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 一体化支撑产业发展
2011-01-16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 一体化支撑产业发展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按照新药研发链和产业链整合上海优势单位和特色服务资源,以资本为纽带,以联盟的形式在国内率先建立的生物医药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自2009年成立以来,先后为上海市企事业单位、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制药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上海和我国创新药物水平的提升。近年来,上海已有65个一类新药获得临床批文或新药证书。在这次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上海获得专项临床研究课题约占30%,而且有近20%的新药开发项目进入重大专项的临床前研究,这些项目大多得到过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孵化服务。
集成服务资源,规范合作运行
通过服务,生物医药平台的服务收入也已从2006年的1614万元增至2009年的7774万元,服务内容覆盖分析、检测、培训、信息服务等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同时,各平台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例如,新药筛选平台建立了超过50万个化合物的首个国家化合物样品库,形成日筛选能力达2万余药次,发现活性化合物近4000个,申请专利50余项,7个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并已为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290家新药研究单位提供了筛选服务。再如,安全评价平台已累计完成新药安全评价100多项,为国内18个省市提供了安全评价服务。还与美国Lilly公司、辉瑞、罗氏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
通过服务,推动成果转化和行业共性技术的发展——药物制剂分平台通过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推动了15个新药上市,形成产值3亿多元。生物药物工艺开发与中试研究分平台大力推广大规模发酵新技术,几年来为全国50多家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使得关系国计民生的二个大宗生物医药产品—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和广东星湖生物科技公司的鸟苷的发酵单位大大提高,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
通过服务,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目前,张江已聚聚了200多家生物医药中小企业。而且,企业孵化平台每年有15~20家生物医药小企业从孵化期毕业。平台的发展,带动了上海中信国健、艾力斯等一批研发企业的发展,对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有积极意义和示范作用。
完善其身,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自2009年9月组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联盟)以来,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的形式、以联盟的方式,构建核心加网络的平台运行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之中。平台(联盟)要打破机构背景不同、服务内容和服务理念不同、工作地点不同等界限,构建以联盟为中心、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管理运行模式,难度非常大,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为此,平台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强化制度建设、主动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成为平台自身发展所需要迫不及待的升级。
尽管生物医药平台各成员单位的业务不存在竞争性,但由于平台各成员单位的隶属关系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同,平台联盟成立后能否真正运行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平台在成立联盟时进行了认真分析,通过多次沟通,统一了思想。同时,为了确保平台的运行,在组织机构设置和相关制度的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特别是在联盟发起人协议、章程、业务和商务合作协议、联盟议事规则等方面均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和修改,最后达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为保障平台的运行,在平台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制订了详细的细则,明确了各单位的责权利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平台单位的联合和资源共享。
随着平台对外服务的宣传,企业服务需求不断上升,生物医药平台深感到服务能力和服务人才的不足。例如,在药效评价方面我们还存在缺陷,在中试孵化方面存在服务设施的落后和人才的缺乏,安评中心和药代中心存在实验场地不够用等。今后,生物医药平台将在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方面,通过新建药效评价技术平台,改扩建生物医药中试孵化平台,不断提升药物发现、产品开发、中试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服务水平,推动该领域内药物创新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的提升,促进创新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和行业共性技术的发展,服务生物医药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研发资源的聚集和产业集群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