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秧歌锻炼人群中女性群体的参与现状与特征研究

2011-01-03杨慧馨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秧歌哈尔滨市哈尔滨

徐 飞,杨慧馨

(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哈尔滨市秧歌锻炼人群中女性群体的参与现状与特征研究

徐 飞,杨慧馨

(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哈尔滨市秧歌活动人群中的女性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一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从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和经济收入来看,社会阶层不高。但她们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秧歌活动的参与热情高涨,具有较好的持久性。但目前存在政府、社会关注度不高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能够激起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对哈尔滨秧歌健身女性的关爱,为她们提供更好的健身环境和经济支持,真正为哈尔滨市女性营造良好的健身平台,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秧歌;女性;参与;健身

秧歌是与农耕文化相联系的,广义上泛指春节前后或其它节日中各类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迎神赛会、闹社火、耍狮子、舞龙灯、跑旱船、闹花灯等,俗称“闹秧歌”。现在流行于东北地区街头巷尾的东北秧歌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1]。哈尔滨市是地处东北平原最北端的省会城市,东北秧歌是哈尔滨市民比较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参与者以女性居多。本文在调查问卷和实地采访的基础上,对哈尔滨市秧歌活动中的女性人群进行了调研,了解了这一群体的基本情况和秧歌活动的参与现状与特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哈尔滨女性秧歌锻炼人群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由于本研究隶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妇女与民族传统体育》,因而调查问卷采用的是课题的统一问卷,即《城市妇女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曾经组织过小范围的问卷预调查, 通过了信效度检验。我们的调查人群严格控制在那些正在参加秧歌活动的哈尔滨市城区女性,于2009年5—6月在道里区九站公园、动力区母亲广场、南岗区政府门前等秧歌活动场地中现场发放问卷260份,收回242份,回收率93.1%,有效问卷204份,有效回收率84.3%。

1.2.2 访谈法本研究采用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的方式。首先,采访了负责秧歌管理工作的哈尔滨市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以及老年协会下属的社会团体组织;其次,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对参与秧歌锻炼的女性进行了集体访谈。

1.2.3 文献资料法检索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专著、期刊论文、网上资料等。了解和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详实的研究资料。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女性秧歌参与者的基本情况

2.1.1 秧歌锻炼女性的年龄结构由图1可见,哈尔滨市秧歌锻炼人群中的女性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比例达到47.2%,51~60岁的中年女性为26.1%,41~50岁的女性为14.1%,而40岁以下的女性仅为12.6%。由此可见,哈尔滨市的参与秧歌锻炼的女性以中老年人为主,并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

图1 年龄结构图

2.1.2 秧歌锻炼女性的社会阶层特征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社会分层的划分,不同学者以职业、生产资料的占有及对他人的支配、阶层形成时间等为依据进行了研究和阐述。马立平等人认为由于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因而,不管哪个社会,总是存在着社会分层,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是社会分层的客观评价指标[2]。鉴于此,我们的研究从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划和经济收入等三方面考察了哈尔滨市秧歌女性的社会阶层特征。

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一人群的学历以初中文化为主,比例为35%,其次为小学文化,占到15.5%,高中学历为13.6%,大学以上为9.7%。她们由离退休人员组成,比例高达68.9%,其次为体力劳动者、教育工作者、服务行业工作者和个体户。通过补充访谈发现,这些女性退休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或服务性行业。可见,我国秧歌本来就是在平民阶层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下层民众有着天然的联系,现在也仍然是老百姓钟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表1 社会阶层一览表

由表1可见,参加秧歌锻炼的女性人群经济收入偏低,月收入1000以下的比例较大,其中月收入501~1000元的人群比例是57.8%,5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4.4%。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78.7元[3]。参照这一统计数据,哈尔滨的秧歌锻炼女性以中低收入水平的人群为主。结合社会分层理论,社会的中等阶层和基础阶层。

2.1.3 秧歌锻炼女性的闲暇时间及其安排

表2 闲暇时间安排一览表

调查发现(表2),哈尔滨市秧歌锻炼女性的闲暇时间较充裕。她们对闲暇时间的安排主要是与家人聊天,看电视、书报杂志、体育锻炼听音乐广播和参加一些社区的义务公益活动等,而对于上网、逛街等选项几乎为零。可见,哈尔滨秧歌锻炼女性的日常活动主要围绕家庭、社区展开,陪伴家人、锻炼身体和娱乐是她们生活的重心,此外,对社区公益活动的关注和热心体现了这个群体积极向上、渴望为社会服务的良好生活态度。同时,可能由于年龄结构偏大的原因,对于在年轻人当中流行的闲暇娱乐活动,如上网、逛街等兴趣不大。

2.2 哈尔滨女性秧歌活动参与状况

2.2.1 锻炼频度、持续时间和锻炼时段 由表3数据可知,秧歌锻炼人群中76.9%的女性每周锻炼5次以上,仅参加1~2次锻炼的只占5.1%。表4显示,72.7%的女性每次锻炼时间为90~120min,少于60min的人仅为2.0%。从表5可见,哈尔滨秧歌人群的锻炼时段比较集中,主要是晚饭后和清晨,比例分别为62.5%和20.1%。与其它的体育锻炼人群相比,秧歌习练人群锻炼频度和时间较高,锻炼时段相对集中。

表3 锻炼频度一览表

表4 锻炼持续时间一览表

表5 锻炼时段一览表

结合我们的访谈,获悉,哈尔滨市参与秧歌锻炼的女性锻炼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和锻炼时段相对集中,主要是缘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秧歌锻炼是一项群体性运动,常常需要同伴之间的协作和配合,锻炼者必须兼顾集体利益,保障锻炼时间,晚饭后是人们一天中比较闲暇的时间,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群都能够认可的时间段;其二,哈尔滨的秧歌队大多不是单纯的锻炼群体,他们往往能够通过为一些企业的庆典、开业等提供表演获取一些利益,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促使锻炼者必须保障有效的锻炼频度和时间。

2.2.2 锻炼形式和场地选择 由6可见,哈尔滨市的女性秧歌锻炼群体主要选择和朋友同事一起锻炼,或者参加社区组织的秧歌活动,其次为与家人一起锻炼。可见,友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促使女性参与秧歌锻炼的重要因素。此外,社区对女性秧歌锻炼的参与性和坚持性起到了较好的聚合作用。这些女性在朋友同事的影响下,通过社区的锻炼平台,找到了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活动形式,同时获得了与人交流的机会,这无疑丰富了女性的余暇生活,促进了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表6 锻炼形式一览表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发现,秧歌锻炼群体的场地主要选择在公园广场,由项目特点和参与人群决定。秧歌活动需要在行进间完成动作,参与人群较多。因而,公园广场是最合适的场地。锻炼过程中,他们围成一个大圈,绕圈重复完成各种颤、踢、蹲和十字交叉等步法动作。围观的群众也会被这种热闹的场景所吸引,常常是里面一个秧歌活动的小圈子,外面一个群众观看的大圈子。这样的场面也成为哈尔滨公园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装点着哈尔滨的夜景,彰显了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和惬意。由于整个秧歌参与人群以女性居多,我们更是常常会被一张张洋溢着幸福与快乐的女性朋友的笑脸所感染。我们在个别访谈中获悉,大多数的女性怀有对这项运动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她们坦言,参加锻炼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在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对于“影响参加锻炼的因素”的选项,缺失值达到了80%以上,很多人表示,没有什么能够影响她们参加秧歌锻炼。可见,哈尔滨女性与秧歌这个传统体育项目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怀。

2.2.3 秧歌锻炼女性的愿望和要求哈尔滨秧歌锻炼女性在表达愿望和要求方面,依次为希望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增加资金投入,增加指导员、组织一些秧歌比赛等活动和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等。我们通过对哈尔滨秧歌负责人的访谈发现,哈尔滨秧歌队伍已经达到了上千个,但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主要分散在一些协会等社会组织当中。譬如,我们采访的由老年协会下设的秧歌组织就管理着哈尔滨市上百个秧歌队伍,但政府的资金投入几乎为零,主要是通过一些社会资金(如企业赞助等)的介入来维持日常的管理和运行。由于资金的相对匮乏,这些组织职能维持简单的运转,对于是否举行健身讲座、比赛交流活动只能根据企业、个人等资金的赞助情况而定。可见,哈尔滨市的秧歌锻炼群体亟待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表7 愿望和要求一览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哈尔滨秧歌活动中的女性参与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接受过初等以上教育。大多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离退休前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或社会服务行业。在我国属于中等和基础社会阶层。

(2)从锻炼频度、锻炼持续时间方面,我们发现,哈尔滨秧歌活动中的女性人群参与热情较高,对秧歌运动具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为秧歌活动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3)哈尔滨秧歌活动中的女性生活重心以家庭、社区为主,闲暇时间喜欢与家人交流,娱乐健身等,生活方式积极、健康。秧歌健身中倾向于与朋友、家人一起,乐于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活动场地以公园广场为主。

(4)在哈尔滨,一些参与秧歌活动的女性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额外经济收入,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激发了她们的参与热情。但结合我们的访谈发现,她们把这种经济收入不仅从金钱的角度进行衡量,更多地是由于自身价值的体现带给她们心灵上的满足。

3.2 建议

调查显示,哈尔滨市的秧歌活动开展得较好,女性是主要的参与人群,通过秧歌锻炼,丰富了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生活,具有促进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不高,存在资金短缺、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建议由政府出面,倡导社会团体的介入和企业资金的融入,为哈尔滨市秧歌锻炼女性提供更多的比赛、活动机会,营造更加良好的锻炼平台。

[1]平原.东北秧歌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9, (2): 48-49.

[2]马立平,李文倩,王悦存.简述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及原因[J].法制与社会, 2008, (4): 291.

[3]所双雨. 2009年上半年哈尔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 配 收 入7878元[EB/OL]. http://www.hlj.gov.cn/tzlj/system/2009/07/31/010060286.shtml,2009-07-31

[4]杨慧馨,徐飞,李小兰,等.东北城市传统体育锻炼人群参与现状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7 (6): 5-7.

[5]杨雷,杨慧馨,黄玉涛,等.东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流变[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 26 (3): 46-48.

[6]张选惠,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1.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feature on female exercisers of Yangko in Harbin of China

XU Fei, YANG Hui-xin
(Harbin sport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We investigate the women who has engaged to Yangge exercises though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documentary data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m are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eople and with lower social strata from the angle of education, career and economic income. Otherwise, they are optimistic to living and zealous and persistent to Yangge activity. However,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activity. We hope the some functional department and social group could been aroused, thus provide better fitting environment and more fund for these women through our research. It would put up better fitting platform, promote the family and social harmony.

Yangge; Women; engage; Fitting

G80-05

A

1008-2808(2011)03-0043-04

G80-05

A

1008-2808(2011)03-0043-04

2010-05-17;

2010-10-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08BTY020)。

徐 飞(1981-),女,讲师,沈阳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武术训练与教学。

猜你喜欢

秧歌哈尔滨市哈尔滨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实现愿景与实施路径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同气连枝 和而不同——音乐维度下胶州秧歌与北方秧歌的对比关系研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富平村里唱秧歌
昌黎地秧歌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