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织品到多元化的艺术——浅谈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2011-01-12秦栗
秦 栗
(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从丝织品到多元化的艺术
——浅谈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秦 栗
(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纤维艺术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可是很多人对纤维艺术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并且相当不确切,误认为纤维艺术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艺术门类,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其实不然,从其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它名字的变更和使用的材料、技法来看,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古已有之,而且在改革开发后至今有着持续而蓬勃的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一简要讨论和分析。
纤维艺术;壁毯艺术;现代艺术观念;多元化
近10年,Fiber Art纤维艺术,在中国的艺术活动很是活跃,每隔一年就举办国际纤维艺术展,吸引着中国高校教师和学生参加。笔者的学校也不例外,除参展外还聘请了纤维艺术家美国加州大学的苏珊·塔贝尔·爱维拉(Susan Taber Avila)教授来校进行讲座和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此门艺术和最新的国际动态。
纤维艺术看似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门类,甚至有的认为和油画一样,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其实不尽然,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有着必然性。从其发展的历程,名字的变更和使用的材料、技法来看,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古已有之,并有着持续而蓬勃的发展。
一、纤维艺术的命名
纤维艺术一词由英文“Fiber Art”翻译过来,该词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艺术家提出,发展只有短短五六十年的时间,可是它的工艺手段和材质却与传统的纺织工艺、编织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与传统的壁挂艺术,更是有着无法决裂的关系。可以说纤维艺术是在壁挂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派生出来的。只是现在所谈的纤维艺术,比“壁挂艺术”富含的意义和范围更大更广泛,其表现形式也不再仅仅依墙而挂,不再局限于平面化,而是向二维半、三维空间扩展,原有名称已不能涵盖其范围,所以命名必须发生改变。
我们现在通常将传统壁挂艺术称为传统纤维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既有联系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两者合起来就是个完整的纤维艺术。称谓这样的改动,为的是让大家更清楚纤维艺术的发展之源。
二、以丝织品为主的早期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的前身是壁挂艺术,说到壁挂、壁毯,很多人的印象是毛织物或毛织品,毛茸茸、柔和的感觉。这种材质的壁挂在18世纪以前的欧洲随处可见,而在丝绸的故乡——中国,除高寒地区少数民族驻扎地有毛织物形式外,其余主要是以丝绸、丝绣为织造对象。如四大名锦(蜀锦、壮锦、宋锦、云锦)和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以潮绣为代表)。美国著名纺织学者鲁卑尔曾在其《世界纺织大全》一书中说:“西方人对壁挂的认识源自中世纪的厚实羊毛织物,而中国人早在宋代之前就已经使用丝线进行织品的艺术创作活动。”
所以,中国的纤维艺术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10万年前,从人类结绳记事开始。《周易·系辞》中写道: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伏羲氏根据从蜘蛛结网受到的启示,发明了渔网,被誉为是人类的第一个编织品。种植麻、桑后,人们从长期的编织实践中发展到织麻布,织造丝绸。随着纺织原料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制作工艺纺、织、绣、染的进一步提高,逐渐发展形成了中国以织绣工艺为主的早期纤维艺术。据记载,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已设有“百工之宫”专门主管丝织等手工艺产品的生产。在唐代的内宫中曾有多达七百余人的专门从事绣艺的女红,人称“巧儿”。这时期,制作出了精美的丝毯,并出现了用缀织法织制而成的具有绘画内容的缂丝。到了宋代,宫廷更设有“文绣院”,绣工数百,这时的缂丝以朱克柔、沈子蕃最为著名(见图1、2)。当时用缂丝技法临摹书画原作已经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直到明清,这种纤维织绣工艺依然长盛不衰。
可以说中国的丝毯采用的编织材料虽与欧洲壁毯不同,但是它的织造技术和方法与欧洲壁毯的织造方法是相通的。两者表现的对象也类似,欧洲壁毯模仿欧洲油画,中国的缂丝则是模仿中国画,有工笔画、有写意画。
图1 朱克柔作品
图2 沈子蕃作品
三、植入现代艺术观念的发展中纤维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的主流品种之一,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大多数是复制著名的照片或绘画作品,以工艺品的姿态出现,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真正从传统壁毯工艺脱胎出来,作为一种艺术品发展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纤维艺术界开始接受杜桑的观点——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艺术,只要艺术家认为那是艺术。纤维艺术家们宣称一件纺织品,一块用经线和纬线织成的织物,同绘画、雕塑一样值得受到重视。1981年初,美国女艺术家茹斯·高教授带领五个美国纤维艺术专业学生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艺系留学。在交流中,在现代艺术观念指导下,美国学生利用任何可以运用的材料,创作形式和作品形态的不拘一格,都对当时的中国学生打开了新的思路。现代艺术观念的植入使中国学生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任何材料、任何艺术形式都可以用于艺术作品的创作。1984年,“首届中国壁挂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的现代壁挂艺术作品首次亮相,并以材料使用的泛围之广泛引人注目。参加第十三届瑞士洛桑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的中国作品《孙子兵法》,就是将传统毛织材料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竹简制作而成的(见图3)。
图3 作品《孙子兵法》
1985年,保加利亚人功勋艺术家万曼·瓦尔班诺夫(Maryn Varbanov)先生来到中国,将“软雕塑”概念传入中国。其概念就是壁挂不再仅仅以平面的、二维的姿态展示,它可以像浮雕那样在平面中有高低前后区别,也可以离墙而挂或离墙而立,成为可以环视的立体化作品。从此,中国的纤维艺术表现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艺术风格也逐渐由简单、平面化向丰富多样、情感化、立体化发展。
到了90年代,随着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美术学院教授、原苏联功勋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的到来,他在艺术创作上极为强调的“纤维艺术家的作品必须要有织的感觉”的理念,使得“高比林”艺术形式在中国得到大力发展。这为当时的中国纤维艺术领域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21世纪的多元化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末,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为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材质基础。纤维艺术家不仅追求材质、形式的美感,还把眼光放在传统的材质与技艺上,去挖掘新的表现语言。
进入2000年后,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为了发展我国的纤维艺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顺时应势,在北京承办了国际纤维艺术展和学术研讨会,为各国艺术家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搭建了一座从洛桑到北京的桥梁。从2000年首届至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已成功举办六届。在双年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纤维艺术家们在材料上,追求多元化(如金属效应、薄透效应、闪烁效应);在工艺上,不受局限,百花齐放,既有数码印染高科技含量的技能,也有手工绘布的绝招,还有传统丝绣的现代运用。如2004年双年展上织绣作品《禧》,强调通透效应的《时光的记忆》,2006年双年展上运用手工扎染技法的作品《融》等让大家看到了中国纤维艺术在传统中找到多元化艺术发展的风貌。通过一系列国际性展览举措,中国纤维艺术领域呈现了蓬勃发展之势,也使国内纤维艺术家对国际纤维艺术运动的现状与未来取向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中国的纤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际大舞台相互融合的今天更加快速地发展着。其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材料概念和传统形式,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到意象到抽象任由作者发挥。但如何让中国的纤维艺术立足于艺术之林而不被淹没,除了不断参与国际交流,吸取国外纤维艺术开放性思潮外,还应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保留和发扬我国独有的文化情怀,在传统中寻找新的创作灵感,为纤维艺术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
[1] 蔡从烈,秦栗,薛建新.纤维艺术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2] 崔唯.纺织品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3] 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4] 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 田青.中国现代纤维艺术[J].装饰,2002,8(112):7.
From Silk Manufactures to an Art of Diversified Forms——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ber Art in China
QIN Li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Fiber art is a very common art form, but many people’s knowledge on fiber art is still very limited and rather inaccurate. They have a wrong impression that fiber art appears in China just few years ago and it is even regarded as a non-native or imported art form. On the contrary, the fact is that its development and history, especially the changes in its name and the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fiber artworks, indicate that it existed in China even at ancient times and it has been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and rapidly since the onset of China’s reformation and opening up,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iber Art; Tapestry Art; Conceptions of Contemporary Art; Diversify
J523.4
A
1009-5160(2011)02-0006-03
秦栗(1976-),女,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