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北纬33°地区小麦质量状况研究
2011-01-09尹成华路辉丽张红云胡纪鹏孙巍巍王莉莉
尹成华,王 涛,路辉丽*,张红云,胡纪鹏,孙巍巍,王莉莉
(1.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8)
2010年我国北纬33°地区小麦质量状况研究
尹成华1,王 涛1,路辉丽*1,张红云1,胡纪鹏2,孙巍巍1,王莉莉1
(1.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8)
选取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四川等5省北纬33°地区2010年高产小麦样品125份,对籽粒感官性状、质量指标、品质性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2.4%,达到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4.8%.通过试验筛选推荐了适合该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
小麦;品质;检测
0 前言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品质是小麦育种和生产的重要目标性状[1].小麦品质是小麦对某种特定用途、加工产品的适合度和满意度的综合而相对的概念,与小麦的使用目的和用途,即小麦的加工利用密切相关[2].小麦品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小麦粉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也间接地影响到农民的种粮收益[3].根据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任务规划,为配合北纬33°地区小麦大面积增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进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后加工研究室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对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5省北纬33°地区新收获的小麦开展质量调查,筛选推荐适合该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北纬33°小麦样品采集情况
2010年,共选取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四川5省北纬33°地区高产小麦样品125份,涉及5省16个市,39个小麦品种,主要有淮麦 0566、洛麦23、南农 06Y86、宁麦 13、宁麦 15、皖麦 52、襄麦55、徐麦 30、许科 1号、扬麦 16、扬麦 18、镇麦 8号、郑麦 9023、周麦 23、矮抗 58、川麦 42、川麦 43、济麦 22、绵麦 1403、绵麦 37、绵麦 45、内麦 836等系列品种.对籽粒感官性状、质量指标、品质性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
1.2 检测方法与标准
籽粒蛋白质含量采用瑞典FOSS124近红外(NIR)谷物品质分析仪测定,参照ICC标准NO.202进行.
容重按GB5498-1985《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测定.
籽粒硬度指数采用GB/T21304-2007《小麦硬度测定硬度指数测定法》测定.
湿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数采用瑞典波通公司面筋分析仪测定,参照GB/T14608-1993进行.
粉质参数采用德国布拉本德粉质仪测定,参照GB/T14614-2006进行.
拉伸参数采用德国布拉本德拉伸仪测定,参照GB/T14615-2006进行.
2 测试样品的质量情况
2.1 小麦测试样品的达标情况
本次检测的125份样品中,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的样品3份,占样品总数的2.4%;达到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的样品6份,占样品总数的4.8%,见图1.
图1 小麦达标比例分布图
2.1.1 不同地区小麦达标情况
通过对5个省小麦的达标情况进行比较,河南省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标准所占的比例最高,安徽省小麦达到优质弱筋所占的比例最高,湖北和四川两省无样品达到优质小麦国家标准(见表1).
表1 不同地区小麦达标情况比较 %
2.1.2 不同品种小麦达标情况
通过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共有3个品种的小麦样品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标准,分别是淮麦0566、徐麦30和周麦23;共有6个品种的小麦样品达到了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分别是南农06Y86、宁麦13、宁麦15、扬麦18、镇麦8号和郑麦9023.
2.2不同地区小麦质量状况
2.2.1 不同地区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性状
籽粒饱满度、硬度、整齐度、容重、千粒重等是影响小麦磨粉品质的主要性状[4].2010年北纬33°小麦样品的平均容重为(777.5±31.83)g/L,硬度指数平均值为(60.4±6.98)%,千粒重平均值为(45.60±5.79)g.不完善粒在不同地区间种植的变异系数较高,为107.93%.北纬33°地区抽样的5个省相比,河南、安徽和四川省小麦千粒重较高,与湖北和江苏省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河南和安徽省小麦平均容重较高,与其他3省存在明显差异(p<0.05);湖北省小麦硬度指数较高,与其他省存在明显差异(p<0.05);安徽省小麦不完善粒较高,与其他省存在明细差异(p<0.05)(见表2).
表2 北纬33°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性状
2.2.2 不同地区小麦样品的内在品质指标
蛋白质特性、面筋含量和质量是评判小麦食品加工品质的主要性状指标[4].沉降值是测定小麦品质的综合指标.沉降速度和体积反映了面筋含量和质量,测定值越大,表明面筋强度越大,面粉的烘烤品质就越好[5].2010年北纬33°小麦样品的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3.52±1.91)%,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27.33±4.62)%,面筋指数平均值为(69.87±23.65)%,降落数值平均值为(231.02±93.41)s,沉降值平均值为(47.2±8.75)mL.面筋指数和降落数值在不同地区间的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33.84%和40.43%.北纬33°地区抽样的5个省相比,河南省种植的小麦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降落数值较高,与其他4省存在显著差异(p<0.05),湖北省小麦的面筋指数较高,与其他4省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 3).
2.2.3 不同地区小麦样品的面团流变学特性
面团流变学特性反映的是小麦粉加水之后混合的过程中面团的物理性质,包括面团形成前后所表现的耐揉性、黏弹性、延伸性等[6].2010年北纬33°小麦样品的吸水率平均值为(56.77±4.03)%,形成时间平均值为(2.33±1.42)min,稳定时间平均值为(3.80±2.93)min,弱化度平均值为(98.8±47.60)BU,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为(307.9±148.62)EU,延伸度平均值为(146.57±26.24)mm.北纬33°地区抽样的5个省相比,河南省种植的小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较长,与其他省份存在显著差异(p<0.05);安徽省种植的小麦稳定时间较短,湖北省种植的小麦最大拉伸阻力较大,与其他省份存在显著差异(p<0.05);河南省小麦样品的延伸度较大,与其他省份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3 北纬33°小麦样品的内在品质指标
表4 北纬33°小麦样品的面团流变学特性
2.2.4 不同地区小麦单项指标达标情况
2.2.4.1 等级指标
本次检测的样品,容重达到一等以上的样品有55份,占样品总数的44.0%;达到二等的样品有26份,占样品总数的20.8%;达到三等的样品有21份,占样品总数的16.8%;四等及以下小麦有23份,占样品总数的18.4%.河南省小麦达到一等的样品所占比例最高,为73.5%;其次是安徽省,为55.0%;江苏和四川两省三等及以下小麦所占比例较高(见表 5).
表5 不同地区小麦等级比较 %
2.2.4.2 分类指标
根据小麦新标准GB 1351-2008要求,将小麦分为硬质白小麦、软质白小麦、硬质红小麦、软质红小麦和混合小麦5类.此次检测的125个样品,达到硬质白小麦(硬度指数≥60%)的为42份,占样品总数的33.6%;无软质白小麦(硬度指数≤45%)样品;硬质红小麦34份,占样品总数的27.2%;软质红小麦3份,占样品总数的2.4%;其他为混合小麦(45<硬度指数<60),占样品总数的36.8%.河南省的硬质白小麦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8.8%;湖北省和江苏省的硬质红小麦所占的比例稍高,分别为75.0%和50.0%;四川省主要是混合小麦,为61.3%(见表6).
2.2.4.3 粗蛋白质含量
本次检测的样品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GB/T17892-1999《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一等(粗蛋白质含量≥15.0%)的样品有39份,占样品总数的31.2%;达到二等(14.0%≤粗蛋白质含量<15.0%)有22份,占样品总数的17.6%;达到GB/T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粗蛋白质含量≤11.5%)的样品有25份,占样品总数的20.0%.河南省小麦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所占比例较高,安徽省和四川省小麦粗蛋白质含量达到弱筋小麦标准所占比例最高,江苏省小麦粗蛋白质含量优质达标率最低(见表 7).
表6 不同地区小麦分类比较 %
表7 不同地区小麦粗蛋白质含量比较
2.2.4.4 湿面筋含量
本次检测的样品中,湿面筋含量达到强筋小麦一等(湿面筋含量≥35.0%)的样品有3份,占样品总数的2.4%;达到二等(32.0%≤湿面筋含量<35.0%)的样品有15份,占样品总数的12.0%;达到弱筋小麦(湿面筋含量≤22.0%)的样品有19份,占样品总数的15.2%.河南省小麦湿面筋含量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所占比例较高,为44.1%;其他4省小麦样品湿面筋含量均达不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安徽省小麦湿面筋含量达到弱筋小麦标准所占比例较高,为65.0%(见表8).
表8 不同地区小麦湿面筋含量比较 %
2.2.4.5 面团稳定时间
本次检测的样品中,面团稳定时间达到强筋小麦一等(即面团稳定时间≥10.0min)的样品有6份,占样品总数的4.8%;达到二等(7.0 min≤面团稳定时间<10.0 min)的样品有12份,占样品总数的9.6%;达到弱筋小麦(面团稳定时间≤2.5 min)的小麦样品60份,占样品总数的48.0%.河南省小麦稳定时间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所占比例最高,为32.4%;四川省和安徽省小麦稳定时间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74.2%和65.0%(见表9).
表9 不同地区小麦面团稳定时间比较 %
2.2.4.6 降落数值
本次检测的样品中,降落数值达到优质小麦国家标准(即降落数值≥300 s)的样品有33份,占样品总数的26.4%.通过对不同地区小麦降落数值进行比较,河南和安徽省小麦降落数值达到优质小麦标准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7.1%和35.0%;四川省小麦降落数值达到优质小麦标准所占的比例最低,为6.5%(见表10).
表10 不同地区小麦降落数值比较 %
2.2.4.7 平均亩产
本次检测的样品中,安徽省小麦平均亩产(1亩 =666.7 m2)最高,平均亩产达到584 kg;其次是河南,平均亩产为521 kg;湖北省小麦亩产最低,平均亩产为342 kg(见表11).
表11 不同地区小麦平均亩产
2.3 不同品种小麦质量状况
2.3.1 不同品种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性状(表12)
通过对北纬33°地区不同品种小麦样品进行比较,许科1号、川麦42、济麦22等品种小麦的千粒重最高,平均值都达到50 g以上;徐麦30、矮抗58、皖麦52、洛麦23等品种小麦容重最高,平均容重都达到790 g/L以上,并与其他品种小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绵麦 37、绵麦 45品种小麦容重较低,与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p<0.05);洛麦23、南农06Y86、宁麦系列和扬麦系列品种小麦的千粒重较低,绵麦系列品种小麦的容重最低;南农06Y86、宁麦 15、襄麦 55、徐麦 30、许科 1号、扬麦16、镇麦8号、郑麦 9023、周麦23、济麦22等品种小麦的硬度指数指数高于其他品种小麦,扬麦18硬度指数最低.
2.3.2 不同品种小麦样品的内在品质指标(表13)
淮麦 0566、洛麦 23、皖麦 52、徐麦 30、济麦 22等品种小麦的粗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较高,与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南农 06Y86、宁麦13、宁麦15、扬麦18、川麦42、川麦43等品种小麦的粗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较低;南农06Y86、宁麦 15、襄麦 55、镇麦 8号、郑麦 9023、内麦836等品种小麦的面筋指数较高,与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p<0.05);徐麦 30、扬麦 16、南农06Y86等品种小麦的降落数值较高,绵麦1403、绵麦45品种小麦降落数值较低;周麦23品种小麦的沉降值最高,川麦43品种小麦的沉降值最低,并与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3.3 不同品种小麦样品的面团流变学特性(表14)
济麦22、许科1号、周麦23、矮抗58品种小麦的吸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扬麦18品种小麦的吸水率最低;淮麦0566、襄麦55、徐麦30等品种小麦的稳定时间较长,南农 06Y86、扬麦 18、绵麦1403、绵麦45、绵麦37等品种小麦稳定时间较短;南农 06Y86、襄麦 55、绵麦 37、郑麦 9023、周麦 23等品种小麦的最大拉伸阻力较大;皖麦52、周麦23、济麦22等品种小麦的延伸度较大.
3 结论
综合以上检测结果,根据国家小麦收购政策及加工企业市场需求,筛选推荐适合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和四川等省北纬33°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
河南省主要筛选硬质白小麦和强筋小麦等高产品种,如皖麦52产量较高,容重较高,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较高;许科1号、矮抗58、豫农982、济麦 22、衡观 35、金麦 8号、漯麦9号等小麦品种产量较高,硬度指数高,全部为硬质白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较高;烟农19、济麦22、衡观35、金麦8号、漯麦9号等小麦品种的面团吸水率较高;强筋小麦可选择淮麦0566、徐麦30和周麦23等小麦品种,产量高,综合品质较好.还有烟农19、淮麦0566、淮麦25、周麦 24、周麦26等强筋小麦品种:平均容重较高,产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较高,面团稳定时间较长.
安徽省主要筛选硬质白小麦和弱筋小麦等高产品种,如许科1号、郑麦 9023、济麦22、周麦 23等小麦品种产量较高,硬度指数高,全部为硬质白小麦;济麦22的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较高和面团吸水率较高;弱筋小麦可选扬麦18、镇麦8号、郑麦9023等小麦品种.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较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短,达到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还有南农06Y86、宁麦13、宁麦15、扬麦16等弱筋小麦品种: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较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短;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适中.
湖北省主要筛选硬质小麦和弱筋小麦等较高产品种,如郑麦9023产量较高,硬度指数较高,全
部为硬质白小麦;南农06Y86、宁麦13、扬麦16等小麦品种硬度指数较高,全部为硬质红小麦;个别地区南农06Y86、宁麦13等小麦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较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短,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适中、属于弱筋品种.湖北省不同地区小麦品质差异较大,可根据其生态环境选择不同品种.
表12 北纬33°不同品种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性状
表13 北纬33°不同品种小麦样品的内在品质指标
表14 北纬33°不同品种小麦样品的面团流变学特性
江苏省主要筛选硬质小麦、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等高产品种,如郑麦9023、周麦23等小麦品种产量较高,硬度指数较高,全部为硬质白小麦;矮抗58、徐麦7086等小麦品种产量较高,容重高,硬度指数较高,全部为硬质白小麦,粗蛋白含量较高;徐麦27、徐麦31等小麦品种产量较高,容重较高,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较高;宁麦13、宁麦15等小麦品种硬度指数较高,全部为硬质红小麦;南农06Y86、宁麦13、宁麦15等小麦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较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短,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适中,属于弱筋品种.强筋小麦徐麦30产量较高,容重较高,硬度指数较高,综合品质好.
四川省主要筛选硬质小麦和弱筋小麦等高产品种,硬质白小麦渝03062、内麦836等小麦品种产量较高,容重较高,硬度指数较高;07005产量较高,容重较高,硬度指数较高,达到硬质红小麦标准;内麦9号产量较高,容重较高,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都较高;个别地区绵麦37、川麦42、川麦43等小麦品种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较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短,最大拉伸阻力较大,属于弱筋品种.四川省不同地区小麦品质差异较大,可根据其生态环境选择不同品种.
[1]胡学旭,周桂英,吴丽娜,等.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J].作物学报,2009,35(6):1167-1172.
[2]孙辉,尹成华,赵仁勇,等.我国小麦品质评价与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0,17(5):14-18.
[3]欧阳韶晖,魏益民,张国权,等.陕西关中东部小麦商品粮品质调查分析[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6(4):10-15.
[4]刘爱峰,郭军庭,程敦公,等.小麦品质快速检测体系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11:93-96.
[5]魏益民.谷物品质与食品加工:小麦籽粒品质与食品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7-40.
[6]刘广田,李宝云.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目标和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2003.
QUALITY CONDITION OFWHEAT IN AREAS AT NORTH LATITUDE 33 DEGREESOF CHINA IN 2010
YIN Cheng-hua1,WANG Tao1,LU Hui-li1,ZHANG Hong-yun1,HU Ji-peng2,SUN Wei-wei1,WANG Li-li1
(1.Grain&Feed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8,China;2.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Co.,Ltd.,Zhengzhou 450008,China)
In 2010,125 high-yield wheat samples were selected from five provinces of China at north latitude 33 degrees,such as Henan,Anhui,Hubei,Jiangsu and Sichuan.The sensory character,the quality index,and the quality character of the grain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4%samples met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high-quality strong gluten wheat;and 4.8%samples met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high-quality weak gluten wheat.New high-yield,high-quality and multi-resistance wheat varieties suitable for the proper areaswere select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wheat; quality; inspection
TS 210.1
B
CNKI:41-1378/N.20111220.1501.011
1673-2383(2011)06-0050-09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1.1378.N.20111220.1501.01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0 03:01:44PM
2011-07-29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03)
尹成华(1963-),男,湖北麻城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粮油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