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板生产工艺管理》课改及思考
2011-01-19张晓坤
张 晓 坤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1 课程概况
《纤维板生产工艺管理》是高职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当前中密度纤维板生产成为我国人造板生产主导产业的形势下,该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尤显重要,是体现专业特色的一门课程。其对应的职业岗位是纤维板车间工艺技术人员、质检人员。
1.1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工艺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对现有工艺提出优化方案;能进行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检验工作,并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能对新产品提出工艺方案。
1.2 现有条件
我院现有木材力学实训室和胶粘剂制造与检验实训室各一处,可完成中密度纤维板半成品、成品质量检验及胶粘剂制备和检测实践教学;辖区内有包括绥芬河大亚木业在内的中密度纤维板厂五家,校企联系密切,可为教学提供条件。
1.3 教改难点
“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即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就要创设与实际工作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情境,理想状态是具有以教学为主导同时又满足企业诉求(即获取利润)的实训基地,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和教学情境的真实性。由于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校企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大部分表现为松散的合作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大,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效果。退而求其次,如果设立校内实训基地,由于运作目标由追求利润转向教育教学,则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何况就本课程而言,纤维板生产设备投入和运行费用大,校办工厂的可能性不大。
2 课改思路及做法
2.1 指导思想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本院和本地区实际条件,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改革之路,并为相关课程改革提供经验。
2.2 课改实施
本次课改在我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2008级两个教学班中进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用条件,采取了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案如下表(任务细节略)。
任 务学习和工作任务学时实施地点任务一工作任务一 认识实习,画出生产工艺流程图并说明改进方案及理由6工 厂任务二学习任务一 纤维板性能与分类4多媒体教室工作任务一 纤维板试件制取;含水率、密度、吸水厚度膨胀率测定2校内实训室工作任务二 纤维板甲醛释放量测定;力学性能测定2校内实训室任务三学习任务一 纤维制备6工作任务一 熟悉备料和纤维分离工段设备和工艺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6工 厂任务四学习任务一 纤维处理6多媒体教室工作任务一 熟悉纤维处理工段设备和工艺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6工 厂任务五学习任务一 铺装与热压6多媒体教室学习任务二 后期处理2多媒体教室工作任务一 熟悉铺装热压工段和后期处理工段设备和工艺并分析存在问题提供解决措施6工 厂任务六工作任务一 中密度纤维板车间工艺设计32教室合 计84
方案说明:
(1)学生每5~6人为一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
(2)每一任务包括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涵盖课程所有知识点,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集体汇报;工作任务的完成,由工厂外聘教师现场授课、学生现场调研、讨论等环节组成,任务结束提交任务解决方案。
(3)学生成绩评价由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企业技术人员评价组成。以过程评价为主,期末评价为辅。每一任务的评价不唯结果,关注学生合作、创新、参与程度等综合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 结论及思考
(1)纤维板车间技术人员实际工作为车间和办公室交替作业,本次课改中学生学习情境的设立为车间和教室交替作业,仿真度高,既避免了长时间深入企业带来的诸多不便,又契合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较好解决了教学情境设立的难题,符合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可操作性强。
(2)每一任务中包含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互为补充,避免了教学只满足企业一时急需而忽视学生未来发展的功利性倾向,保证了应用知识的系统性,体现了教育的人本主义精神。同时,任务引领式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了知识教学的应用性。
(3)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要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必须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而机制的有效性必定以校企双方利益的紧密依存关系为前提——必竟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终极目标。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广泛开展技术服务,使教师工作渗透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校企融为一体,是促进校企合作有效机制形成的途径之一。
(4)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强度,并占用大量课外时间,在专业教学中要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学习,才能保证改革不流于形式。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