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研究
2011-01-16李俊
李 俊
江苏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研究
李 俊
采用问卷调查、比较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省5个大市与3个县级市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开设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体育俱乐部教学已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开展实施,效果良好,促进了体育课程建设,但仍有部分高职院校以传统教学为主,主要受经费、场地器材及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推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从教育发展的视野来看,当前迫切需要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加快体育课程改革步伐,深入建设质量,据此改革教育模式,推动高职体育教学发展,使我国高职体育课程在培养优秀人才过程中能够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的新环境。这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深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经典教育理论认为,课程是培养未来人的蓝图,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然要重视完整性目标和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1]。而教学模式是课程的灵魂,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体育课程改革中,任何教育方法、技术的改进都只能是细枝末节的修补,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才能给体育课程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体育课程对现代大学生强健体质,培养健康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到起到重要调适作用。在我国教育课程体系中更是享有塑健身之心、载知识之车、育道德之舍的美誉[2]。本文根据体育俱乐部教学在江苏省高职院校中的发展态势,真实调查其实施现状,客观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不仅对构建现代化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奠定实质性基础,而且对促进我国高职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形式,调查了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常熟等5个城市及3个县级市的部分高职院校。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编制了学生、教师及领导问卷,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参与动机、场地建设、经费投入及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认知程度等,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269份,其中有效问卷232份,有效率86.25%,调查时间:2009年6月。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
1.2.2 比较研究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随机选取了体育俱乐部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班级各一个,对实际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种模式教学下的优势与不足。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Excel2003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2.1 高职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认知
调查得知,60%以上的学生基本了解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分别有30.21%和9.71%的被调查者对此基本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表2)。这说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正在各高职院校中有条不紊的发展,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其内涵并不了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广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表2 高职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认知程度统计
2.2 高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动机
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对个体参与体育的行为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它是体育活动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3]。
调查表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分别占25.71%和68.57%,不喜欢和不表态的学生共占2.86%。传统教学模式下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分别占19.44%和55.56%,而不喜欢和不表态的学生共占25%。由此可见,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有90%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持有积极、喜欢的态度,只有少数学生表现为不喜欢;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有75%的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课。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在体育课学习的态度与积极性上差异明显。
动机是指能引、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想法或愿望[4]。体育动机是人们对体育运动客观需求在心理上的反映。高职学生的体育参与动机表明了他们对体育功能的认同,也是对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解。
由表3可见,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排序分别为“增强体力促进健康”、“陶冶情操和娱乐”、“健美体型与减肥”、“学习运动技术与技能”,所占比例分别为34.56%、28.30%、20.47%和16.50%。其中大多数学生都把“增强体力促进健康”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国家体育锻炼健康标准》的实施对学生群体具有较大的影响,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从表3还可以看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把“陶冶情操和娱乐”放在第二位,“学习运动技术与技能”放在第三,而传统教学的学生则把“健美体型与减肥”放在第二位,“陶冶情操和娱乐”放在第三,由于对体育课认知程度的不同,以及学生个体差异上的区别,体育课的参与动机有所不同。
表3 高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统计
2.3 影响高职院校开设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因素
通过对42名教师、领导的调查得知,在影响高职院校开设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因素中,“师资力量缺乏”、“投入经费不足”、“场地器材受限”这三个因素的选择频率较高(表5),说明由师资力量的缺乏而导致体育俱乐部教学难以实施是目前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有三成以上的调查者认为经费与场地也是制约体育俱乐部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除各级政府要加强扶持,高职院校本身也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争取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予以资助,以解决开设体育俱乐部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表4 高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动机统计
表5 影响高职院校开设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因素统计
3 小结
1)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基本能意识到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但在尚未实施的院校中,部分学生的认识仍较肤浅。
2)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有90%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持有积极、喜欢的态度,促进了体育课程建设,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在体育课学习的态度与积极性上差异明显。
3)在影响高职院校开设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因素中,经费、场地器材的缺乏以及师资力量,已成为高职院校开设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1]刘志敏.小康社会的高校体育—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4):69-72.
[2]赵臣文,付奕.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体制的思考[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7(2):95-99.
[3]林 娟.终身体育教育与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互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58-60.
[4]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57 -59.
[5]黄秋玲.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99 -101.
[6]丁 斌.高师公共体育实施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4):108-109.
Comparative Study on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Club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Jiangsu
LI Ju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210093)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sports course forms of 5 city and 3 county-level city in Jiangsu have been investigated,and research shows,sports club teaching in mos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carried out the implementation,and enjoyed a good effect,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but still there are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give priority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mainly limited by the cost of venues,equipment and teachers and other factors.Thus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 to provide reference.
Jiangsu provinc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ports club teaching;traditional teaching;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G807.4
A
1003-983X(2011)06-0718-02
2011-09-04
李 俊(1970-),男,江苏南通人,讲师,研究方向:足球教学训练与裁判.
南京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