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实证分析

2011-01-03陈双喜戴美虹

关键词:服务业贸易部门

陈双喜,王 磊,戴美虹

(1.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2.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 110036)

【经济理论与应用】

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实证分析

陈双喜1,王 磊2,戴美虹1

(1.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2.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 110036)

首先简要分析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然后重点测算近十年来我国服务业整体及内部各个部门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从整体和各个部门来看,我国服务业目前属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目前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尚不明显。

服务业;第三产业;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G-L指数;MIIT指数;实证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服务贸易总协定》正式生效以后,国际服务贸易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向前迈进,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在一些发达国家,其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但目前有关服务贸易的理论尚缺乏系统性,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果更是不多。

一、文献综述

当前,国外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成果主要有:Hoen(1999)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一些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在产品和服务上均具有显著的产业内贸易特征;Gert Jan Linders(2001)对1996年OECD组织中的“G7”国家进行了服务贸易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这7个国家的服务贸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产业内贸易组成,而且服务业内部除了“个人、文化与娱乐”部门以外,其他部门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在0.6以上。Hyun-Hoon Lee和Peter Lloyd(2002)利用OECD和Eurostat(欧盟统计局)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分析了 20个 OECD国家1992—1996年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计算得出这些国家在此期间的平均G-L指数为0.73,而且多数国家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非常稳定。

随着我国产品和服务业规模的扩大,也催生了一些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的文献,主要有:郑传均、宋志航(2004)依据新贸易理论中涉及产业内贸易的内容,对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要素禀赋、金融服务业的规模经济、金融业的市场开放度对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均有积极影响。曾国平、胡新华、王晋(2005)对我国服务业整体和内部各部门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服务业整体、内部各部门均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贸易模式;我国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尚不明显,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我国服务业横向产业内贸易仍然不够突出[2]。李伍荣、余慧(2006)对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目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下、国际竞争力不强的结论,并且认为提高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是提升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3]。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97年至2007年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997年的245.0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 216.5亿美元(见表1),而进口额也从277.25亿美元增加到1 292.6亿美元(见表2),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17.86%和17.03%。从进口额和出口额的比较来看,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存在逆差(见表3)。1997—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年平均值为66.3亿美元,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逆差正在逐渐缩小,特别是2007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9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由此也可以推测,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很有可能继续缩小。具体来说,出口方面:服务出口主要依赖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新兴服务业出口比例很小。除个别年份外,三大传统服务部门出口总和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在85%以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代表知识、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出口所占份额却极小。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比重一直在缓慢增加,但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变化趋势不明显。进口方面:从进口份额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份额最大的三大部门依次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进口部门的总和在大多数年份都占到了80%以上。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增长最为迅速。

表1 1997—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 亿美元

表2 1997—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 亿美元

表3 1997—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 亿美元

另一方面,复杂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也对我国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我国服务贸易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进出口增幅分别为-4.5%和-2.5%的负值;而受2001年入世的推动又达到了历年的新高,分别为18.1%和19.7%。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起伏还是比较大的。另外,与货物贸易的发展状况相比较,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还十分缓慢。由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互制约的,如果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发展不平衡,那么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将受到极大制约。所以总体来讲,我国服务贸易虽正在稳步发展,但发展形势还依然严峻。

三、实证分析

1.指标说明

本文选取我国1997—2007年的服务业贸易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并采用BPM5分类方法来处理数据。虽然目前国际上多数经济学家推崇使用覆盖面较广的 GATS分类方法①GATS给出的服务贸易定义是建立在对其分类的基础上的。由GATS给出的定义,可以总结出服务贸易主要包括4种交易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但它只是在WTO中提出的为服务贸易谈判提供方便的分类目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类方法[4]。实际上从实用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使用BPM5的分类方法,因为GATS的分类方法过于笼统,其数据实际上很难获得。所以,本文最终采用BPM5分类方法,并对其稍作调整,将服务业数据分为10个组成部分:(1)运输;(2)旅游;(3)通讯服务;(4)建筑服务;(5)保险服务;(6)金融服务;(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9)电影、音像;(10)其他商业服务。

为了揭示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本文主要通过运用Grubel-Lloyd公式和Brulhart(1994)提出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来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实证研究。

(1)静态指标——G-L指数。G-L指数(Grubel和Lloyd,1975)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测算产业内贸易的方式,这种计算方法目的在于衡量产业内贸易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本文将运用G-L指数来衡量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水平。其指数公式为

式中:Bi——产业内贸易指数;

Xi——i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

Mi——i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

由式(1)可以看出,Bi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于1,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因为这时该部门的进出口相等;越接近于0,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因为这时该部门只有进口或者只有出口[5]30-35。

在计算出各个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之后,可以对整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计算,有以下两种方法:

式(2)为不加权算法,对结果直接求平均值;式(3)为加权算法,对各个部门的测算结果再根据其所占比重进行加权。权数代表的是各个部门在整个产业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即在整体服务业出口中的重要性,相对出口量小的部门相应地对整体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影响较小。可以看出,加权算法更能体现出产业内贸易水平的真实状况。

G-L指数是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静态指标,不同时期的G-L指数并不能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化给出指示。因此,只是简单地运用G-L指数来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是不全面的,是有可能隐含严重错误的,因为如果一国产业进出口同比例增长,则G-L指数就会失效。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还要同时引入另外一个测算指标,即作为动态指标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

(2)动态指标——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该指数跟G-L指数不同,G-L指数是对一定时期的存量进行测算,而这种方法是基于贸易流量来衡量产业内贸易变化的[6]。其公式为

在式(4)中,假设Xit、Mit分别表示t时期的出口和进口,则相应的Xi,t-n和Mi,t-n分别表示t-n时期的出口和进口,于是ΔXi=Xit-Xi,t-n,ΔMi= Mit-Mi,t-n。该指数的取值为[-1,1],若 ΔX>ΔM,则MIIT>0,反之亦然。Brtilhart指出,若某行业的,表示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表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即MIIT越接近于0,表示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于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所提供的我国服务业各项数据(见表1、2),并通过以上指标对1997—2007年我国服务业整体及各个部门的进出口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静态结果(基于G-L指数) 亿美元

2.测量结果

(1)静态测量结果

从以上静态分析结果来看,我国服务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历年来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说明这些部门还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的贸易模式;保险服务、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表明这些部门目前主要的贸易模式为产业间贸易;其他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随年份增长都有较明显的变动,如运输和通讯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自2000年以后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近几年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起伏不定则是金融服务和电影、音像部门历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主要特点。

考察服务产业各部门数量可以看出,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2000年之后产业内贸易部门的数量明显高于2000年之前,即越来越多的服务部门呈现出向产业内贸易方向转变的趋势。对比考察整个行业的加权平均指数和未加权平均指数,可以看出未加权平均指数普遍比加权平均指数低。可见,如果只采用未加权指数来衡量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会使结果被低估,所以将各部门的权重考虑在内还是很重要的。单独考察加权平均值,可以看到其数值在起初呈上升趋势,2001年后则开始下降,2004年起又开始上升,2007年达到历史新高0.79,表明近年来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在总体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而产业间贸易的比例在减少。

下面再把G-L指数分成4个不同的区间来考察,分析不同时期产业内贸易指数在不同区间中的比例,研究行业分布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内贸易指数各区间的行业数量分布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如上所述,2000年以后整个服务行业产业内贸易部门的数量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G-L指数介于0.5和0.75之间的部门数量在此之后开始递增,虽然在2004年有所回落,但也没有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指数大于0.75的部门数量其实在1998年以后就开始快速增加,虽然在2002年和2006年也都有所波动,但从历年比较来看,增幅较为明显;而图中代表较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两个指标,其数量一直比较稳定且数值较低。所以总体来看,整个服务行业的产业内贸易部门数量是在增加的,即我国服务行业正在向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转变。

(2)动态测量结果

上面的分析是基于G-L指数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静态分析,虽然可以涵盖近十年的数据,但其不能准确反映服务业整体及各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动态变化,所以需要再引入动态贸易指数(MIIT)来衡量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发展变化,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动态结果(基于MIIT指数) 亿美元

从表5中可见,我国运输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旅游业也一直向产业内贸易方向发展,近期比较稳定。但是,在静态分析结果中体现出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其动态结果并不是很明显,而且超出0.5界限的年份不在少数,总体来讲波动很大,这也体现了只用静态指标分析数据的缺陷性。以下是MIIT指数中运输、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的指数分布情况,由此可以对分析结果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见图2)。

图2 部分行业MIIT指数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到,运输业和旅游业基本上都在±0.5范围内稳定波动,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波动则比较明显,大部分已超出产业内贸易界限,可以看出,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虽暂时比较高,但发展趋势并不明朗,有向产业间贸易转变的可能。

3.分析结论

结合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静、动态指标的总体情况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整体和各个部门来看,我国服务业目前均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的贸易模式,特别是从整体来看这一特征比较明显,加权平均G-L指数在整个样本中相当稳定,一直维持在0.7左右,且2007年达到新高0.79。从内部各个部门来看,除去个别情况,目前我国服务业有较多部门已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但从动态分析的结果来看,相当数量的内部部门发展情况还不稳定,比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电影、音像,特别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指标都显示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2)产业内贸易静态分析结果中的加权指数普遍高于未加权指数,说明我国服务业中主导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这从我国服务业中排名前三位的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情况可以得到证实,其中除了运输业是逐年攀升之外,其他两个行业的指数基本都在0.8以上,而运输业在2007年也达到了0.84的较高水平。

(3)我国服务业中具有明显产业内贸易特征的运输和旅游部门都是劳动密集型部门,相比之下,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的产业内贸易特征都不明显,所以我国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发展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衡量一国的技术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适用。产业内贸易在给一国带来静态贸易利益的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以及产业升级,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所以,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与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

1.继续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带动产业整体向高级化转变

在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要加大对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部门的投入,为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本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部门(比如旅游业)具备很大的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产业内贸易特征,今后要进一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使其对其他行业产生较强的引导作用,带动服务业整体向高级化转变,扭转逆高级化趋势[7]。具体来说,要在继续维持成本和价格比较优势的同时,加大对服务质量、产品附加值、服务差异性等非价格竞争因素的重视程度,大力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结合近远期目标不断探求新的发展路径,在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2.提升服务业技术含量,实行人才培养与外资引入双重策略

发展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对一国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加强对已有服务业人才的专业训练,通过对已有人才的全方位培训,使他们了解最新的服务理念,掌握最新的知识,紧跟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增加对人才培养教育的投入。目前的服务型人才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解决人才空缺问题,教育是根本。要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尽快造就一批符合时代潮流、掌握先进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规则、精通外语及涉外工作的服务型管理和专业人才[8]。此外,通过外资引入技术也是快速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捷径。具体来讲,政府要加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尤其是要对先进技术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9]。同时,国内企业在与外商合作时也要以先进技术的引入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技术引入效率较低是国内企业普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3.政府加大支持与引导力度,构建服务业发展促进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应该比任何其他企业部门都更早地具备重视服务业发展的长远意识,这样才能在国际大环境中为本国服务业的发展争取优势地位。在国内,从促进国内经济和就业出发,政府应集中支持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优先支持信息、环保、交通运输、能源以及金融等服务业,增强这些部门的竞争力。在国外,政府应引导和规范服务产业形成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为国内的服务型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微观基础,帮助国内的服务产业加快实现国际化进程[10]。最终,通过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业整体促进体系,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4.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金融服务业还需深化改革才能健康发展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服务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并不理想,无论静态还是动态结果都显示历年的起伏波动较大,如今又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无异于雪上加霜。目前,我国金融行业依然缺乏国际竞争力,甚至连最基本的市场结构都还没有形成,所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较低,这反而成了其没有受到危机较大影响的一个主要原因[11]。但是,中国金融业不能因此而大意,要抓住这次时机深化改革,在高度关注金融创新的条件下,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防范危机的再次发生。只有这样,我国金融业才能走出国门,与世界同步健康发展。

[1]郑传均,宋志航.论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J].教育经济研究,2008(6):145-146.

[2]曾国平,胡新华,王晋.对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状况的测算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1):35-37.

[3]李伍荣,余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初探[J].现代财经,2006(11):54-57.

[4]赵放,冯晓玲.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兼论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J].世界经济研究,2007 (9):42-48.

[5]Grubel H G,Lloyd P J.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ets[M].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5.

[6]Balassa B,Bauwens L.Intra-industry specialisation in multi-country and multi-industry framework[J].Economic Journal,1987,97(9):23-39.

[7]徐娅玮.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成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1(12):29-30.

[8]马剑飞,朱红磊,徐罗丹.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2(9):22-26.

[9]李珠峰.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7):63-69.

[10]朴贤玉.产业内部贸易理论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1(9):19-23.

[11]张春英.论金融服务的现代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3-146.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tra-industry trade in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CHEN Shuang-xi1,WANG Lei2,DAI Mei-hong1
(1.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College,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26,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The developing status quo of service trade in China is analyzed briefly,and the statu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f the entire service industry and every sector of it in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is calculated.On the basis of those,empirical analysis is accomplished with static and dynamic indicators.It is concluded that intra-industry trade is the main trade pattern of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whole industry and every sector of it,and that intra-industry trade of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is still mainly labor-intensive,characteristic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f capital-intensiv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sectors are still not obvious.

service industry;tertiary industry;service trade;intra-industry trade;G-L index;MIIT index; empirical analysis

F 719;F 722.9

A

1674-0823(2011)01-0026-06

2009-09-28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09BJ018)。

陈双喜(1963-),男,内蒙古察右中旗人,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服务贸易、经济全球化与区域贸易合作等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吉海涛)

猜你喜欢

服务业贸易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贸易统计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