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善尽美尽年华——英年早逝的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
2011-01-08文◎赵赓
文◎赵 赓
尽善尽美尽年华
——英年早逝的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
文◎赵 赓
苦中求学的童年
在山东省诸城、莒县、日照三县的交界之处,坐落着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北杏村。1898年6月14日,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的王尽美在这里诞生。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低矮潮湿的茅草房便是王尽美一家人栖息之处。除了种的田地外,连这破旧的小屋也得靠打租,王尽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佃农家庭。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又名烬美,字灼斋,出生前4个月父亲已撒手人寰,原本就饥寒交迫的家庭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家中只剩下祖母、母亲和尽美这孤寡老幼三口人。为了生存,祖母不得不到地主家做帮佣,母亲则租种地主家的几亩薄地操持农事,晚上就用棉花纺成线,抽空拿到集市上去卖,贴补家用。
但这也只能糊口。如此窘迫的生活,王尽美根本不可能去上学。直到他8岁那年,母亲得知本村有地主为自家儿子办家塾,请了一位教书先生,想找一个年龄相仿的孩子陪读。母亲为儿子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聪明伶俐的尽美年纪虽小,但他深知这一机会来之不易,便扎实刻苦地学习,课背如流,成绩更胜一筹。尽管因此受到地主的妒忌,学习受到干扰,尽美仍然暗自用功,如饥似渴地学习,甚至晚上回到家,还将蓖麻仁子串起来点燃作灯或借助月光读书。成绩优秀的王尽美受到了地主的责备,但也受到了塾师的夸赞。然而,好运不长,不到一年时间,地主的儿子暴病身亡,尽美不得不辍学在家。
但,求知的渴望却并未消止。辛亥革命后,北杏村办起了初级小学,12岁的王尽美终于得以走进学堂。他一边种田一边上学,品学兼优,“自幼砥砺学行,四书没读完,就能作议论”,深受师生们的同情,学校还免去了他的全部学费。初小毕业后,尽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枳沟镇高级小学。尽管离家很远,他仍然来回走读,每天早出晚归。冬季的刺骨寒风,夏日的倾盆大雨,从未影响他求学的脚步,条件的艰苦也更激发他勤奋学习,积淀成他坚忍不拔的品性。在高小读书时,尽美才思敏捷,已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了。在亲友们资助下,王尽美总算勉强地读完高小。
知识的钥匙打开了王尽美纯洁的心扉,辛亥革命后的民主思想则给了他政治上的启蒙。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和辛亥革命的信息与思想已经渗进了偏远的山村。通过老师的讲解、进步书刊的阅读,先进的思想似春风化雨滋润着尽美的心田。悟性极强的他认识有了飞跃,由要为穷人“换命”的想法上升为救国救民。他感觉到国家和世界已处在一个变化的转折关头,于是决定去省城济南继续上学,探求真理,做一个于国于民都有用的人。
◎王尽美等同志创办的报纸和刊物
从爱国青年到马克思主义者
1918年初夏,王尽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时的师范学校不仅不用缴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离家赴省上学的前夕,尽美思绪万千,改天换地、救国救民的激情在胸中奔涌,他不禁研墨挥笔,成诗一首:
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
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乔有,山名,即南岭,下同)
带着如此鸿鹄之志,王尽美踏上了革命征途。进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之初,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读书上,希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厚厚的书本并没有给予答案和启迪,他渐渐失望,彷徨。而正在此时,“五四”运动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开了尽美困惑的心扉,他顿然开朗,立即从书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运动的洪流中。他成了学生中的积极分子,还被选为山东省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带领同学走出学校,到济南城乡街头,在民众中进行反帝爱国的宣传讲演,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他还前去北京,与北京国立8所院校的学生会联系工作,被吸收为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通讯会员,并结识了李大钊。
“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此后进步思想界的主流。在山东,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便是王尽美等人。1920年下半年,王尽美和邓恩铭、王翔千等人在济南创办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山东省最早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秘密革命团体。在研究马克思学说的过程中,从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王尽美看到了人类最壮观最美好的社会。他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并逐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他的心胸开阔了,希望的火花在心中闪耀。1920年11月,王尽美等又发起筹建以“新思潮互相砥砺”为宗旨的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出版半月刊《励新》。一篇篇饱含马克思主义哲理、激励人心的文章,深深撞击和启迪着山东广大群众的心灵,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通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励新学会,王尽美团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知识分子,并加强了同北京、上海等地共产主义者的联系,为创建山东党组织在思想上、组织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在李大钊等人的帮助和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同志的不懈努力下,山东建党的时机日趋成熟。1921年初,济南共产主义小组诞生了,成员有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庄龙甲、王复元等5人。从此,齐鲁大地升起了一面旗帜。这年春天,山东反动政府以宣传过激思想的罪名,勒令取缔“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仍在王尽美的领导下,秘密开展活动。
中共“一大”代表中的“济南名士”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积极准备,伴着所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共同而迫切的心愿,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机到了!
1921年7月,王尽美收到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邀请信,他心潮澎湃,立即同邓恩铭一道遵期赶到上海。来自7个地区、代表全国50多名中共党员的参会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曾是湖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的董必武后来在《忆王尽美同志》中如此忆述当年的济南代表王尽美:“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几经辗转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犹如在雾霭沉沉的黑夜中燃起一盏明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年轻的王尽美也因而在革命的道路上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参加党的“一大”,在他的人生旅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他满怀激情,将自己的名字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取“尽善尽美”之意,并赋诗一首以言志——《肇在造化——赠友人》:
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
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
字里行间,涵濡着王尽美要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乃至献身的宏图大志。
中共“一大”之后,满怀信心与希望的王尽美回到山东,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宣传党的纲领,并根据纲领中的有关规定,在党中央派来的代表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共山东区党支部(后改为中共山东地方执委会),王尽美任书记。在王尽美的领导下,济南铁路沿线一带青岛、张店、淄博、潍县、益都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各项革命工作的迅速开展。
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王尽美同张国焘、邓恩铭、柯庆施、高君宇等受中共中央指派,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对中国革命非常关心的列宁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亲切接见了中国代表团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产业工人代表,王尽美亦在其中。会后,他与其他代表一起在苏联参观、学习,并参加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半年之后回国。此次参观学习,更加丰富了王尽美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了其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此后,王尽美便脱离了学校的学生生活,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独秀、张国焘、李达、邓中夏、蔡和森、施存统、张太雷、王尽美等12人出席会议,代表全国195名党员。会上,王尽美等将共产国际远东会议精神作了汇报,并着重传达了列宁对中国革命的指示。会后,王尽美留在北京出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负责职工运动工作,并与邓中夏、毛泽东等人一起,制定《中国劳动法大纲》。这一大纲,成为这一时期党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而此时的王尽美,更在第一次工运高潮中挑起领导北方工人罢工的重担。
工人运动的旗手
在党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起,至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止,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这次工运高潮持续13个月之久,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其中,安源煤矿罢工、京汉铁路罢工、开滦煤矿罢工规模最大。而开滦煤矿罢工的前奏,是山海关京奉铁路工人罢工。王尽美正是山海关京奉铁路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开滦煤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扛起了北方工人运动的大旗。
山海关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又是京奉铁路的枢纽,地理位置极其重要。1920年代初,山海关已有数千名产业工人,其中京奉路山海关铁工厂的工人最多。这个厂以中英合资为名、英国独占为实,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生产铁路桥梁工厂。
厂里工人长年深受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封建把头的重重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于这里群众基础好,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和北方党组决定:在北方,以山海关为重点,包括唐山、秦皇岛、开滦五矿在内发动一次政治经济大罢工,掀起北方工人罢工的高潮。1922年8月,在北方党组织的统一安排下,王尽美作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代表,派往山海关,领导此次工人罢工。
身负重任的王尽美到山海关后,便住在一位老工人家里,并以铁工厂徒工的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当务之急,便是教育工人,发动工人。在此之前,山海关已建立了山海关京奉路工友俱乐部,王尽美便首先与工人俱乐部取得联系。白天,他与工人一起进厂干活,手脚勤快,不嫌脏累。一有空闲,他就与工人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疾苦,并恰如其分地做些宣传工作。这样,王尽美很快与工人打成一片,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晚上,他就到工友俱乐部开办的夜校给工人讲课,以学习文化为掩护,宣传革命道理。
经过调查,王尽美发现,山海关铁厂里的工人为了自我保护结成许多帮派,而封建把头也借机挑拨是非,这些严重阻碍了工人的团结。不解决帮派的问题,就无法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王尽美认为,首要的工作就是启发工人,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于是,他便在工人夜校里讲课时,启发工人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级,他说:“不但一个厂的工人不应该分帮分派,还应该团结秦皇岛、唐山、长辛店、郑州的工人,这样工人才有力量。天下的劳苦大众都是一样受资本家压迫的无产阶级,只有整个阶级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实力雄厚的资本家阶级。”王尽美循循善诱的讲解,使工人们茅塞顿开,认识到帮派思想的局限和危害,逐渐放弃了帮派观念,铁工厂的工人们真正开始团结了起来。
在王尽美的组织下,工人们积极行动,很快,山海关铁工厂的工人队伍形成了。工人们的觉悟提高了,罢工的时机也成熟了。1922年10月3日下午,几百名愤怒的工人打开铁工厂的大门,涌上街头,王尽美则带领一些工人在外面接应,两股力量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工人高举着一条书有“争取自由平等”字样的横幅标语,这正是工人们的心声!游行队伍一路高呼着“劳动神圣”、“从此打倒奴隶制”等口号,在纠察总队长的指挥下,秩序井然地在山海关的城街上走着,他们的吼声唤醒了这座古城,也唤醒了昏睡中的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山海关的工人们第一次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罢工期间,王尽美废寝忘食,一刻也没有耽闲,又是组织游行,发表演说,又是同俱乐部委员们商量解决罢工中出现的问题,还亲自出面对付厂方派出的“说客”。他常常彻夜不眠地撰写关于当天罢工的文章,第二天一早就发出去,使全国及时了解山海关工人罢工的情况。为了披露实情,揭露铁路局的虚伪面目,争取全国各界人士对罢工的支持,王尽美还亲笔起草了山海关工人《罢工宣言》。这篇文章将罢工原因书写得淋漓尽致,使人读罢为工人悲惨的生活椎心泣血,义愤填膺,因此在报上发表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同情与关注。长辛店、江岸、唐山等地的工人组织,如京汉铁路总工会和开滦煤矿工人俱乐部等都纷纷发表通电表示支援。
工人的罢工,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见软说硬拉都不成,京奉铁路当局便以拖延时间来消磨工人斗志,加重工人生活困难来逼迫工人复工。在敌人的拖延下,罢工进入艰难阶段。对此,王尽美一面组织救济困难职工,号召共渡难关,并继续给工人们讲当前形势、罢工的意义;一面则决定,要采用激烈的手段迫使铁路当局尽快答复工人提出的条件。他召集一些工人积极分子开会,经过研究,大家一致同意:卧轨截车。
9日清晨,1000多名工人团结一心,步履沉重地走向山海关火车站。在俱乐部委员们的带动下,全体工人齐刷刷地俯卧在了铁轨上。火车呼啸而来,近了,近了,而卧在铁轨上的工人却纹丝不动,哪怕火车头拼命反复地吼叫催促。终于,在距卧轨工人仅有十几米远的地方,火车刹住了。很快,一列列火车如望不到头的长龙瘫倒在铁轨上。
关内与关外相通的咽喉卡住了,南北交通的主动脉堵塞了。此次大罢工,致使京奉铁路断绝交通达4个小时。天津铁路局不得不同意了工人提出的条件。持续了9天的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大罢工,在王尽美的领导和组织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工人们奔走呼号,庆贺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争取到的权益。10月13日,工人俱乐部宣布复工。山海关铁工厂的罢工,是京奉铁路工人第一次大罢工,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之后,王尽美又有力领导了秦皇岛码头工人罢工和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政府以沉重打击,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风雪交加之中,王尽美告别了山海关的战友,按党中央的指示回到了山东,重新任中共山东省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负责山东党的工作,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团结斗争。
英年离世的遗憾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10月,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王尽美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以国民党山东代表的身份,于1924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他深知责任重大。在国民党“一大”会议期间,王尽美认真按照党中央要求去办,积极帮助国民党中的左派分子,支持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并与反对国共合作的右派分于作坚决斗争。他那富有才华的言谈,沉稳而又充满活力的举止,引起孙中山的注意与赏识,两人在交谈中建立了友谊。
国共合作实现后,我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创立和发展地方组织,汇聚全国力量,开创了反对列强反对军阀的革命新局面。大会结束后,王尽美返回山东,为建立和扩大统一战线呕心沥血,不但使山东国共合作健康发展,还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壮大了党的组织,使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得到蓬勃的开展,在齐鲁大地擎起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大旗。
然而,长期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王尽美严重透支身体,患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但为了党和革命事业,他置个人生命安危于不顾,仍奔走于济南、淄博、益都、潍县、青岛等地。1924年12月,孙中山北上,从广州到上海经日本长崎抵达天津。还在山东的王尽美闻讯,即刻赶去天津谒见孙中山。两人相逢,激动万分,共叙离别之情,并对当时的世势和工作进行交谈。在谈到山东国民会议运动的情况时,孙中山以个人名义委任26岁的王尽美为国民会议宣传员特派员,在山东宣传与筹备国民会议,并授予盖有“孙文之印”的委任状。王尽美郑重地接过委任状,望着孙中山期待的目光,他心潮汹涌。他深知国民会议的重要,也更清楚以孙中山特派员身份从事国民会议的宣传工作将给党的事业带来更多的有利条件,因此不顾病痛,更加忘我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1925年1月,王尽美赴上海出席中共“四大”之后,因疲劳过度而吐血晕倒,不得不入院治疗。时值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他毅然出院,抱病赶赴青岛,联系群众,开会演讲。在他的艰苦努力下,迅速成立了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2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王尽美为委员,并与邓恩铭等人一起领导了胶济铁路全线和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迫使日本资本家签订了9项复工条件,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取得了工人罢工斗争的节节胜利。
王尽美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无暇顾及身体,连日吐血,终于卧床不起。他不得不遵照组织建议于1925年6月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莒县北杏村静养。肺结核病不仅需要及时的药物治疗,还要加强营养,充分休息。可这些对王尽美的经济能力而言,根本做不到。中共山东地方组织非常关心,在经费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每月送去20元钱,作为王尽美生活和治疗的费用。
自离家以来,此次是王尽美与家人在一起最长的时间,却也是最后的相聚。在家里住了1个月左右,虽然母亲、妻子竭尽全力照料,无奈小小村庄缺医少药,王尽美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全家人手足无措。王尽美自知来日不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最牵挂的还是未竟的事业!青岛的工人运动虽已复兴,却又遭到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镇压,因此,他坚持再回青岛。
1925年7月,在母亲陪伴下,王尽美前赴青岛。临行前,他抓住两个儿子的手摇了又摇,哽咽无语,此次离别,可是生死之别啊!到青岛后,母亲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把王尽美送进了医院。此时的王尽美已骨瘦如柴,肚子板硬,时常大口大口地咯血。探病的同志,无不心如刀割,强忍泪水。但在同志们面前,王尽美从不谈自己的病情,却总是关心党的工作,鼓励同志们努力干革命,他说:“我是不行了,你们好好为党工作吧!我万想不到会死在病床上。”临终前,王尽美请青岛市党组织的负责同志笔录了他口述的遗嘱。在遗嘱中,他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情恶化,与世长辞,炽热的心停止了跳动,年仅27岁。生命如此短暂,而革命生涯却长达10年的王尽美,践行了他的心中所向——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尽善尽美尽年华。
王尽美,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代表,参与中国共产党和山东党组织的创建,组织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积极建立和发展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为了党的事业,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英年憾逝。正是这份对党的赤子丹心与执着信念,王尽美短暂的人生光影将恒久闪耀。
◎青年时代的王尽美
【责任编辑/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