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生统计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授课效果评价
2011-01-16韩云峰
韩云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在卫生统计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授课效果评价
韩云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教研室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卫生统计学教学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方法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案例教学和传统模式教学,在学期末对两班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客观评价2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 两班“卫生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6);“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4)。结论 案例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模式教学方法。
卫生统计学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卫生统计学是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的一门应用性学科,用于帮助医学科研工作者透过许多偶然现象,分析和判断事物的内在规律,是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1]。长期以来,医学院校的卫生统计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评制度上均采用的是应试教育。在教学思路上,不注重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实践,不注重统计思想、统计意识的培养与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实施的最终结果是学过统计的学生只掌握了基础理论,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2]。因此,必须对卫生统计学教学实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提高医学科研水平的需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齐齐哈尔医学院2005级预防、管理专业本科生。将所有同学分为2组,其中实验班33人,对照班2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改革的实施 基础理论教学时数为50学时,同一老师,同一授课方式,从而保证2个班的同学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是完全一样的。在分组的实验课上,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做题练习,并结合理论知识讲授。实验班则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作为案例,采用案例讲授,根据对论文中的实验设计方案、数据分析
表1 2组学生基础知识测试得分情况(±s)
表1 2组学生基础知识测试得分情况(±s)
?
表2 2组学生能力测试得分情况(±s)
表2 2组学生能力测试得分情况(±s)
注:与对照班相比**P<0.01方法的讨论,来提高学生解决科研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
1.2.2 考核本学期授课结束后,由教师统一命题,对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包括卫生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统计方法应用2个方面的考核,以检测学习效果。试卷由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评阅。
1.2.3 统计分析 对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所有统计方法应用SPSS 19.0实现。
2 结果
(1)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t=0.25,P=0.8056),表明“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法并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见表1。
(2)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统计应用能力测试方面有明显差异(t=2.84,P=0.0064),表明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统计理论,解决实际数据分析问题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见表2。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数据分析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案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法在对学科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上没有明显区别(P=0.8056),但案例教学即实验班的学生在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统计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班。因此,在实践性较强的卫生统计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传统教学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只重视将知识灌注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案例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案例的讨论中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以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针对科研实例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自学的能力。逐渐认为统计学其实是很实用、很有趣的一门课程[3]。
3.3 案例讨论提高学生正确选择实验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针对当前统计学方法被误用、滥用现象严重的现状,尤其表现在医学期刊中统计分析错误较多的现状,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结果。本次实验班在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亦发现众多的期刊论文中存在实验设计或统计方法错误的情况,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着重进行了讨论。从公开发表的医学论文中的各种错误实例进行讨论,使学生“虚拟地”置身于科研第一线,使学生感受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科研实例,由于所讨论的内容均来自于实际科研工作,可以激发起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的热情,通过个人分析和与他人讨论或辨析,对问题可以有比较全面、准确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合理选择统计方法的能力[4]。从而可减少学生在未来从事实际科研工作中应用统计学方法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增强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和教师都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某些学生的理论知识差,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欠缺,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故教师在实际案例的讨论式教学中耗时较多;少数基础差的学生不能适应案例教学模式。另外,教学资源的相对缺乏、参考书籍相对较少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因此,在教改中,不能机械套用案例教学模式,而应根据我国本科生的教学目标、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做到因人施教。
综上所述,每个卫生统计学教师都应该顺应现代医学科研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陈英.卫生统计教学浅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9,20(3):69~70.
[2]周舒冬,李丽霞,郜艳晖,等.以案例为中心的卫生统计学教学新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4):27~28.
[3]段光容,刘峰.浅谈临床医学卫生统计的教学[J].中国医药指南,2000,7(14):101.
[4]杜树靖.关于统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统计教育,2000,4:26~27.
R195.1
A
1674-0742(2011)07(a)-0145-02
201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