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某金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对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
2011-01-09亢红涛
亢红涛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洛阳 471002)
豫西某金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对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
亢红涛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洛阳 471002)
通过对该金矿区构造、岩浆岩分析研究,认为区内多期次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使金元素在有利的场所富集,只要构造—岩浆条件有利,均可形成矿床。得出金矿床是直接受拆离断层控矿的矿床类型,燕山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是本区金、银及多金属矿床形成的热动力条件和矿质热液来源。
构造;岩浆活动;控制作用;矿床
1 地质概况
豫西某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块南缘熊耳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中东段,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区Au—Ag地球化学异常区。区内古老变质岩系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宇太华群高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和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质火山岩系。该区为一科迪勒拉式变质核杂岩构造,太华群地层及侵入其中的辉绿岩、变辉长岩脉及燕山期岩浆岩构成核杂岩,盖层为熊耳群火山岩。二者之间形成滑脱拆离断层,对本区矿床形成和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宇太华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少量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分布在洛宁山前断裂北侧卢氏—洛宁盆地和现代沟谷中。
2 构造
自太古宙以来,该区历经多期次强烈的构造运动,中生代之前,本区主要受华南古板块的俯冲,以南北向挤压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带和基底褶皱。中生代以后,华南与华北两板块在三叠纪早期沿商南—丹凤断裂完成焊接,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和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界线发生的多期滑脱拆离断层构造[1]。
2.1 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
华北古板块南缘在经历印支期强烈的碰撞造山进入燕山期之后,由于应力的松弛释放,本区已处于一个新的构造演化阶段,即以拆离—变质核杂岩和断陷盆地为特征的伸展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区内小秦岭、崤山、熊耳山等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
熊耳山变质核杂岩[2]呈北东东向长垣状分布在熊耳山的北坡,由三大单元组成(见图1):变质核由太古宇太华群深变质岩系的高级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组成结晶基底,还发育有太古宙侵入的零星超铁镁质岩及变辉长岩体;局部零星出露元古代侵入的辉绿岩脉及晚元古、早古生代侵入的闪长岩岩株;东部有大片侵入的燕山期花山花岗岩体等。核杂岩体顶部由滑脱拆离断层把基底与盖层分隔开来;盖层为变质程度相对较轻的熊耳群火山岩系。熊耳山北坡变质核杂岩与盖层间的接触关系,均为拆离断层接触,主要形成区内南、北、西滑脱拆离带。
图1 熊耳山北坡变质核杂岩与主要滑脱拆离断层示意图Fig.1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nd main detachment fault in Xiongershan
在区域东部地区,沿熊耳群与太华群接触带两侧的次级拆离断层极为发育,产状平缓,青岗坪金矿区的矿体即是受次级的滑脱拆离断层带控制。
沿拆离带层间破碎带普遍可见后期热液蚀变现象,局部可见强烈的硅钾交代和多金属硫化物矿化,是本区内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
2.2 褶皱构造
太华群结晶基底,经过多期构造的改造,至少保留了两期构造形迹❶王志光等,华北地块南缘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1997。:第一期褶皱以太华群原始层面被轴面片理、片麻理置换为标志,出现许多无根褶皱和强塑性流动褶皱;第二期褶皱是第一期褶皱时形成的片理、片麻理再褶皱形成南北向倾伏向形和背形构造。二者共同组成两期同向叠加的褶皱。
2.3 断裂构造
本区经过长期复杂的变质、变形作用的改造,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和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表现为规模大、数量多、活动时间长、与成矿关系密切等特点,按走向分为四组:
近东西向断裂构造 是本区最古老的、长期活动的断裂,它们与华北板块和秦岭褶皱系的分界线平行,为洛南—栾川、卢氏—马超营[3]等深大断裂带北侧的次一级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太古宙基性—超基性岩体的侵入活动,以及中元古代的火山活动。
近南北向断裂构造 本区不太发育,仅出现在熊耳山区东西两端,它们最初发育于太华群地层褶皱的晚期,平行于南北向背、向形构造轴向,并被呈南北向带状分布的小型变辉长岩和超铁镁质岩体(脉)所充填;中生代的活动主要是沿南北向断裂带发育北东—北北东向含矿断裂。
北东向断裂构造 为本区最发育的一组断裂构造,经历多期活动,与本区金、银、多金属等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平面上有等距性分布的特点,自西向东依次是蒿坪沟—沙沟含矿构造带,龙王庙—岳坪沟含矿构造带、上宫—七里坪含矿构造带、青岗坪—大木厂含矿构造带。本矿区就位于青岗坪—大木厂含矿构造带中。
北北东向断裂构造 是中生代才发育形成的断裂,与区域伸展构造运动有关,局部地区也可成为重要的赋矿构造。如铁炉坪大型银矿床、小池沟中型金矿床的主体即赋存于这一方向的破碎蚀变带内。
3 岩浆岩
本区岩浆活动具多期次、多类型的特点,集中形成于太古宙、中元古代和中生代三期。
太古宙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早期广泛的基性—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的喷发作用和超基性岩的侵入活动,岩石遭受后期强烈的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后,已变质成为各类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混合岩类,晚期伴随有一系列的基性—超基性岩脉(体)的侵入。
中元古代岩浆活动以熊耳群火山岩的大面积裂隙式喷溢为主,之后伴随一些中基性—酸性岩脉的侵入,如区内广泛侵入于太华群地层中的辉绿岩、辉绿玢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
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是本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岩浆活动,按岩体的大小和岩相分为两类:深成相重熔型花岗岩岩基(花山岩体、金山庙岩体和五丈山岩体等)和浅成相同熔型花岗斑岩类小岩体及其伴生的隐爆角砾岩体(筒)等,它们对本区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4 矿产地质特征
熊耳山北坡矿产种类繁多,金属矿产有金、银、钼、铜、铅、锌等,非金属矿产有水晶、萤石、大理石、蛇纹石等。其中以金、银、铅、钼找矿远景为最好,是重要的黄金产地之一。
纵观整个熊耳山北坡金、银、多金属矿点及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组合规律,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就地域而言,以瓦庙河向形构造轴部为界,东部主要为金矿点,分散流异常以Au、Ag和高温元素组合为主;西部以银铅矿点为主,分散流异常为Ag、Pb、Zn等中低温元素组合。
二是就构造控制作用而言,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带控制了大部分主要金银矿区(点)和矿化异常的分布。熊耳山西段控矿构造以陡倾斜断裂为主,矿产主要有:Ag、Pb、Au,主要矿床有铁炉坪、蒿坪沟等;熊耳山中东段洛店—黄沟林场以拆离断层控矿为主,主要矿产Au、Ag等,如陆院沟金矿;东段是以祁雨沟金矿为代表的爆破角砾岩型。
本区内,拆离断层是控制主要金银矿区(点)分布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区域东部一带,这种因素最为明显,拆离带由数条大致平行的宽度0.5~3 m的低角度断层组成,断层之间的距离50~200 m不等,是金矿形成的主要控矿构造。
三是就赋矿地层而言,一般认为,太华群地层为区内金矿形成的有利层位,区内众多的金、银、多金属矿区产于太华群片麻岩中,熊耳群也是区内金银矿床的赋矿围岩,上宫大型金矿床、全包山小型金矿、陆院沟金矿带等,即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中。
燕山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给本区金、银及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热动力条件和矿质热液来源。
5 结论
综上所论,该矿区的控矿因素如下:
(1)太华群地层是区域众多金矿床的赋矿围岩,一般认为,太华群地层为区内众多矿床的初始矿源层。多期次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太华群地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构造、岩浆热液将金元素运移至有利构造场所富集成矿。
(2)与太华群和熊耳群主拆离断层带近平行的次级拆离断层,在矿区内广泛发育,呈脉群状分布,主要集中在主拆离带两侧500 m范围内,拆离断层与片麻理和熊耳群层面产状基本一致,也可称为层间破碎带,它们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本区矿床是直接受拆离断层控矿的矿床类型。
(3)矿区北部紧邻花岗岩体,本区矿床的形成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岩浆活动给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来源。
[1]张国伟.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J].中国科学:B辑,1995(9).
[2]高光明,彭恩生,等.河南熊耳山北坡西段的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J].中南大学学报,1993(5).
[3]李保亭.马超营断裂地球化学特征与纸坊店钼多金属矿床控矿地质条件和成因浅析[J].甘肃科技,2008(11).
Controlling Role of Formation of Deposits by Magmatic Activity and Gold District Structure
KANG Hongtao
(The6th Brigade,Geoglogical and Mineral Resources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 of Henan,Luoyang,Henan471002)
Through the study of magmatic rock and gold district structure,the author believes the gold elements enrich in favorable places by local multi-stage tectonic-magmatic activity may be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as long as the structure - magmatic conditions are favorable.Gold deposit is directly controlled by the detachment fault deposit.Yanshanian large- scale magmatism is thermal power condition and mineral hydrothermal sources of gold,silver and polymetallic deposits.
structure;magmatic activity;control effect;deposit
P618.51
A
1671-1211(2011)03-0194-03
2010-11-10;改回日期:2010-11-16
亢红涛 (1971-),女,工程师,地质专业,从事地质找矿及相关工作。E-mail:515983036@qq.com
于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