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带教法提高护生内科临床实习效果的研究
2011-01-17徐莲英陶凤来沈贻萍
王 骏,徐莲英,陶凤来,沈贻萍
(1.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318;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
临床实习是护生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未来临床工作职业生涯的初始基石,如何带好临床实习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1]。一直以来,在临床带教中,比较注重学生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强化,临床工作经验和惯性临床思维方式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各项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2]。为此,我们在 2009—2011学年内科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的带教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 2009—2011学年在某医院实习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 94名,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08级)采用循证护理的带教方法,对照组 (2007级)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
1.2 带教方法 2007级 47名采用传统式的带教方法,即定时进行小讲课,教师讲授书本知识、传授自身的临床经验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示教临床操作为主。2008级 47名采用循证护理的带教方法,由本校教师和某医院护理部成立指导小组,根据内科护理知识及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在实习过程中选取相应的病例,实施循证护理带教。主要采用6大教学步骤。
1.2.1 选定病例 在实习病区有带教老师指定病例,如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白血病和糖尿病。要求学生先预习这3个疾病的相关理论,然后进行教学查房,并根据病例复习重点知识。
1.2.2 寻找问题 让学生针对 3个病例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每个学生对每1个病例提出 3个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集体将许多问题转换为确切的特定化、结构化的问题。如糖尿病案例的问题:①为什么糖尿病的治疗患者本人必须起主导作用?②常规护理并用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的作用;③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④如何早期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重要性比较。
1.2.3 文献查寻 为避免经验式的护理方法,带教老师将精确的问题确定检索关键词,然后按病区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文献数据库(M ed line、C INAHL、Cochrane library)。确认相关的研究证据,作为分析和评价的证据。
1.2.4 审慎评审 证据的价值可分为 4个等级。Ⅰ级论证强度的证据:来自设计严谨的随机化对照试验(RCTs)。Ⅱ级论证强度的证据:来自非随机化对照试验(NRCTs)。Ⅲ级认证强度证据:来自设计较好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Ⅳ级论证强度证据:专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描述性研究等。由带教老师和同学共同根据循证医学评价的分级,批判性评价研究证据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最终推荐其中设计严密的科研所得到的结论。
1.2.5 制定护理计划 将所获得的实证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做出护理计划。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实习的病区挑选 3个案例中的 1个制订 1份护理计划。并按病区为单位由带教老师组织讨论护理计划制订的可行性,补充计划中的薄弱环节。
1.2.6 实施护理计划 根据学生经小组讨论及带教老师所修改后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实施。最后在护士长或科护士长的指导下,通过患者和同行的评估来评价其效果,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情况。
1.3 评定方法及标准
1.3.1 考试成绩 内科护理学实习结束前的出科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由院校老师统一命题,集体评分。操作由护理部总带教老师指定 6项,其中 4项是基础护理操作,2项是内科护理操作,每个学生抽考 2项,1项是基础护理操作,1项是内科护理操作,由院校2名老师统一按上海市护理操作技能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取其平均成绩。满分为 100分,其中操作占 80分,相关操作的理论部分占 20分。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中,<60分为差。
1.3.2 综合能力测评 包括业务能力、外语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电脑操作能力、临床观察和应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1.3.3 问卷法 制定调查问卷,以开放式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对两组学生服务的满意度。发放调查表 94份,回收表94分,回收有效率 100%。
1.3.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试验、t检验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表 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分,±s)
表 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分,±s)
组 别 n 理论考试 操作考试试验组 47 78.67±10.32 81.96±9.28对照组 47 70.52±14.83 75.18±15.22 t值 3.42 2.57 P值 <0.05 <0.05
2.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测评情况 见表2。
2.3 患者对两组学生服务满意情况 见表3。
表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测评情况 (分)
表 3 患者对两组学生服务满意情况
3 讨论
3.1 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有经验护理向循证护理转变是21世纪临床护理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3]。将循证护理应用在临床内科护理的带教中,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为了寻找正确答案采取各种途径查找文献,了解最新科研进展,并对证据进行评价,将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3.2 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与传统的临床护理带教方法相比,循证护理带教法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①有利于护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仿学习为创新学习。②有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护生文献检索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研究能力、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能力等[4]。③有利于提高护生英语的水平[5]。④有利于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更可贵之处是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有的放失地进行健康教育。表 3显示,患者对学生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平时一贯的服务态度,两组学生做的都比较好。但患者对学生进行健康指导的需求,试验组学生做的比较令患者满意;如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准备糖尿病宣传小册,为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健康教育,使患者十分满意。试验组的学生屡次得到患者的口头表扬或书面表扬。
3.3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这就需要护理老师从单纯地传播知识转变到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责任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7-8]。同时,还要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这就要求临床护理老师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在教与学的决策中,在课程设置环节中,在教学方法摸索和探讨过程中,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逐步树立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其所获得的最佳系统研究证据相结合的教育观,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评价[9-10]。对证据进行组织和分类,引导其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存的护理实践寻求实证,从而保证高水平的护理教学质量[11]。
4 小结
将循证护理的思想、循证护理教育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引入学生的临床实习,有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护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更有利于促进院校教师的自我完善。
[1]赵静.循证护理模拟训练在外科急腹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学术版),2011,(5):90-92.
[2]刘虹.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75-76.
[3]李少华.护理教学引入循证护理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 2009,(23):241.
[4]许慧红.循证护理在基础护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169.
[5]乐革芬.循证护理在外科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18):66-67.
[6]付宝芹,李守国.循证护理在中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21-23.
[7]朱云,田萍,王梅新.新疆护理本科生对循证护理知晓状况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123-125.
[8]刘辉,胡静.在本科护理教育中设置循证护理课程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43-446.
[9]Sossong AE,Cullen S,Theriault P,et al.Renew ing the sp iritof nursing:Embracing evidence-based p ractice in a rural state[J]. NursC lin North Am,2009,44(1):33-42
[10]Dykes PC,K im HE,Go ldsm ith DM,etal.The adequacy of ICNP version 1.0 as a rep resentationalmodel for electronic nursing assessment documentation[J].JAm M ed Inform A ssoc,2009,16 (2):238-246.
[11]Kearney N,M illerM,M aguire R,etal.W ISECARE+:Results of a European study of a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m anagem entof chemotherapy-related symp tom s[J].Eur JOnco lNurs,2008,12 (5):44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