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婴:和青梅竹马走完一生
2011-01-10叶周洋
◎叶周洋
作为鲁迅的独生儿子,周海婴这个名字总是穿梭在文艺界与科学界之间,而鲁迅的教诲:“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让周海婴始终铭记于心,而脚踏实地选择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在努力寻找自己位置,走出父亲光环的背后,有着其妻马新云的支持与帮助,正是少年时青梅竹马的不嫌弃,成就了一生的相扶相持……
青梅竹马
1936年11月,周海婴住在霞飞坊,霞飞坊是当年上海文化界人士扎堆的地方,没有了鲁迅,可鲁迅的朋友们还是依然让鲁迅的家常年宾客盈门。
没多久,周海婴隔壁搬来一家新邻居——马家。周海婴由于小时候身体不好,长期病痛折磨,与同龄的孩子比起来,他显得消瘦而苍白无力,因为又有哮喘,在那个年代,邻居们眼里的周海婴总是被冠以“少年痨”的称号。周围的孩子都遵循父母的教诲,不跟他玩,怕传染上疾病。只有马家的人不在乎,特别是马家二女儿马新云,更是为人随和、性格温柔,从来不在乎邻居的忠告,主动和周海婴一起玩,甚至和他去霞飞路逛,去“国泰”电影院看电影。
好多年前,马新云的爷爷曾是上海滩珠宝界有名气的老板。爷爷还在世的时候,马家先前住在霞飞路西头的上方花园里。世事难料,她爷爷竟被压死在法国巡捕的车轮下,当爷爷离开后,这个家就由此开始败落。落难以后幸亏得到她爷爷生前帮助过的一位友人的安排,马家最终搬到了周海婴家的隔壁成了邻居。
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周海婴家时时都披着一层“危险”的政治色彩,而马新云家境贫寒,两个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惺惺相惜,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互间不知不觉地萌生出另一种感情,也许在周海婴和马新云自己都还没摸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的情况下,周海婴的母亲便察觉到了。
有一天,海婴向母亲提出带马新云来家里吃饭,许广平似乎意识到关系重大,做了认真的准备,一反常态,弄出了一顿不中不西的晚餐,本来是想拿出热情招待马新云,不料这顿饭弄得实在不合胃口。这次之后,周海婴与马新云的关系又进了一步。
简单婚姻
1948年冬天,周海婴与母亲悄悄离开了上海,转道香港、沈阳,到达北京,并在那里定居。廖承志舅舅有让周海婴及他的侄儿侄女去苏联留学的打算,让他们分头找教师抓紧补习功课,为出国做准备。就这样,辗转一大圈,周海婴回到上海又与马新云重新联络上了。按当时的习惯,到了合适的年龄就该考虑婚嫁了。周海婴与马新云感情很好,这在周家与马家看来都是喜事,于是看在隔邻而居多年,相互知根知底,很快,他们订了婚。
1952年,周海婴一家有了自己的房子,许广平提议要为他们俩完婚。也不举行什么仪式,到民政部门领张结婚证书,用他们自己的相机拍了几张黑白照片,马新云的父母从上海赶来北京,然后两亲家一道在家里吃了一顿较丰盛的饭。这结婚的过程就算完成了。没有现代婚礼的奢华,没有正式的仪式,从相识到相恋再到结婚,不曾有过“海枯石烂”的誓言,简简单单的婚姻却维系了两人的一生。
婚后不久,马新云考入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学系,而周海婴所在的辅仁大学进行调整,他没有选择与文艺有关的工作,而是遵从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物理科学,被分配进了北大的物理研究系,国家那时已在为研制“两弹”培养人才,为此北大、清华都设了这种系科。夫妻俩成了校友。
白手起家
后来周海婴才知道,他们这个系正筹建另一个系,属于绝密单位,对外只叫代号“五四六信箱”(后来公开了,称“技术物理系”),为国家“两弹”培养人才。
因为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因此周海婴那时的具体工作,是在张至善同志领导之下制作实验室的仪器和各种设备。因为外国绝对禁止向我国出口这类器材,他们只有自力更生一条路。为了完成任务,有时周海婴得拿着二机部的介绍信到处跑,寻觅稀缺的材料。好在无论到哪里,也不管多高的保密级别,都能够敞开仓库大门,任凭他随意挑选。
当时周海婴的表现很好,大家都知道他是鲁迅的儿子,但他从来都和别的同事一起踏实工作,没有一点架子,有时甚至付出的比别人还多,钱三强教授就有意调他去他主持的物理研究所。但是事与愿违,就是因为周海婴表现极好,两个单位都争着要他,协商结果出来,北大不予放行。
1953年4月20日,周海婴的大儿子出生。周海婴和母亲商量,为了纪念父亲,给儿子起了鲁迅早期用过的笔名“令飞”。后来,他们又有了二儿子、三儿子和女儿。
周海婴曾经在他的著作中,对自己的婚姻有过深情的描述:“我与妻子马新云从相识、相恋到结为夫妻,其过程实在很平凡,既没有我‘死皮赖脸’的追求,也不曾有过‘海枯石烂不变心’一类的山盟海誓。倒像是两股不同方向流来的山泉,很自然地汇合在一起了。”
2011年4月7日,凌晨5时36分,周海婴逝世,一直陪在病床旁的马新云在周海婴临终时握着他的手对他讲:“本来想等到我死以后,你再离开,没想到,是我送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