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产业升级角度解读《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1-01-16

杭州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业建设发展

从产业升级角度解读《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编者按:2011年1月5日,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杭州市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了各方面意见。本刊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角度,为您采撷了《意见》的部分重点内容,加以解读。在解读中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杭州市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条主线,突出打造“天堂硅谷”这个重点,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杭州市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然突出,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迫在眉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产业优先的原则:立足杭州产业优势,突破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杭州市在推进产业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方面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杭州市产业基础和优势,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努力把产业基础好、企业实力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杭州市的支柱产业,把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为杭州市的先导性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通信、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动漫、游戏和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游“6+4”条产业链,推进“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建设,加快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积极实施“智慧中国·智能杭州”4433工程,打造世界电子商务之都、互联网经济强市、物联网经济强市,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杭州”。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选定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为突破口,加快纯电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示范,以研发制造领域为主,推进研发制造与生产服务融合发展,大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业规模化整体实力,打造成长三角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发展生物产业,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服务业、生物制造业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一批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高附加值产品,形成集研发、试验、制造、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集群化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把杭州建设成为浙江省生物产业的研发中心和国内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设备、环保材料、节能材料、节能机电产品设备等为重点,以核心技术开发创新和市场化应用为依托,支持半导体照明外延片、芯片、测试技术及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形成具备较强国际及区域产业合作和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和风电产业为重点,打造光伏产业链和风电产业链,加快实现新型动力电池规模化发展,积极开发核电装备、潮汐能设备、生物质能等技术,启动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产业配套体系,初步建成国内有影响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发展新材料产业,发挥有机硅、光通信和纺织新材料等现有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产业,鼓励发展纳米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新材料、绿色建材与节能建材等产业,培育发展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轨道交通材料、海洋工程材料等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使杭州成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强创新能力、较大产业优势的新材料技术中心与生产基地。

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优先发展、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的思路,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全力推进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市。坚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按照集聚化要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按照便利化要求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按照均等化要求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形成更加完善的服务业产业结构。坚持“集约、节约、集群”发展导向,推进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

培育一批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金融业、物流业和总部基地。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信息与软件、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房地产等服务业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对支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门类。

发展以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空港经济、会展经济、健康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政策、业态、技术和内容创新。

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成就展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进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手工与民间艺术之 都 ”、“国 家 设 计中心”等国际和国家级品牌申报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文化、艺术、创意等因素提升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⒊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通过内部流程、基本构造的设计以及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创新商业模式,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重点推广全球B2B电子商务平台等电子商务类模式、三维仿真城市平台等软件技术服务类模式、三网合一1010互动呼叫搜索等信息服务类模式、“点石成金”与“桥隧模式”等金融投资(电子支付)类模式等的成功经验,依托种子基金、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等,培育和发掘新的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

⒋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层次。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做大做强纺织丝绸、汽车及零部件、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

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发展导向,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节水农业、创意农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总部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壮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技能,改善农业生产装备条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数字兴农”工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积极扶持发展现代种业。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

加快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广连锁、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抓好各类商品市场的改造提升,发挥重点商贸企业的龙头作用。积极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与并购,打造本土跨国公司,形成研发设计、销售结算在杭州,加工制造环节在境外的外贸出口新模式,打响杭商品牌。

⒌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大平台。以建设全省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为目标,坚持“建区”与“建城”相结合,加快省级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杭州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两翼。

推进省级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以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空港经济为重点,以汽车产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空港物流综合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传化科技城创新园区等九大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航天航空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物流、商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把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杭州乃至全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全省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建设的示范区。

推进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建设,统筹余杭创新基地和青山湖科技城(省科创基地)的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招商政策,推进阿里巴巴淘宝城、余杭组团科技创业中心等项目建设,把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以科技创新、生态和谐为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成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区。

按照“属地政府建园区、企业投资办平台、条块政策做支撑”的开发模式,抓好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海创园)建设工作,针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软件与创意、服务与中介平台等重点创新创业产业准入门类,集中政策、资金、人才、市场、管理等各种资源,制定研发机构补助、科技企业孵化器补助、产业化项目补助、投融资支持和人才服务等全方位政策体系,形成集全省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和海创园个性化优势政策于一体的创新创业价值洼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创业服务。规划建设一批市级产业集聚发展新平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建议做好一些列配套措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如: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健全财政支持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创新评价体系等。

猜你喜欢

服务业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