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产业规划布局 打造和谐生态园区

2011-01-23

浙江人大 2011年12期
关键词:技术开发区达标率宁波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产业规划布局 打造和谐生态园区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宁波市东北侧、杭州湾南岸辽阔的滩涂上,总规划面积56.22平方公里,前身为成立于1998年8月的宁波化工区,是浙江省唯一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专业园区。2010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文晋升宁波化工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注重产业规划 打造石化新区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03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园区坚持按照“规划先导、基础先行、分步实施、内外资并举”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完善、整合、提升基础化工产业;做新、做精、做细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对接、配套、延伸石油化工产业”为目标,正在努力营造一个以炼油和乙烯项目为支撑、以液体化工码头为依托、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资源配置集约化、生产与生态环境均衡协调、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专业园区。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确立了以大中型炼油、化工项目为主,以基础无机化工、精细化工、有机中间体等产业为辅的石化和化工新材料产业。自2003年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至今,已引进企业90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66.34亿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9.16亿美元。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同比增长23%。

目前,区域内除了建成1000万立方米储备能力的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和中石化商业储备基地外,还拥有中石化镇海炼化23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韩国LG甬兴50万吨ABS、韩国爱敬和东来化工45万吨DOP、镇洋化工30万吨离子膜烧碱、日本大赛璐6万吨醋酸纤维切片等项目。另外,即将建成的项目还有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多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巨化科技12万吨醇醚及ODS替代品二期、浙江江化8万吨顺酐、金海德旗15万吨C5分离、宁波顺泽5万吨丁腈橡胶等多个大中型石油化工项目。

目前,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机制充满活力、区域优势得天独厚的石化产业集聚发展区块,“油头化尾”产业链已经形成。下一步,园区将加速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并有效降低环保和安全的风险,努力打造国家级石化经济开发区和石化产业基地。

狠抓安全环保 共建和谐园区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的理念贯穿于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按照生态园区理念进行开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考虑了资源再利用、污染减量化。在企业布局上以循环利用为纽带,按“油头化尾”的原则,上一个企业的产品作为下一个企业的原料,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至2010年底,园区已经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40多亿元,带来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便捷的交通、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高效的热电联供、化工物料传输设施、完善的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促进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自成立以来,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完成了《宁波化工区总体规划》、《宁波化工区区域环境评价》、《宁波化工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编制了《宁波化工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成为全省生态化改造试点园区和宁波市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100%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达标率80%的目标,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水平。目前,园区新建企业环境评价率为100%,从源头上杜绝了不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环保评价不过关的项目进入园区。

同时,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一线设防,二线驻点的消防配置,建立一个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消防体系和先进的消防通信网络。目前园区新建企业安全评价率为100%,投产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率为100%。

在“国家级”这个新的发展平台上,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以建设“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大型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为目标,以全面调整石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提升技术含量为核心,全力构建生态石化、循环石化、科技石化。以石化为龙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群;以石化为窗口,培育石化文化,汇聚石化人才;以石化为纽带,广结各界有识之士,加强与海内外石化企业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创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技术开发区达标率宁波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