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的本质追求:真、善、美

2011-01-16赵春福

军工文化 2011年12期
关键词:企业家美的文化

■ 赵春福

(作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同意。)

企业文化的本质追求:真、善、美

■ 赵春福

求真、求善、求美,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原点。

30年来中国企业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企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影响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值得注意,那就是少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的外包装上,陷入了文字游戏的迷宫,忽视了企业文化的本质追求。所以,只关心企业文化外在形式的企业,应该回归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原点上,即求真、求善、求美,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创建真正真善美统一的企业文化。

求真

真的对立面是假,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假货满天飞,我们买米、买菜、买酱油、打醋、买卫生纸、搞家庭装修、买衣帽鞋袜等等都要小心辨别真假。中国在一些方面造假问题很严重,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一个企业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不管是说话还是办事,都应该讲真话,办事实,不能说假话,不能做坑害消费者的事。我们有的企业文化手册里写满了动人的词句,但是做了不少坑害消费者和污染破坏环境的事,甚至坑害自己的员工,我们能仅凭企业文化手册来判断一个企业文化优劣吗?显然不能,我们要听他们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怎么做,只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企业才是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

从认识论看,真是企业的真理,是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求真的过程。对具体的企业来说,就是探索本企业文化建设规律性的过程。规律在哪儿,真理在哪里,不在书本上,不在咨询公司笔杆子们的脑子里,是在企业发展实践中。我们看到少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违背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路线,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工夫多数下在文字包装上,请内部笔杆子或者是请咨询公司关起门来造文化。我们看到企业文化手册大同小异,里面有动人的词,这种文化手册,这个企业能用,那个企业也能用,这种脱离企业实践编制出来的文化花篮只能供领导和客人观赏之用,是无本之花,与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相差十万八千里。真正落地生根的企业文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写在书本上的,不是领导或笔杆子们在文化迷宫里想出来的,是企业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一起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总结逐步提炼形成的。在本企业实践中逐步获得的对本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的认识,对本单位矛盾特殊性的把握,这样的认识才是真,哲学上说这种真是相对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的检验和修正。只有不断求真的企业文化才能与企业员工血肉相连,精神才能溶化到员工的血液里,规范才能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习惯,求真是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要务。

求善

善的对立面是恶,善恶对立贯穿人类社会始终,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求利,不求利无法生存,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手段求利。凡是通过合乎道德法律的手段称之为善;凡是通过不合乎道德、不合乎法律的手段去求利我们称之为恶。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的是要达到义和利的统一,也就是古人说的君子爱才,取之有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一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求利,长期忽视伦理道德问题,这是对市场经济的曲解。我们知道亚当·斯密以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著称于世,同时亚当·斯密也是杰出的伦理学家,留下了两部作品,一个是《国富论》,另外一个是《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在经济方面主张提倡自由竞争,减少政府干预,保障自然秩序,充分发挥“看不见得手”的作用,同时强调要从每个社会成员的角度强化其同情的情感、责任感和良心,培养正义、仁慈、谨慎、自治的美德,协调人与人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政治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益,奉行正义、自由、平等原则,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达到促进公民幸福生活的目的。在亚当·斯密那里,“看不见的手”具有伦理的特性。中国在计划经济年代否定自由竞争,否定个人正当利益。到了市场经济年代,个人、企业、政府全都在一个钱字上,GDP成了衡量官员水准的第一指标,甚至有时候是单一指标,结果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二,道德滑坡突破底线,一个礼仪之邦的国家变成了诚信严重缺失的国家,老百姓日常饮食居住甚至过桥走路都失去安全感。帝国主义的侵略,曾经使我们面临亡国亡种的危险,中国人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面临经济崩溃,当时经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政府手持全世界60%的外汇,但是伦理精神上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央最近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是要解决文化精神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把十七届六中全会简单归结为发展文化产业,解决《功夫熊猫》不仅出在美国,更应该出在中国的问题,就是大的偏差。中国的文化问题是人伦教育上出了大问题。过去喊了很多脚不着地的假大空口号,忽视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人之所以为人”的教育,我们现在缺失的是道德ABC,让人们从内心明白,人应该有仁爱之心、怜悯之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这种道德教育的ABC在中国古代社会很成功,但是好的传统被我们丢失了,现在中国应该补上这一课。

有的企业家会说我不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管道德启蒙?确实,道德启蒙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事,企业可以不做幼儿园道德启蒙的事。但是作为社会成员,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产品销售、售后服务都贯穿伦理道德问题。企业怎样处理员工内部的关系,怎样处理员工与消费者、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也贯穿着伦理道德问题。可以说,我们经常面临着道德选择,面临着扬善弃恶的问题。企业应该怎样进行伦理道德建设?一是要抓好全体员工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教育;二是要履行社会责任,做合格的社会公民;三是企业家要搞好自己的人格修养、道德修养。在这几条里,第三条最为重要,没有第三条,第一和第二条无从谈起。

中国古代不管做什么事,从事什么职业,都有一个成人的问题,这是指的成人是通过人格修养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作为一个有德性的人,最重要的是仁爱,没有仁爱情怀的人不称其为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会赚钱,不会赚钱的企业家不是好的企业家,赚钱要靠智。同时优秀的企业家要有仁爱的情怀,知道怎么赚钱,怎么用钱,钱多了之后怎么花好。所以企业家应该高度重视人格修养。再就是企业家对员工的表率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企业家只有处处时时以身作则才能带领员工成功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企业文化的本质追求是求真、求善、求美,只有真善美统一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求美

美的对立面是丑,人要分善恶,还要辨美丑。企业经营的全过程都与美相联系,劳动环境美,产品设计美,商品包装美,品牌美,广告美,销售服务美,企业管理美,人际关系和谐美,企业与社会关系和谐美,企业与自然关系和谐美等等。各种美的形式汇总起来形成企业总体外在形象美。美的具体形式和企业美的外在形象由全体员工创造,要求企业员工要有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员工才能创造出美的产品、美丽品牌、美的企业,所以心灵美是最重要的。为了塑造心灵美的人和建设美的企业,企业有一个美育的问题。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员工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员工的情操,塑造员工美的心灵。值得注意的是,美育活动有助于开发人的右半脑,人的左脑是掌管逻辑思维,右脑掌管形象思维、直接思维,右脑的开发可以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巧。企业美育活动的开展和创造美的企业,关键在企业家,只有具有较高审美文化修养的企业家才能积极培育心灵美的员工,有了心灵美的员工才能创造出美的产品,美的企业。丰田公司有一个口号是既要造车,也要造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追求审美的人生境界,保持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上个世纪日本企业非常关注中国的《菜根谭》,认为这是企业经营之书,主要特点是宣传追求传统文化,追求审美的人生境界。人生应该有一定的审美文化,审美修养,去对待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主张以宁静欢乐的审美态度面对人生,在有为的鉴赏中阐发了恬淡、闲适、和谐的审美人生境界,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当然作为企业家,审美修养是多方面的,大到素质、能力、魄力、气度,小到礼貌用语、风度优雅、着装打领带等等,一个没有审美修养的企业家,很难使产品服务、经营作风等方面有美感。

可见,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是次要的,企业文化的本质追求是主要的,不要过分的关注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应该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原点——求真、求善、求美,只有真善美统一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同意。)

猜你喜欢

企业家美的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对话“疫线”企业家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谁远谁近?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