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肩膀挺起来,把重担挑起来

2011-01-16

华东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台长天文台射电

把肩膀挺起来,把重担挑起来

已84岁耄耋的叶叔华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是中国唯一的女天文台台长。她负责建立和发展了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长期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从事地球自转研究并推进有关新技术在中国的建立;发展了上海天文台与美国宇航局和多国研究所的科研合作;负责国家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并且倡导和主持了“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APSG)”国际合作计划。

“年轻的朋友你们的机会非常多,真正的要好好的用这个机会,把国家的希望挑在肩上,这个任务还是很重很大。在这里我向大家呼吁,把肩膀挺起来,把重担挑起来。”

主持人:叶院士,您好,在谈到您的时候都无法回避两个特别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您在五六十年代参与的北京时间的确定工作,二是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在天上有一颗星星跟您是同名的,在这个时候我看到您说的一句话,“你们都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我却觉得没什么了不得。”

叶叔华:人家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搞天文的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星,所以这个并不是一个很不得了的事情。

主持人:叶院士这样的说法还是比较谦虚的,可能您觉得重心不应该放在过往的成绩上,是吗?

叶叔华:是的,世界在不断的发展,停留在五六十年代,可能是跟今天特别是在在座这么多的青年朋友来说,相距太远了。

主持人:叶院士目前应该很关心上海天文台正在建的65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吧。能谈一下它的情况吗?

叶叔华:这个望远镜是怎么来的呢?当时1994年国家有一个重大科学工程的时候,上海天文台就提出来要做一个65米的射电望远镜,但是后来有很多竞争,我们在天文方面拿到第四项,这个重大项目就暂时搁浅了。但是这个思想始终没有丢掉。前两年我们第一次探月成功的时候,用的是25米射电望远镜。后来上海参加了这样一个跟踪定轨的工作,但是在全国4个射电望远镜组成的网络之中我们上海的望远镜是最老、最小的,跟我一样是个小老太婆。最后在科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与跟中国科学院的合作项目,争取到了这个65米的射电望远镜的重大项目。当时65米望远镜在世界的水品还可以,在第3与第4之间。这个望远镜位于辰山植物园的北面,建成以后希望大家去看看,这个望远镜口径是65米,竖起来高度是70米,是一个庞然大物,以后可以作为上海的地标。

可以向大家报告的是,目前这个望远镜进展顺利,我们请了国际上有关的评委专家做顾问,给我们指出来怎么做才可以做的好。我相信这个望远镜建成之后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望远镜,而且是在整个亚洲相当好的望远镜。

主持人:叶院士给我们非常详细介绍了目前天文台建设的65米射电望远镜的情况,大家可能未必知道1987年开始投入使用的目前上海天文台的25米射电望远镜,背后也有叶院士的不小的功劳吧。

叶叔华:自从1965年做了复旦的世界史,得到国家鉴定,后来成为国家的基准以后,1966年马上就是文化大革命了,这样一来工作就停顿了。本来我们的位置在国际上还是相当好的,一下子除了常规工作以外都停了。待后来一切恢复起来,已经是航天时代,国际上很多新东西全出来了。当时国际上提的指标是我们原先所做的经典观测的数十倍。我当时心里想,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怎么能够赶上去,心里面非常迷惘。正好不久以后科学院就有人来问,你们还想做什么,当时已经开始考虑到科学技术可以复兴了,马上提出当时最好的东西。当时也不知道怎么这么大胆,就提了这个。提了以后果然得到支持,射电方面我们做65米,而且准备在新疆做一个,在昆明做一个。这样真正做起来之后,我们在世界上还是很有地位的。但是由于很费钱,只做了两个就做不下去了。后来由于探月的缘故,在北京建了一个,昆明建了一个,现在变成4个,4个联起来变成一个网络体系。我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建议,你们放大胆去做吧,有这么多好的平台,这么好的合作,施展大家才智的机会多得是,非常好。

我们以前用25米射电望远镜和激光测距的技术,组成新的上海天文台。新的上海天文台后来参与了三个新的技术研究,是国际上非常看重的三个新技术结合的点,这个新技术就是制定国际上的标准,也就是说地壳运动,地球的根本位置在哪里,而且上海的点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亚洲和澳洲这条经线上唯一的一个点,最近几年日本、澳大利亚才扎了一个点。后面还要扩大到在中国起码要有四五个这样的点,组成我们国家真正的基准的参考点,这个可以预报地震,可以做很精细的测量,在国际上是很有地位的。大家知道我国目前在建设北斗,现在汽车上都有GPS导航,以后希望用北斗来导航。在北斗导航的技术里面,上海天文台起码参加了三方面的工作,导航、测轨、标准,这个都是导航系统里面非常重要的技术关键,可以说,上海天文台没有辜负前面的工作,我们还是在这方面技术往前走,而且希望以后能够对环境灾难、全球变化有所贡献。

主持人:叶院士,有人说您选择天文学这件事是一个“一错再错,将错就错”的过程,不知道这样说有没有问题?

叶叔华:以前我想学文学,特别想学中国的古文学,当时觉得中国古文学这么好,但是人家都不去做。你们都不做,我就来做吧,只是出于这么一种想法。后来我的父亲跟我说了三次,你做中国古文学出来饭都吃不成,你去学医吧。我很怕学医,所以我不学医。当时集中到学数学,数学杀不了人,也没有危险,所以就学数学了,就考了数学系,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进去以后一看,数学也是很浪漫的,但是天文更加浪漫一点。当时被天文所吸引了,学了天文,当时也没有考虑以后做什么。

前几天新闻IMF认为中国五年以后按平价标准可以追上美国。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要按人均来看,GDP是4000多美元,大概排在95位,所以一点都不光彩。但是我们光彩在我们能够把百分之几的GDP集中起来用在科学技术上面,这样我们的科学技术确实很有力,很强,还有很多东西要做。

我所碰到的,像大家所说的都是很大的机会,在我以前工作的时候,很少看看地球,很少看看火星,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现在在青年朋友面前大大的有机会,我们要真正做到强盛的国家,非要有强大的科学支撑不可。我已经老了,可能看不见这么厉害的东西,虽然我希望我能看见,但是年轻的朋友你们的机会非常多,真正的要好好的用这个机会,把国家的希望挑在肩上。我们要把第一经济实体变成发达国家的水平上面,这个任务还是很重很大。在这里我向大家呼吁,你们一定要把肩膀挺起来,把重担挑起来。

主持人:叶院士,您作为中国唯一的女天文台台长,会不会感觉女性从事天文学工作会有一些困难?

叶叔华:不光是天文台长,女的所长还不多,现在正在逐步多起来。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冒头,我们提出天文地球动力学还有新的想法,所以科学院的领导说,你可以带一个团出去看看国外怎么做的,然后我们到法国去访问了好几个天文台。到法国的时候,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工作还是有些了解。到最后送别宴会上,他们说为女天文台上干杯,当时我还是比较气盛,我说50年后男的台长和女的台长一样多,但是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也许说的早了一点,现在已经过去30年,还没有看到有这么多的女台长、女书记、女所长,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共同努力。我们看到很多女总统,女总理都出来了,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女台长,女所长出来呢,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台长天文台射电
谁能抓住“神秘天神”——快速射电暴?
射电星系
美国的绿岸射电望远镜
为防震减灾事业实干创新——记江苏省徐州地震台台长居海华
天文台就该这么看
意想不到
海尔与望远镜和天文台的故事
天文台
世界著名射电望远镜
欧米茄超霸系列月相至臻天文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