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氯碱行业现状分析
2011-01-16张英民郎需霞邵冰然
张英民,郎需霞,邵冰然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42)
2011年中国氯碱行业现状分析
张英民,郎需霞,邵冰然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42)
分析了中国氯碱行业产能、产量、供需、市场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氯碱产能呈现有退有进的新特点,工艺技术更新换代进程加快,政策环境影响更加深入并将常态化。
氯碱;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中国氯碱产能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尤其是在2005-2006年间,增速达到最高点,约25%。虽然此后有所回落,但在2010年前,增幅都在10%以上。“十五”期间,中国氯碱行业标志性的突破是烧碱和PVC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到“十一五”末,PVC产能突破2 000万t,烧碱更是跨越了3 000万t,占到世界总产能的12.8%,2011年氯碱产能更是集中大幅投产。当前氯碱行业工艺技术也开始迎来快速升级换代的步伐,不断向新产品、新工艺技术方面迈进。力度不断加强的政策环境也将对氯碱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1 中国氯碱行业现状分析
1.1 氯碱产能
1.1.1 PVC产能
截至2011年上半年,PVC(含糊树脂)产能约2 161万t,在产企业97家,平均产能为22.3万t/a。其中,电石法产能为1770万t,乙烯法产能为391万t,分别占PVC总产能的81.9%和18.1%。而2010年的电石法产能为1 651.7万t,占总产能的80.86%,乙烯法产能为391万t,占总产能的19.14%。目前,50~100万t/a产能的大省(区)主要是内蒙、新疆、山东等,平均产能已超过29万t/a。预计到2011年年底,PVC产能将达到约2 261万t,同比增长10.6%左右。由于2011年部分厂家产能变化较大,故中国国内PVC产能排名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自去年起PVC产能首次出现了既有新增又有退出的新特点,一改以往只增不减的惯例。
1.1.2 烧碱产能
自2010年起,烧碱产能突破了3 000万t大关,达到3 021.1万t,同比增长7.55%,其中,离子膜法装置产能为2 546.9万t,占总产能的84.3%;隔膜法装置产能为474.2万t,占总产能的15.7%,烧碱厂家约176家,平均产能达到17.17万t/a。至2011年6月底,烧碱产能约为3 288万t,生产企业182家,单个企业平均产能18.1万t/a。其中,离子膜产能2 843万t/a,占总产能的86.5%,隔膜法装置产能445万t/a,占总产能的13.5%。预计至2011年底,烧碱产能将达到3 438万t/a,产能增长率约为13.8%。其中,山东、江苏、浙江、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新疆、四川等地是烧碱的主要省区,山东是烧碱大省,产能超过600万t/a,其次是江苏省,约为300~600万t/a。上述9个主要省区企业的平均产能超过20万t/a,大型项目的陆续投产是拉高企业平均产能的主要原因。
1.2 氯碱扩能状况
1.2.1 PVC扩能
去年 PVC产能新投产 368万t/a,同时,退出67.9万t/a,其中,中西部地区大型电石法PVC产能增长较为明显,退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各省区,以成本高、规模小的电石法PVC产能为主。2011年 1-10月,新增PVC装置(含糊树脂)190万t/a,退出约6万t/a,新扩建项目主要在第二季度集中投产。就目前来看,国内新增产能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区新增产能主要是以烧碱-PVC的发展模式为主;中东部地区的产能增长则主要是以注重耗氯产品的多元化及循环发展思路。
1.2.2 烧碱扩能
2011年上半年,新增烧碱装置能力为296.5万t/a,并全部为离子膜装置,退出隔膜产能为29.4万t/a。预计下半年仍有超过150万t/a烧碱产能计划投产。2011年,烧碱集中投产幅度较大。从2010年起,新增烧碱产能529.5万t/a,退出产能278.5万t/a。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以离子膜法为主,而退出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以隔膜法为主。其中,隔膜法装置的大量退出是2011年烧碱产能变化的显著特征。如果所有这些扩能装置在2015年前全部如期投产,全国产能将增加约2 011万t/a。
1.3 氯碱产量
1.3.1 PVC产量
2010年,PVC产量为1 130.1万t,同比增长23.5%,其中,11月产量为102.6万t,第一次单月突破了100万t。在2011年1-9月期间,PVC单月产量超过100万t的月份就有6个月,产量累计为954万t,预计2011年全年PVC产量将达到1 272万t,同比增长12.5%左右,其中,悬浮法PVC产量占总产量的98%,乳液法占2%。2010-2011年月度PVC实际产量比较见图1。
2003-2007年间,PVC产量增长率平均约为24.8%,在2005年达到27.6%峰值后,开始回落,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产生负增长,2009年只有3.8%左右。2010年全球经济转好,PVC产量开始大幅增长,增长率达到23.51%,2011年产量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也将超过12%。2005-2011年期间年均开工率只有58.79%。近年来PVC供需及开工状况见表1。
表1 近年来国内PVC供需及开工状况万t
1.3.2 烧碱产量
截至2011年9月底,烧碱产量累计为1 861.1万t,同比增长17.7%,其中,离子膜碱产量占到烧碱总产量的83%,隔膜碱占17%,预计2011年,全年烧碱产量将达到2 481.4万t/a,同比增长率约为18.92%。由于离子膜法的新产能的增加和投产以及隔膜法产能的不断退出,离子膜法装置产能所占的比率由2010年的78.5%再次上涨并突破80%。2011年,由于新产能的投产和市场需求的紧俏,烧碱产量明显增加,前9个月烧碱实际产量同比增长速率超过17%。2010-2011年烧碱月度产量比较见图2。近年来烧碱产能、产量及其增长率曲线见图3、图4。
由于新扩产能增加,不能形成实际产量,使得开工率呈逐年下降态势,由2004年的89.08%下降到2009年的67.70%。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2010年,烧碱开工率开始上升,达到了69.07%。2011年,由于产能的集中投产,而未形成实际产量,开工率有所下降,约为61.32%。其表观消费则一直平稳增长,达到2 259.93万t/a。2000-2011年全国烧碱供需平衡情况见表2。
表2 2000-2011年国内烧碱供需平衡表万t
1.4 氯碱进出口情况
1.4.1 PVC进出口情况
PVC进口量自2003年达到最高点后,呈逐年下滑趋势,2009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市场转暖,进口略有上升。相对于进口,国内出口量较少,基本处于可以忽略不计的状态。2011年前9个月,进口75.97万t,同比下降12%,进口均价为1102.81美元/t,同比增长18.6%。1-9月累计出口34.08万t,同比增长81%,增幅较大,出口均价为949.81美元/t,同比增长21.5%。预计2011年,全年累计进口量和出口量将分别达到101.2万t和45.44万t,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4%和108%,受日本地震和外围市场的好转的影响,出口量剧幅增加。近10年来PVC进出口情况见图5。
1.4.2 烧碱进出口
预计2011年全年烧碱进口量1.58万t,同比下降5.9%,相比2010年1.03%的下降率有所放大。其中,液碱进口量约为0.14万t,固碱进口量约1.42万t。受日本地震和需求增长的影响,预计全年累计出口烧碱223.05万t,同比增长44.59%,而2010年则是同比下降0.236%,其中,液碱累计出口量为168.06万t,同比增幅63.75%,增幅较大,固碱出口量为54.97万t,与2010年相比,同比增长不明显,基本持平。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烧碱进口量一直下滑,而出口量则逐年递增,其中,液碱出口量是个亮点,出口量增长较大主要是因为海外三氧化铝市场恢复,其中,向美国及周边东南亚等国家出口增加比较明显。固碱主要出口中南亚、非洲等地,市场需求相对比较稳定。排除掉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数据外,国内烧碱出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进口量则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0-2011年烧碱进出口量曲线见图6。近年来固、液碱进出口量及其价格数据见表3。
表3 固、液碱进出口量及其价格数据 万t 美元/t
1.5 氯碱价格
1.5.1 PVC价格
受能源、原料成本的上涨和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的颁布实施,2010年PVC价格自2004年达到8235t/a峰值后又重新走到了高位,年均价为7751元/t,11月最高达到8 751元/t,但相比于前几年的价格高位,利润空间不断减少,价格高位也主要是受高原料成本支撑而形成的,随后价格一路持续走低。2011年PVC市场可谓疲态尽显,1-7月,均价在8 000-8 200元/t之间震荡,虽然,其间由于日本大地震,烧碱市场拉高促使氯碱企业多以提高PVC开工负荷来消耗多余的液氯资源,但同时由于物流、原料等成本的增加,使得氯碱企业的PVC产品多为负利经营,市场观望浓厚,严重阻碍了PVC市场的回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10月均价由9月的7 830元/t大幅降至7 080元/t,使得许多PVC企业亏本状态,不得不以停车和降低开工率应对。电石法PVC已经严重亏本,好多企业转而乙烯法或VCM法来生产,受此影响,前期,有近20家PVC企业被迫停产,甚至一些厂家自装置上马后一直处于关停状态。
1.5.2 烧碱价格
虽然三氧化铝、造纸等下游行业需求比较平稳,但由于烧碱产能偏大,产量稳定增长,仍然抑制了烧碱价格上涨的趋势,虽然节能减排力度增大,刺激烧碱价格上涨,但政策成本也直接提升。今后,能源和原材料将会持续上升,烧碱价格仍将保持在高位水平,化解高成本压力,产生利润将是氯碱企业未来的主要考验。以32%离子膜碱为例,2010年的价格基本处于近几年的最低水平,直到3季度,节能减排政策的大量推出价格才开始上涨,由年初的460元/t上涨至年末的665元/t。且受原料成本的支撑,一直平稳持续到2011年3月。2011年3月,由于日本大地震的发生中国的烧碱出口开始大增,价格一路上扬,5-6月烧碱价格达到近几年来的高点,达到835元/t。加之,国内市场需求紧俏,原料成本的居高不下和下游氧化铝、化肥行业需求的拉动,烧碱价格一直在中小幅震荡,并又在10月达到834元/t的高水平。但目前由于很多企业陆续投产,市场货源充足,加之成本高,下游承受能力有限,价格开始有下行趋势。32%离子膜碱年均价见表4。
表4 32%离子膜碱年均价格 元/t
2 上下游行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1年前9个月,原盐产量累计4 679.5万t,较去年同期4 123.4万t增长13.5%,预计2011年,原盐产量将达到6 239.3万t,基本与2010年的6 274.8万t持平。预计,年原盐出口约为97.22万t,同比下降15.74%,全年累计进口371.76万t,同比增长34.64%。近两年来,原盐价格一直处于最高位,受春季多雨、夏季高温的影响,海盐产量降低,海盐价格上涨,原盐价格处于10年来的最高位水平,2011年,平均出厂价到达308.2元/t,比2010年增长了21.25%,2011年原盐出厂价格处于较高水平,与2010年同期相比,2011年送到价格也较2010年处于较高水平,但整体价格趋势与2010年相同。2011年3月,下游开工率上升,需求增加,盐库存开始紧张,受地震影响,日本部分氯碱企业停车,中国烧碱市场看好,烧碱采购力度增加,造成原盐价格一路走高,随着新盐的上市,价格略微下调,但受煤炭价格上升、需求增加的影响,原盐价格仍呈上升趋势,6月之后,国内原盐出厂均价基本维持在319~320元/t的高水平。未来能源、原料成本将会继续提高,加大原盐成本,进而影响到烧碱产品的成本增加。
目前,国内电石产能约2 400万t,符合《电石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共312家,企业平均规模为6万t/a,产能为10万t/a以上的企业数量超过10%,最大厂家的年生产能力已近百万吨。2004-2007年电石产量增长率平均为28.9%,自2008年以来,电石产量缩减。预计2011年,电石产量约为1 809.4万t,同比增长率为23.7%左右,年需求量约为1 800万t,电石产量增长率远远高于PVC产量增长率。由于近年来对高耗能产品的限制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以及原来成本的不断上涨,电石成本呈逐年提升趋势。尤其是2010年节能减排政策的密集推出和力度的增强,电石价格一路上扬,3季度节节攀升,11月达到最高约4400元/t,年均价格为3 591元/t,2011年前9个月,电石均价则达到3 940元/t的历史高位。
2011年1-7月,烧碱主要下游产品如布、黏胶纤维、氧化铝、纸浆产量增长率分别为17.8%、14.2%、11.8%和10.2%。相比于2010年主要行业如氧化铝增长22.4%、氯增长19.3%、纸浆增长13.3%、人造纤维增长8.3%而言,2011年下游产品的产量出现了明显恢复。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氯碱产品尤其是氧化铝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对烧碱市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氧化铝已经成了山西、山东以及河南烧碱市场的支撑性下游行业。虽然氧化铝、纺织、造纸、印染等行业对烧碱的需求增长也相对比较稳定,但由于烧碱产能增长过快,过剩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
受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增长,自2010年起,大量PVC下游行业项目开工,其中塑料制品产量为5 830.6万t,同比增长 21.1%;塑料(型材、片材)产量为385.7万t,同比增长16.9%;塑料管及附件产量为840.2万t,同比增长37.2%。2011年1-9月,下游塑料制品产量累计为3 108万t,增长率达到了19.0%,同时,国内整个型材、管材行业也处于较快增长状态,无疑对PVC行业能形成比较有利的支撑。
3 政策环境的影响
2010-2011年,中央及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和氯碱行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而且力度不断加强,对中国国内氯碱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许多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逐渐在行业生产运行中显现,成为行业受关注的焦点。
2010年1月6日,环保部制定了《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氯碱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对氯碱企业的环境风险划分等级,为氯碱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供技术支持。这无形中加强了对氯碱行业环保方面的要求,但同时也促进了行业工艺进步和装置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降低事故发生率。
2010年1月11日,发改委公布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目录涉及氯碱行业生产中的新型高效节能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主要通过减小极间距达到降低电耗的目的。目前,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的推广比例小于1%,预计至2015年,行业推广比例达到50%(指替代隔膜法烧碱装置,共推广400万t/a规模)。幅度较大,有利于氯碱行业节能环保和技术升级换代。
2010年3月14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聚氯乙烯等1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方案的通知》。涉及PVC行业包括低汞触媒应用配套高效回收、干法乙炔发生配套干法水泥等技术,涉及烧碱行业的有离子膜国产化应用以及“零距离”离子膜电槽等技术,其目的在于大规模和集中示范、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并明确了2012年各行业的推行目标,标志着中国实行清洁生产、推广节能减排适用技术的步伐全面提速。工信部还于2010年5月31日发布了 《关于印发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通知》,明确了电石法PVC发展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具体技术方案以及实施办法。对中国防治电石法PVC汞污染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010年4月14日,发改委发布《关于提高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国内汽柴油价格将上调,较此前油价相比,汽油平均上涨0.24元/t,柴油上涨0.27元/t。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氯碱行业下游原盐和电石的物流成本。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制定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要确保实现“十一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使全国氯碱企业不得不降低负荷以应对。
2010年5月28日,工信部发布了《全国工业系统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下达18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目标》。 其中,炼铁 3 000万t、炼钢825万t、水泥9155 万t、电解铝 33.9 万t、造纸 432 万t、焦炭 2127万t、铁合金 144万t、电石 71.8万t、印染 31.3亿m3,化纤55.8万t等。广泛涉及氯碱上游原料产品和下游行业产品。随着氯碱原料和下游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目标的逐步完成,将会对氯碱行业的原料供应及下游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2010年4月28日,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要采用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示范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该通知是国家出台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宏观政策指导文件,在金融领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对于氯碱行业而言是个利好。
2010年5月12日,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联合下发了 《关于清理对高能耗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对高耗能企业的用电价格优惠,将限制类企业执行的电价加价标准由现行0.05元/kW·h提高到0.01元/kW·h,淘汰类企业执行的电价加价标准由现行0.20元/kW·h提高到0.30元/kW·h。成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重要一环。各个省份相继都制定了具体的取消优惠政策,增加了氯碱成本,对氯碱行业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了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2年内,双方分三步走,对其中的商品实行零关税,台湾纳入的88项中包含液碱,PVC则未列入其中。台湾作为中国氯碱相关产品的重要进口来源地,对其逐渐实现零关税,将对中国氯碱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0年4月9日,印度对苛性钠作出保障措施终裁,对烧碱出口产生一些影响。2010年12月6日,工信部发布了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其中包括氯碱行业的汞法烧碱、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未采用节能措施(扩张阳极、改性隔膜等)的普通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
2011年1月19日,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及相关行业汞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规定到2015年底前,电石法PVC生产企业要全部使用低汞触媒;通知自发布60日后,新建、改建、扩建的电石法PVC生产项目必须使用低汞触媒,现有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在未完成触媒替代高汞触媒前,不得改建、扩建;2015年底前全部淘汰高汞触媒。对于中国电石法生产工艺占国内PVC总产能已超过80%的份额而言,PVC汞污染防治工作的政策导向将成为影响PVC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2011年3月下旬,发改委公布了2011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主要目标,工信部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和2011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可见,节能减排、环保将是氯碱企业今后几年最基本的日常工作。
2011年3月24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电石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2011年将开展一次全行业规模调研,对现有电石法生产企业逐步登记,并对现有电石生产装置以及在建、拟建装置分别进行统计汇总。由此可见,国家引导电石行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在2011年仍将继续。
2011年4月27日,发改委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版)》。鼓励零极距、氧阴极等离子膜烧碱电解槽节能技术、废盐酸制氯气等综合利用技术;限制新建乙炔法PVC、起始规模小于30万t/a的乙烯氧氯化法PVC、新建纯碱、烧碱、电石(以大型先进工艺设备进行等量替换的除外);淘汰隔膜法烧碱(2015年)生产装置、单台炉容量小于12 500 kVA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高汞催化剂(氯化汞含量6.5%以上)和使用高汞催化剂的乙炔法PVC装置。该目录加强了技术创新、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力度,增加了现有企业的竞争压力。
2011年6月1日起,发改委将小幅上调15个省市非居民用电价格。其中,山西3.09分、甘肃2.68分、陕西2.52分、山东2.45分、河南2分、四川1.5分、河北1.49分。电价上调的15个省市2010年氯碱产量分别占全行业产量比例为,烧碱53.1%、电石37.4%、PVC41.7%。截至2011年7月19日,国内电价加价共3次,这无疑加重了氯碱和原料大户的生产用电成本。
2011年7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严厉惩处违规超载的现象,条例的实施将使超载得到遏制,但与此同时,氯碱企业物流运输成本也将明显增加。
4 “十二五”氯碱行业发展趋势
(1)控制产能。面对中国国内氯碱产能的严重过剩局面,“十二五”期间,氯碱行业更要停止规模扩张,严格控制产能的大幅增长。防止落后产能的跨区域转移,引导和推动氯碱行业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建立适合氯碱行业的退出机制,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
(2)优化布局,提升集中度。继续支持和鼓励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以电石法PVC为核心产品的大型氯碱化工项目。东部地区鼓励依托周边新建乙烯项目和港口进口乙烯基原材料便利的优势,发展大型乙烯氧氯化装置及配套氯资源多次利用项目。充分发挥各区域化工园区的功能优势,推动产业升级。继续鼓励和支持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3)资源重组和产品结构调整。氯碱行业延伸产业链的高效重组是现阶段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的现实选择,也是氯碱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
重组主要包括向上游电石、原盐、电力等主要原材料的高效整合方式。产品结构调整主要包括:现有耗氯、耗碱产品的持续改进和全产业链的开发;新型高附加值耗氯、耗碱产品的研发;研发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技术设备。
(4)政策环境有利于行业发展。更具执行力的行业准入管理和更加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将使得行业规模增长的速度和方式更加合理可控,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在产业布局方面,会更加科学、均衡,继续鼓励中西部发展以电石法PVC为核心,东部继续发展大型乙烯氧氯化装置,并配套氯资源多次利用项目;继续加大氯碱行业改革重组,鼓励东部先进企业多种形式的收购、兼并、联营等,加强与西部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高集中度。在循环经济、技术先进的新型氯碱化工企业方面,进一步加强现有的各种强制性监督体系,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的清洁生产技术,其中强制性节能减排工作将成为常态,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产品结构调整、高附加值耗氯、耗碱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方面,可能会有更加直接具体的资金、技术投入规定;积极要求财税等政策方面给予技术创新的支持。
(5)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氯碱行业面临的外部市场、政策、舆论等环境将日趋严苛。需求市场回复缓慢、贸易保护抬头,跨国企业正在加紧对全球,特别是新兴国家市场份额的争夺;全球工业的低碳化发展趋势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无法回避的现实考验。氯碱企业应加强团结,共同应对,做强做大中国氯碱。
(6)彻底解决汞污染问题。汞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峻,目前,全球汞污染谈判已经进入第3轮,138个国家中只有中国电石法在使用汞。经过争取,虽然将以前暂定的2015年前全部采用无汞化改为低汞化、减量化,但这样的限制开采和限制使用将使得西部采用定额配给制,东部则可能彻底取消电石法PVC工艺。如果2020年前全部采用无汞触媒,PVC行业将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结构性洗牌。
(7)加大技术进步力度。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进氯碱产品创新。提高氯碱行业能源利用率,以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推动氯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a.加快研发离子膜工业化制造、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和无汞催化剂。
b.加强行业推广低汞触媒、干法乙炔发生技术。
c.关注ODC技术、DEACON工艺和PVC聚合技术。
d.鼓励推进石化行业与氯碱工业配套发展。
e.加大对以煤、天然气为原料制取烯烃等新工艺的开发力度。
f.建设工业园区的氯碱产品树。
g.新能源与新材料相结合。
5 结束语
中国氯碱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能源、环境等成本要素仍将是影响不同区域、不同工艺路线装置能力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十二五”将是中国氯碱行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政策环境的影响将会更加明显。全方位地提升行业、企业的发展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氯碱行业未来的运行轨迹以及在国内工业和全球工业领域的作用和地位。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China chlor-alkali industry
ZHANG Ying-min,LANG Xu-xia,SHAO Bing-ran
(Qingdao Haijing Chemical Group Co.,Ltd.,Qingdao 266042,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 chlor-alkali industry were analysed,including production capacity,yield,supply and demand and market.The results show that some companies expanded their capacity while some reduced;process technology has accelerated their upgrade;policies had more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is industry and will be normalization.
chlor-alkali;current situation;analysis
TQ114
A
1009-1785(2011)12-0006-07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