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SSA的中国纺织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

2011-01-09张兴国马崇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负值份额分量

张兴国,马崇启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

基于DSSA的中国纺织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

张兴国,马崇启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综合角度对纺织行业在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科学的对比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纺织行业在产业结构中的竞争力优势正在下降,在区域结构中的竞争力有从东向西转移的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东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中国纺织产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区域竞争力;竞争力评价;数学模型;纺织行业

我国的纺织行业是改革开放中最先推向市场的行业,经历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纺织大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纺织产业国际转移的加速,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竞争日趋加剧,如何使我国纺织产业在未来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实现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是每一名纺织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1].美国经济学家Daniel Creamer于1942年提出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简称 SSA),经过 Dunn(1960)、Ashby(1964)等人在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使偏离—份额分析法在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分析中得到普遍应用.与其它方法相比,SSA法不需要对权重赋值,不进行主观评价,因而具有较强的客观性;SSA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标示不同产业在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发展状态,比较竞争力的大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SSA)是在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相对静态的,无法揭示考察期内各时间分段对总体变化的贡献与影响,以及时间纬度的变化趋势.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将考察时间段作进一步细分,分析每个时间分段各区域、各产业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3],一般被用于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本文基于DSSA原理,研究纺织行业在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不同省份的竞争力.

1 数学模型的建立

按照上面的模型将i地区j省纺织行业增量分解为4部分:

(3)]表示该省在本地区纺织行业中的竞争力份额,当本省纺织行业发展速度超过本地区平均速度时此值为正,反之为负,为正时说明该省在本地区具有竞争力.

2 统计计算

以2000/2001至2010/2011各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选择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0年纱产量、布产量两项指标进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计算,并对行业分量、地区分量和竞争力分量数据分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及10年分别累加,累加计算结果如表1、表2所示.为节约版面,各省份年度数据没有列出

表1 纺纱行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数据表Tab.1 Spinning industry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data sheet 104t

表2 织造行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数据表Tab.2 Weaving industry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data sheet

3 结果分析

3.1 纺纱行业

从行业分量数据看,从2001-2010年间,仅有2001年和2008年2个年份出现负值,其余年份均为正值,累加数据均为正值,说明纺纱行业在过去10年中竞争力优势明显,对我国GDP有明显拉动作用.

从地区分量数据看:东部地区2001-2005年为正值,地区优势明显;2007年开始转为负值,2006-2010年累计也为负值,说明在这5年中,纺纱行业在东部地区的区域优势逐渐丧失.中部地区2001-2005年间仅2002年为正值,其余年份均为负值,累加也为负值;到2006年转为正值,之后只有2010年出现负值,但2006-2010年5年累加为正值,说明中部地区纺纱业经历了10年发展后逐渐拥有了区域优势.西部地区2001-2010年中,只有2007年和2009年为正值,其余年份均为负值,累加值也为负值,说明西部地区的纺纱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偏慢,目前还不具有区域优势.

从竞争力分量数据看:东部地区竞争力优势明显的省份是山东、福建和浙江3省,其中山东省在10年中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福建省在2001年、2005年和2007年出现负值,但5年累计和10年累计均为正值且数值较大,说明其竞争力虽有小的波动,但是竞争力优势还在逐渐加大;浙江省2001-2005年5年累计为负值,2006-2010年5年累计为正值,说明其竞争力在提升;江苏省2001-2005年5年累计为正值,2006-2010年5年累计为负值,10年累计为负值,说明其竞争力优势已经逐渐丧失.中部地区竞争力优势明显的省份是河南、江西和湖南.西部地区则为四川和重庆,新疆在2001-2010年10年间仅2005年和2007年为正值,其余年份均为负值,说明其发展速度低于地区平均速度.

3.2 织造行业

从行业分量数据看,2001-2005年中2002年和2005年为负值,5年累加为正值,2006-2010年中2007-2009年为负值,5年累加为负值,说明织造行业的发展速度正逐渐变慢,其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从地区分量数据看,东部地区2001-2005年仅2002年为负值,5年累加为正值,区域优势明显;2006-2010年中2006、2009和2010年均为负值,5年累加接近于零或为负值,说明东部地区织造业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中部地区2001-2005年累加为负值,2006-2010年累加为正值,说明织造业在该地区正在获得优势.西部地区则一直为负值,说明织造业在该地区还没有获得快速发展.

从竞争力分量数据看,浙江、山东、河北和福建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力优势.其中浙江、山东两省虽有震荡,但5年累加数据呈上升势态;河北由负转正,竞争力呈上升势态;而福建则有小幅度下滑.

4 几点建议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构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将产业竞争力分解为全国分量、行业分量、地区分量和竞争力分量.运用该模型对我国各省份纱产量和布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变化状况,证明该模型用于评价某一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是合理可行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区域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东部地区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业升级,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品牌服装与高附加值纺织品为重点,抓住对行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的新材料应用、新技术开发、品牌经济推进等关键环节,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快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合理转移,东部地区要率先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4-6].

(2)中部地区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新为中心,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动企业兼并联合重组,进一步促进优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骨干企业做精做专.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为主线,紧紧依托内需市场,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突出发展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业,改造提升棉纺织和化纤等传统产业,高起点适度发展印染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群链式发展.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中部纺织产业.使纺织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

(3)西部地区要抓住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梯度转移的机遇,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优势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产业集群和承接转移为重点,提高纺织工业对城乡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从整体上提升西部纺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1]杜钰洲.破旧立新任重道远[J].中国纺织,2011(2):30-32.

[2]李岩.广东省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106-109.

[3]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1):55-58.

[4]杨文举.我国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3):166-167,189.

[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EB/OL].[2010-07-02].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3287451.html.

[6]杨纪朝.纺织行业现状与发展分析[J].棉纺织技术,2011,39(1):2-5.

[7]段 姗,宁建荣.浙江纺织业发展情况及对策研究[J].纺织导报,2011(2):14-16,18.

Evaluation model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based on DSSA

ZHANG Xing-guo,MA Chong-qi
(Shool of Textiles,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DSSA);regional competitiveness;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mathematic model;textile industry

TS101.1;F407.81;F424.1

A

1671-024X(2011)06-0081-04

The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DSAA) is adopted to make a scientific comparison 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extile industry in different areas and different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In accordance to the evaluation,it makes a conclusion: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extile industry is decreasing in the total industrial structures,meanwhile,the competitiveness of textile industry has emerged the transferring tendency from eastern to western areas.Based on it,it puts forward the ad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es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areas.

2011-07-26

张兴国(1975—),男,硕士研究生.

马崇启(1964—),男,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tjmcq@tjpu.edu.cn

猜你喜欢

负值份额分量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首次实现供给全国负荷的50.4%
石油过剩:一桶油如何突然跌至负值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回味暑假生活,看看动物小伙伴们的表现
一物千斤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什么是IMF份额
父母只有一人留遗嘱,效力如何认定?
基于FFT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分量实时跟踪监视
促进物理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