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良性竞争态度的相关研究
2011-01-23梁瑞琼鲁丹凤
梁瑞琼,鲁丹凤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1],受种族、文化习惯的影响,中西方的教养方式虽然不同,但在构成的基本要素上却具有共同性[2]。目前国内对父母教养方式测量,一般采用经岳冬梅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中文版[3],此量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个体竞争性是指个体在竞争意识、动机、认知、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4],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维度。竞争态度作为个体竞争性的一个方面,是个体对竞争的一种内在的、确定的和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因素。国外学者认为竞争态度包含过度竞争和良性竞争两个维度。 专家指出,如果家长鼓励子女学习及表示子女与其他人一样有同样的能力,子女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和自信,而如果子女经常受到家长严厉地批评,则会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这提示家庭教养方式有可能对子女的个体竞争态度产生影响,但此假设尚未得到实验性的证实。本文旨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和良性竞争态度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某大学在校学生,共300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回收率为83.7%。性别比例为男生140人,女生111人。文科173人,理科30人,工科48人,平均年龄19.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况问卷
由研究者编制,包括年龄、性别、籍贯、年级、专业等基本信息。
1.2.2 竞争态度量表
由Ryckman等人编制的“过度竞争性态度量表” 和“个人发展竞争性态度量表” 为材料,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陈国鹏等以中国被试者进行测试的基础上修订。此量表包括“良性竞争态度分量表” 和“过度竞争态度分量表”2个分量表,本研究采用“良性竞争态度分量表”,共14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常模分数为7个等级,等级分越小越好,且得分越高等级分越小。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具有较好的信度。
1.2.3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采用由Perris等人编制、岳冬梅等人1993年修订的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问卷(EMBU)”[5]。EMBU共有66个项目,由被试凭记忆分别对父亲和母亲的养育方式进行评价。因子分别是: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偏爱被试(F4);父亲拒绝与否认(F5);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母亲过度干涉、保护(M2);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惩罚、严厉(M4);母亲偏爱被试(M5)。本研究中,父亲教养方式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0、0.79、0.53、0.81、0.69、0.45;母亲教养方式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64、0.78、0.77、0.81。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
1.2.4 数据分析
以上量表均采用团体方式施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某校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与竞争态度的相关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较低,惩罚和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较低。
2.2 某校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与竞争态度的相关分析
表1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与竞争态度的相关分析(r值)
从表2可以看出,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较低,拒绝否认因子、惩罚和严厉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相关中等。
2.3 父母教育方式各因子对良性竞争态度影响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诸因素之间的确切关系,对于父母教养方式11个因子是否可以有效地预测良性竞争态度,并且考察其预测力的大小,因此把良性竞争态度当作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的l1个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结果显示,父亲拒绝否认和母亲惩罚严厉两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良性竞争态度18.2%的变异,且Beta系数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这提示父亲否认拒绝和母亲惩罚严厉对良性竞争态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 讨论
表2 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与竞争态度的相关分析(r值)
3.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良性竞争态度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竞争态度存在一定相关性。父母的情感温暖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正相关,惩罚和严厉、拒绝否认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负相关。父母亲的情感温暖能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这种融洽的家庭氛围,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心,使他们情感上得到满足及感到极大的自我价值感[6],因此他们参加很多活动时不仅仅是想赢得名次,而更多的是基于兴趣,也愿意与同伴合作,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能力。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干涉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使个体变得自卑、产生逆反心理,剥夺个体发展能力的机会,使个体产生对他人的不安全感和对成人的过度依恋[7],个体也有可能把胜利作为竞争的惟一目的,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与承认,而这样的个体可能常常感到失望,因为如果一个人不关注过程的乐趣只关注胜利,无论其能力有多强,都很容易产生挫折感。由结果可以看出,父母的温暖理解更有利于个体形成追求自我发现和提高的良性竞争态度。
表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因子预测竞争态度的回归分析
3.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竞争态度的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结果显示,父亲拒绝否认和母亲惩罚严厉对良性竞争态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父亲拒绝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使得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孤独,他们没有感到被接受和爱,对一种没有爱的或冰冷的关系,儿童的反应是胆怯、不满或孤独的[6]。同时,可能有反抗、自高自大、丧失自信、缺乏成功的体验、自卑易怒,产生自我否定,因此,这样的个体在完成任务时,倾向于忽视任务本身的乐趣,不易于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度,而过分关注于结果的输赢,甚至通过损害他人来提高自己。
霍夫曼等人研究了“惩罚”这一家庭中常见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影响,他们把惩罚分为“强制”和“爱的收回”两种方式,“强制”指父母对儿童体罚、冷漠的拒绝和剥夺及威胁:“爱的收回”是心理上的一种惩罚方式,表现为父母的不理睬、孤立儿童、对儿童表示失望等。研究表明:强制的方式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同时也会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因为“强制”会引发孩子的敌意,同时又提供了一种表达敌意的方式;“爱的收回”方式会使儿童产生过重的内疚感,刻板而不灵活地遵守社会行为规则[8]。因此,对子女要求过分严厉、有过高的期望、缺少宽容、过分的不允许、太多的限制和责骂的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容易使个体产生敏感多疑、失落寡欢、高焦虑、偏执、敌对以及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的情绪体验,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为孤僻、独来独往,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体验到更多的社交孤独感,甚至为了逃避惩罚,养成说谎、表里不一的行为,对外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不利于良性竞争态度的形成或者弱化逐渐形成的良性竞争态度。
持有良性竞争态度的个体,往往希望能在竞争中实现自身目标、自我价值及提高能力,从而在团体中能够实现个人与团体的双赢。因此,个体不仅要培养竞争意识,还要形成合理的竞争态度,避免不良的竞争心理。同时,父母亲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新态度新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习榜样,促进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教育方应该加强引导并努力创造合理的校园竞争环境,促进大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态度,避免过度竞争,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Perris C,Jacobsen L,Lindstrom H.Development of a new inventory for assessing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J].Acta Psyehimiaea Scan—dinavica,1980,61:265-274.
[2]赵兴奎,王映学.四至六年级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2):99-102.
[3]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61-167.
[4]岑延远,聂衍刚.论个体竞争性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125-128.
[5]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杜,1999.
[6]尚修芹,洪何露,张 燕.大学生自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5):366-368.
[7]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l0(2):58-59.
[8]印小青.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