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师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011-01-09弓赞芳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高师师范生素养

弓赞芳

(宝鸡文理学院工会,陕西 宝鸡 721013)

一、引言

数字化的生存环境使得信息素养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重要生存能力。作为未来的教师,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将影响到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到中国未来人才的发展状况。作为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高师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适应了当前教育信息化、高师课程改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和自身职业素养内涵的特殊要求,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高师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特殊要求。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刻剖析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师范学生应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探讨了高师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最早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 Paul Zurkowski在 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的技术和技能。”他认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概念被广泛引用,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Kalthau认为,图书馆技能和计算机技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Doyle于 1992年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一文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计算机和其它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利用信息进行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3]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作出决策。

2、高师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从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和高等师范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内涵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如图所示)。

2.1 信息素养是指把被动信息获取式教育观念转变为主动信息探究式教育观念的一种个人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整合教育方式,从而全方位的促进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

2.2 信息素养既是个体查找、检索、分析信息的信息认识能力。也是个体整合、利用、处理、创造信息的信息使用能力。

2.3 信息认识能力体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能力体现为信息能力。由此可知,高师学生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

在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示意图中,信息意识是在信息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习惯性技能,属于底层技能;信息能力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高层技能。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又会对信息使用与信息处理过程具有反馈作用。信息使用和信息处理依赖于信息源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在社会能够提供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个体对信息的使用与处理过程形成了信息素养。

高师学生信息素养与一般性的信息素养相比还有其独特性。高师学生除了应具备一般性信息素养的内涵外,还应具有在校学习及面对未来职业的特性。笔者认为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就是指高师学生根据社会环境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师范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待信息使用的态度,对信息道德的理解与遵守,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学习、教师职业技能及生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师范生应具备良好信息素养

1、师范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适应社会,促进个人发展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化社会是以信息的流通与积累为其特征的社会。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信息的流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起着越老越重要的作用。面对爆炸的信息,如何有效的获取、准确的鉴别、正确的评估、理性的分析、如何使用信息成为目前人们面临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人们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成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信息素养是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重要竞争手段。师范生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注重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2、师范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实现教师和学生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 20世纪 60年代起就通过一系列活动倡导和推动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接受和重视,并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的主导思想和指导原则。而信息素养正是终生教育学习的前提条件。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 1989年总结报告描述两者的关系为:从根本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组织、查找、利用信息。他们能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因为他们总能寻找到做出决策的信息。正因为人们看到了信息素养对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各国教育界把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习作为教育目标。在 2005年埃及亚历山大城召开的“国际高级信息素质和终身学习研讨会”,更是将信息素养成为终身学习的核心:“它能使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有效地寻求、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以达到某个人的、社会的、职业的核教育的目标。它是数字社会的一种基本人权,能促进所有国家的社会内涵。”

3、师范生作为教师的主要来源,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发展教育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3.1 师范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未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可以说信息素养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成为资源后对劳动者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信息时代呼唤信息人才,在信息化社会,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展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与教师的信息素养细切相关。

3.2 师范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全民族的信息素养。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⑴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⑵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裹足不前。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要培养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人才,离不开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状况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整个民族信息素养的提高,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从根基抓起,于是加强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变得十分重要。

3.3 师范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成为教育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 (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主要的信源和传输着,他在教育信息的准备、教育信息的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教育的信息化及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

3.4 师范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程的整合离不开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

四、高师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分析

1、高师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信息意识淡薄。信息需求的实用性、功利性心理明显,很多同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是迎接考试或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查阅信息偏爱网络信息的方便、快速,直接复制。不能深刻认识到占有信息对于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信息的敏感性、洞察力明显不足;不善于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并付诸实践。尽管学生愿意选择性地接受不断更新换代的知识,但是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新知识,不能积极主动地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没有追踪相关内容的兴趣。

1.2 基本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知识比较差。学生普遍了解一些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知识,但是实际操作上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如: 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的使用率低,使用效果不理想等。

1.3 缺少较高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信息社会的信息量浩如烟海,这要求师范生能及时了解掌握处理信息,应具有信息选择判断、搜集、处理、以及信息的传递能力。根据自身的需要,将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保存,并且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传递信息。学生很少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没有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网络信息以丰富、高效、可共享的特点吸引了学生关注的目光,大多数学生把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信息直接拷贝直接利用,没有对信息的真伪做出判断,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

1.4 少数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欠缺。其主要表现在信息公德意识不强,对信息法律了解较少,即使了解也很难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还有个别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而荒废学业。

2、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不高的原因:

2.1 学校对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不够。虽然信息化教育在中小学正在日新月异地迅速发展,但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信息素养培养问题却没有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少数学校完全用信息技能代替了信息素养,用计算机教育代替了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素养的内容片面化。

2.2 学校的信息基础不健全。虽然高等师范院校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通信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基础设施在全国各类高校中依旧处于较低水平,计算机的数量,校园网络,媒体设施,多媒体教室的拥有量情况等指标低于中国一流高校。高师学生课余时间能够检索、获取信息的场所都非常有限,而且常常是人满为患,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要。

2.3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师范专业应该开设哪些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师范信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如何,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些问题考虑不够,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是照搬理工科院校的情况,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此外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信息技术课程之间也缺少结合。

2.4 在信息道德方面缺乏教育引导。由于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纯工具和纯技术观的作用,相对师范生信息素养结构中的信息观念,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培养往往被忽略。高师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认识能力的缺乏使得他们很容易步入浏览,传播和使用垃圾信息的误区,从而严重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面对这些信息活动中的问题,学校教育的主管部门和教师缺乏对师范生在信息道德方面的引导。

五、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对策

1、利用学校教育培养高师学生信息素养。

1.1 通过课堂教育培养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高师学生多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如果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课堂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那么高师学生信息素养会得到逐渐的提升。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1.2 通过图书馆教育培养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具备足够的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充分体现了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新生入馆教育和指导,并进行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介绍等方式提高实施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动力;通过组织信息检索、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来提高高师学生利用图书情报资源的技能。

2、利用社会环境培养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

2.1 通过提高社会信息化来培养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社会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处于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环境中,高师学生在信息的选择范围、信息环境、硬件设施上都会有优越的条件,自然容易形成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程度,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

2.2 通过强化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来培养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更强调人精神意识层面上的文化底蕴、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能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要从全社会考虑,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提高全体公民信息素养,为高师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穿凿良好的人文环境。

2.3 通过健全公众网络来培养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互联网不仅仅是高师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接受信息教育的平台。网络文化、网络技术、网络普及程度和发达程度对高师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会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提高高师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建立完善的公众网络,是高师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

3、利用高师学生自身特点完成信息素养培养。

3.1 培养高师学生自我学习信念,提高自控能力。自我学习的时候,自我教育者会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有趣,有很大的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因厌倦而迷恋网络游戏或聊天等。所以自我学习者一定要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强化自控学习信念,对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是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形成习惯。

3.2 培养高师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实现信息的价值观。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庞大信息的同时,也承受着大量垃圾信息的干扰。很多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信息资源更新缓慢。这就需要自我学习者具有很强的信息辨别能力,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鉴别出信息知否具有价值,是否准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总之,大力加强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它需要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以及高师学生自身来实现信息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应该针对当前高师学生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按照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高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近而使高师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为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的目标而奋斗。

[1]P. Zurkowski.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M].U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 mation Science,1974.

[2]Dr Ilene Rockman.Selected quotation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M].The California StateUniversity,2003.

[3]马佳宏.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师的培养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1):1-2.

猜你喜欢

高师师范生素养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