复,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圆满的结果。在心理康复治疗过程中,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必须经常注意其有无兴趣明显缺乏,生活空虚、厌烦、淡漠等情绪低落的表现,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是取得心理康复成效的关键,医护人员必须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取得信任;医护人员言语、行动、表情都应给患者以亲切和可信感,消除或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通过心理康复治疗,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保持乐观心情,争取最好的康复效果。

祖国医学在《内经》中就认识到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脑卒中抑郁症属中医学“郁症”范畴,“郁”主要指忧郁,治疗方面可采取七情相胜治疗法。七情中悲、忧同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喜胜忧”。金代医家张从正更具体指出:“凡此七者,更相为治……以喜治悲,用谑浪戏狎之言娱之……”。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抑郁症发病机制尚不明,有资料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大脑损伤后的神经生物学改变等[8],因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节到达额叶皮质,病变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域内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通路,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下降而至抑郁。有关病灶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关系,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多[9]。多数学者认为,大脑损伤的不对称性对抑郁症的发生有影响,左侧大脑半球损伤与抑郁有关,其中左侧额叶和左侧基底节区损伤患者的发生率更高。

脑卒中急性期及康复期均可发生抑郁,随着发病率的增高及发病的年龄化,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0%~50%[10],是脑卒中后的一种情绪反应。经过心理康复治疗,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增强自己的独立性,主动地加强康复训练,焦虑症状也得到改善。所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康复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抑郁状态。心理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说明心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康复是有效的干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有利于改善和预防患者的不良心境,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且心理康复治疗无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可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的始终,易于推广。

[1]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9,121-126.

[2] 刘军,李海燕.脑卒中并发抑郁6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1):63.

[3] 何小英.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方法的探讨[J].现代康复,2001,5(8):34.

[4] 周次雄,苏晓琳,杨晓钟,等.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接受康复干预及其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008-3009.

[5] Reynolds CF 3rd. Recogni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lderlydepression in the clinical setting[J].Geriatrics,1995, 50(l1):S6-S15.

[6]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168.

[7] Herrmann M, Bartels C, Schumacher M, et al. Poststroke de-pression:is there a pathoanatomic correlate for depression in thepostacute stage of stroke?[J].Stroke,1995, 26:850-856.

[8] 王小东,谭钊安,吴祖舜,等.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康复的影响 [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5):270.

[9] 林晓东,赵丽,李福学,等.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0):26-27.

[10] Pohjavaara T, Teppavuori A, Silm I, et al. Frequency and clin ina/determinant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Suoke, 1998, 29(3):2311-2317.

[11] 高宇航.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45-46.

猜你喜欢

康复心理评分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