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实证研究

2011-01-12车松虎邵昱晔

关键词:区位长春市工业

车松虎,邵昱晔

(1.延边大学团委,吉林延吉 133002;2.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

长春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实证研究

车松虎1,邵昱晔2

(1.延边大学团委,吉林延吉 133002;2.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12)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内外统筹与沿边开放创新战略、增长极培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战略、产业优化与增长方式转换战略融为一体,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作为吉林省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长春市负担着牵引整个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发展的使命,对其工业发展和产业布局进行实证分析,可以认清问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城市聚集经济的优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长吉图战略;长春市;产业定位;集聚度

2009年8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获得国务院批准以来,作为长吉图地区的核心主导城市,长春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认清长春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的特征和问题,通过对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使长春成为发展的先导区和经济的增长极,发挥城市聚集经济的优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长春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为其他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的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分析范式。

一、长吉图战略与长春市产业发展定位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继我国1992年、1999年后编制的有关图们江开发的第三个规划。但是,此次规划目标并非局限于有效解决图们江区域开发自身面临的问题,它将内外统筹与沿边开放创新战略、增长极培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战略、产业优化与增长方式转换战略融为一体,政策含义极其深远。[1]

在此,以产业优化促进增长方式转换,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并举,是《规划纲要》的实现方式,也是其发展的载体。长吉图地区必须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优化两个层面齐头并进,以实现率先发展、推进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与东北振兴的战略目标。一方面,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要建设以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谋划产业合理布局,使区域分工体系协调、高效运转。在农业领域,要保持、巩固吉林省的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战略地位。在工业领域,要积极借助东北亚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在长吉地带集中布局先进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在服务业领域,要率先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产业体系,建设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实施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形成特色鲜明的长吉图旅游产业带,并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等发展。

为实现长吉图战略,长春市作为长吉图地区主要的经济核心地区,其产业发展关乎长吉图战略的成败。同时,作为吉林省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长春市负担着牵引整个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发展的使命,这也是长春市的产业发展定位。为此,长春市产业发展首先需要实现以产业发展拉动对外经济合作和沿边开放,以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加快增长极培育,以产业优化推进增长方式的转换。

具体而言,长春市在结构调整方面,要坚持以工业为主导,①以工业竞争力的提升推进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以工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的加速;在工业部门的产业升级方面,要以技术进步推进工业部门竞争力的提高,推进增长方式的转换,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布局调整上,以产业集聚推进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的宣传,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长春市宜居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培育长吉图地区为东北地区新的增长极。

为此,长春市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工业集聚度、竞争力优势、产业布局的状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长春市工业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

(一)长春市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长春市作为东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特大型城市,其产业基础雄厚,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森林城”和“北方粮仓”之称,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为支柱,以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三大产业为主导,能源、建筑材料制造、旅游会展、文化、金融保险五大重点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工业部门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1992年我国全面启动经济体制转轨以来,长春市 GDP从17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 848.6亿元,增长15倍多。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幅下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比重显著增长,第三产业不断提高,三次产业总体结构始终保持“二、三、一”阵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 1992年的19.8%、47.4%、32.8%,调整到 2009年的 7.9%、50.6%、41.5%。通过计算历年各产业的贡献率可知,长春市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为突出,保持在0.5个百分点,第三、第一产业次之,与产业结构一致,说明第二产业始终是拉动长春市经济增长的引擎。在长春市工业内部,2009年末,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 157亿元,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16.3亿元,增长10.9%,重工业增加值940.7亿元,增长11.6%。汽车、农副食品加工、建材、光电信息、生物制药和能源六大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8%。第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物流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旅游会展等行业蓬勃发展。[2]

(二)长春市工业集聚度现状的实证分析

工业部门的发展,在空间形式上主要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实现的。产业集聚是某一产业地理集中的过程,本文选取区位熵指数对长春市工业各细分行业产业集聚度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Qi表示行业 i的区位熵,xi表示某区域产业i的经济指标值,Xi表示整个国家产业i的经济指标值。当LQi>1时,表示该行业在地区集聚或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LQi<1时,表示该行业在地区集聚或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

按照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部分。为了保证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以2007年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作为基本数据来源,全国相应行业作为基准比较,经济指标 xi(Xi)分别选取工业产值、企业个数、从业人员,按工业产值法、企业个数法、从业人员法来计算区位熵。当区位熵指数大于1,分别表明其产值、企业数、从业人数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计算结果如下表1所示(见下表1)。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按工业产值法计算的区位熵指数大于1的行业共有4个。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达8.869 262 41为最,其次是农副食品加工业,这两大行业正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产能在全国范围内占有优势。此外,不属于制造业范围的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与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区位熵也大于1,这主要与长春市特殊的能源需求有关,也说明长春市其他产业相对于全国水平的低下。

同时,按企业个数法计算的区位熵大于1而工业产值法区位熵却小于1的制造业行业包括(按大小排序):烟草制品业、医学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家具制造业。这表明,上述六大行业在长春市企业个数中有优势,但产值并不占优,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呈现“小而多”的布局特征。

按就业人数和企业个数计算区位熵时均大于1而产值区位熵却小于1的行业,为烟草制品业、医学制造业,表明其需要提高要素生产率,存在进一步扩大产能的空间。同时,产值区位熵大于1的四大行业,在按企业个数和就业人数法计算区位熵指数时同样也大于1,表明这些行业在长春市具备集聚效应,存在相对优势。但是,不存在产值区位熵大于1而按企业人数或就业人数法计算的区位熵却小于1的企业,说明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并未形成集约型经济,有进一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空间。

综上所述,长春市具有产业集聚优势的制造业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这两大产业,其余的或为中小企业集聚,或为生产率低下的劳动力集聚而已。

表1 2007年长春市工业细分行业区位熵

(三)长春市工业发展潜力的实证分析

本文借用波士顿矩阵法进行分析,以各个产业的区位熵和产值增长率来分析长春市产业发展潜力。[4][5]各细分产业增速状况用2007年相对于2003年的平均增长率表示。2003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的第一年,由于某些细分行业在早期年份没有产值统计,对这部分“新兴”行业用2005—2007年、2006—2007年平均增长率代替。如下图1所示,图中的点表示各行业,横坐标表示按产值计算的区位熵指数,纵坐标表示产值的平均增长率。图中所示各散点分布不均,表示行业特征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图1 长春市工业细分行业区域熵与增长率坐标图

再以波士顿矩阵形式(图2)分析可知,按区位熵0.1和增长率为1倍为分界线划分成四种类型——明星类是指区位熵指数和增长率都较大的行业,包括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它们处于行业经济增长阶段;问题类表示区位熵指数较小,而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包括造纸、化纤、服装、皮革制品等一部分新进发展行业,它们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现金牛类则包括长春市两大支柱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服务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橡胶制品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医学制造业、能源产业以及一些饮料、烟草等传统行业,它们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已形成集聚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行业优势,但发展速度趋缓,需要通过合理布局、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品升级等手段进一步刺激增长率;最后为瘦狗类产业,产值份额与增速都较低,这类行业的发展潜力有限。

图2 长春市工业结构波士顿矩阵

三、长春市产业布局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中心城区的产业逐步外溢,具有较强的向外围扩散的潜力

这种中心城区对外围县市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心城区的部门企业向外围县市区迁移(长春聚德龙铁塔有限公司、长拖集团等);其二,中心城区的大企业将零部件生产向城市周边转移(一汽集团、长客股份等);其三,新建大企业选址于外围县市(农安新大石油、吉林德大等)。中心城区企业向外围的扩散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县乡区域的要素聚集、产业发展、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发展。

在上述背景和县域的工业园区化的促进下,长春市外围县市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发展优势、区域特色及发展潜力,积极发展了农产品加工、石油化工、汽车配件等相关产业,县域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县域产业竞争力大大增强。各县市近年第二产业发展迅猛,九台市增长速度较快,德惠、榆树次之,农安县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二)产业布局呈现梯度化特征

我们进一步运用区位熵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对长春市6区4县(市)这10个子区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区位熵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见下表2)。由此发现,各地区三次产业集聚程度不同,主要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仍然集聚于城市中心区。

第一产业区位熵较大的区域包括:农安县、德惠市和榆树市,说明这3个县级市第一产业集聚度较高,是农业布局所在地;第二产业区位熵较大的地区包括: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市,表明这3区1市的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经济活动能力较活跃;第三产业区位熵较大的地区包括: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这反映出长春市市区“退二进三”取得了一定进展,产业布局结构呈现出梯度化特征,即服务业集中于市区内,工业集中在市区内和相对市中心较远的区域,而第一产业集中在县域。

表2 2008年长春市各地区区位熵

我们根据在i区域的j产业结构的空间洛伦兹曲线,进一步计算空间基尼系数,以衡量地区产业化程度和产业集聚度。[6][7]鉴于研究范围限于长春市,各子区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配置,细分产业部门数据难于全面搜集,本文就长春市市区和4县(市)5个区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工业分别进行计算。将每个区位 GDP占全市 GDP的份额,定义为E;每一区位的某产业在全市该产业中的份额,定义为e;对这两组数据的比率,即e/E,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按排序结果计算累计的GDP比重和累计的某产业增加值比重,由此画出基尼曲线,计算空间基尼系数。系数值在0—1之间变化,若取值为0,表示该产业的地区分布与GDP的地区分布完全一致,产业的地理分布相对平衡;若取值接近于1,表示该产业所有生产活动集中于一个地区,专业化程度高。本文分别计算1999-2008年长春市历年各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结果如图3所示。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最大,其次为工业和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即第一产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最高,集中于外围;第三产业的基尼指数最低,且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服务业的布局分布较为均衡,这是由于以商贸功能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在各地区都保持了一定的份额,降低了总体服务业的集聚度,而现代服务业还不发达,以信息、证券、咨询等高档次的服务业尚未在城市中心商务区形成集聚经济;第二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水平位于前两者之间,且工业集聚能力总体略高于第二产业。

图3 1999-2008年长春市各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

(三)非农产业集聚效应表现为中心高、外围低

产业布局不均衡对经济效率的影响,需进一步通过测度产业集聚效应来反映。不变替代弹性函数(CES)为集聚效应的测量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框架。本文借助Carlino工资函数模型,对城市非农产业集聚效应进行计量测度。[8]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W表示工资总额,Q表示总产值,L表示劳动力,通过对参数的估计,进一步计算集聚指数h=(1+γ)/(1-β),从而得到产业空间集聚效果。如果h大于1,表明规模收益递增,集聚经济存在,聚集经济效果h对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影响十分明显。[9]本文利用此模型,对数转换得到:

通过对《城市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和《长春市统计年鉴》,长春市1995-2008年全市和市区的第二、第三产业 GDP,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在岗职工平均人数等数据的收集整理,并用价格指数对数据进行平减,消除了物价影响。利用Eviews 5.1软件进行计算,用最小二乘法对上式进行回归估计,运用Cochrane-Orcutt迭代法消除时间序列自相关,计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长春市产业集聚效应回归结果

利用回归系数计算得到长春市产业集聚指数h为3.89,市区为4.64。结果表明:

第一,长春市非农产业部门集聚效应指数均大于1,这表示长春市总体存在产业集聚效应,以工业占主体的非农产业结构说明工业部门存在集聚效应,而且h大于1,说明长期平均成本还未降至最低点。因此,合理扩大企业的产出规模,将进一步促进聚集经济效果。

第二,市区的产业集聚效应高于全市水平,这是由于中心城区各大开发区布局形成组团模式发挥了聚集经济的作用,以柴油机、拖拉机为主的东部工业区,以机车、客车为主的铁北工业区,以汽车制造和纺织为主的西南工业区,城市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东南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五大工业区环状分布的布局模式,使市区的经济密度远高于其他县市,是全市平均密度的3倍以上。

第三,重点企业是产业集聚效应的主要贡献者,也是造成中心与外围差距的关键因素。2009年,长春市40户重点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3 0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9.3%,证明以一汽集团为首的龙头企业对长春市工业部门的集聚效应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从市区的扩散效应看,中心城市的传统工业企业以及一些与大企业相配套的零部件(如长春一汽、客车厂、拖拉机厂等)生产的郊区化扩散主要承接地是市区内的一些城郊型小城镇及九台、农安的临近市区的一些小城镇,这是长春市工业集聚效应中心高外围低的主要原因。

四、政策措施

长春市主导产业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这不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无法实现长春市带动长吉图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大图们江国际区域合作的历史使命。而从长春市的主要产业来看,除了两大支柱产业之外,在三大主导产业、五大重点产业中,工业部门只有医药业处于现金牛类,其余皆乏善可陈。第三产业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服务业尚未形成优势。

因此,长春市要实现其长吉图战略下的产业定位,可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第一,培育重点产业,加速经济增长。推进汽车、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的技术创新,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积极培育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能源、建筑材料制造、旅游会展、文化、金融保险等重点产业。其中,着重培育工业部门的相关产业,强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度,增强产业竞争力。

第二,调整产业布局,通过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注意中心城市与县域的统筹协调,促进产业整合、分工协作,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等有效机制。继续加大城市中心的辐射作用,培养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同时,扩大工业集聚效应。通过产业联动,把孤悬的点状企业拉成链条产业,把产业链条变成产业集群,向城乡经济融合、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方向努力。

第三,在总体上,向长东北、长吉工业走廊集中布局新建产业,增强区际产业的协调性,建设“长东北”区域联动机制,促进长吉一体化整合,鼓励专业化协作,实现地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要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东北亚国家间的产业与经济合作,加速产业升级步伐,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使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不断提升、优化。

注释:

①关于工业部门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的观点,我们已通过长期理论研究进行了佐证。参见越儒煜的《后工业社会反论》,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

[1]王胜今,赵儒煜.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与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0,(4).

[2]长春市统计局.2009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0.

[3]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55-159.

[4][美]克利斯托夫·帕斯,等.科林斯经济学辞典[Z].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9-60.

[5]崔蕴,朱要武.江苏省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4,(10).

[6]Krugman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483-499.

[7]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3,(9).

[8]Calino,G.A.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s Return to Scale:A Production Approach[J].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82,50(1):95-108.

[9]陈迅,童华建.西部地区集聚效应计量研究[J].财经科学,2006,(11).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yout in Changchun

CHE Song-hu1,SHAO Yu-ye2
(1.Youth League Committee of 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133002,China;2.Northeast Asian Studies Academy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Planning f or Tumen River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king Changchun-Jilin-Tumen as the Pilot Zonehas integrated the overall planning with the opening up in border areas,combined the cultivation of growth pole with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linked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with the changing of growth mode,and planned a new route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pilot zone as well.Changchun,a city ranked first for its total economic output in Jilin Province,should play the role of leading the who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zon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angchu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layou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a full play of the advantages of cluster economy in urban areas by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ategy of Changchun-Jilin-Tumen development;Changchun;orientation of industry;degree of clustering

F127

A

1009-3311(2011)04-0114-07

2011-06-08

车松虎(1979—),男,朝鲜族,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团委,博士。

[责任编校:宋宁]

猜你喜欢

区位长春市工业
《经济区位论》
登泰山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奔跑的小浪花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