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文化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1-01-03彭伟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广东文化

彭伟步

(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广东文化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彭伟步

(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广东文化产业在过去十年中发展迅速,产值名列全国第一,但存在产值含金量不高,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加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结构,培养文化品牌,健全激励和引导机制,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广东文化产业;成就;问题;策略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为,是文化产品再生过程中的各有关社会行业,包括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报告显示,全世界的文化产业在经济领域的份额每年正以11.3%的速度增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产值大多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文化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广东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在这个阶段中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广东产业结构的发展必然要由低级向高级走向高度现代化。作为现代最活跃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脱胎于传统产业,对传统产业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体现了信息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生产力的飞跃,体现了经济体系作为地球(地域)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其中产业活动深度和广度以及经济中分工、协作和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形式日趋多样的现状,是对经济活动重新分解和组合的结果。很显然文化产业所具有生产力拉动能力以及对传统产业的辐射、融合作用,对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变革的广东来说,其意义尤其重大。过去十年,广东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出来,然而,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所造成的弊端也浮出水面,亟待加以解决,才能使文化产业健康、跨越式地发展。

一、广东文化产业的现状

自2003年广东确定发展文化大省的战略以来,7年间广东的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广东的文化产业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许多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呈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而且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这对于广东文化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广东其他产业向高层次迈进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东支柱产业

“2003年以来,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文化产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营业收入、总资产分别占全国的12.45%、17.8%、34.55%和23.27%。2008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20亿元,占全省GDP的6.8%。连续5年增长14.6%。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270亿元,占全省GDP的6.4%,总量连续五年名列各省之首,占全国比重的1/5。”①(见图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图1 广东历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万元)

(二)重要行业发展迅速

十年来,广东文化产业中的一些重要行业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广东的广播电视业总资产、净资产、经营收入和有线电视用户数等主要指标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一。

广播电视产业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广东广播电视(不包括电影)行业总资产328亿元,是2000年的4.5倍;总收入137亿元,是2000年的3.3倍。广播电视传播力影响明显提升。全省现有9家境外电视媒体落地入户。省级频道收视市场份额超过境外频道,打破了境外电视20多年来长期垄断广东电视收视市场的局面,从原来的3:7改变为7:3。

新闻出版业仍是全国优势产业,2007年生产总值为1504.33亿元,在全国名列前茅。广东报纸的种类、印数、总收入、报刊进口销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均名列全国第一。“2009年广东有三大报业集团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前列。广东出版社数量、出版图书种类及图书销售量均居全国前列,录像制品品种数量和发行量在全国名列第一,录音制品发行总量占全国1/10,光盘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的1/2。”[1]

此外,会展业、演艺业的发展也比较快。2010年,九艺节演交会舞台演出项目成交超过了1.5亿元;第六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1088.56亿元,比上届增加207.87亿元,增幅23.6%,合同成交额351.03亿元,比上届增加了一倍多。

从过去十年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新闻出版业(数字与传统印刷出版业)、广播电视产业、动漫、旅游、会展业、体育产业等已经在全国形成品牌效应,并逐步形成集群效应,不仅在国内保持领先位置,而且逐步走向世界,对于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极,塑造文化形象的广东来说,意义尤其重大。

(三)新兴产业获得突破性发展

新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电脑、通信、广播电视这三个原来分工明确的行业出现融合现象。作为网络信息传播业迅速发展的大省,广东已经成为全国起步最早、实力雄厚的数字影视动漫生产基地之一。“广东作为全国发展动漫较早、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地区,漫画期刊和图书出版发行占全国30%以上的市场份额,正在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网络游戏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产品运营、产品展示、产品出口、电子竞技的产业链。”[2]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广东家用数字视听产品制造业发展迅猛,“2004年创造增加值为282.41亿元,增长23.4%。2005-2010年每年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在20%以上。”[2]数字出版业2009年的产值超过了100亿元,三网合一、信息传播接收终端电子书的推广等,促使文化产业新一轮的扩张性发展。这说明广东在人均收入达到5000美元之后,经济形态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以制造业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正在向以文化产业、服务业为特征的知识、服务经济转移,出现了各种业态交融的状况,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使文化产业越来越呈现出结构立体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势头。

二、广东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东文化产业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不论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在一些重要指标上都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按照产业经济学的两基准理论假设,产业要想引导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以达到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迅速地提高利润率的目的,那么产业各要素就必须具备充分的流动性,资源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向颈瓶部门转移,尽快缓解瓶颈状态。从这个理论出发,很显然,文化产业作为广东今后的支柱性和重点发展产业,如果不消除掣肘其发展的因素,那么就无法引导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激发产业活力,就不可能使其获得充足的资本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西方发达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如美国达14%,英国为12%。”[3]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约占GDP的30%。2006年日本的GDP是49100亿美元,文化产业产值约为14700亿美元。日本动漫动画产业非常发达,产值约占世界动漫产值的三分之二。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60%以上出自日本。由动漫业带动的通信、印刷、广告、家电等方面所产生的产值达到60万亿日元产值。同时,动漫业也是日本向国外展现软实力、实现动画外交最重要的内容。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600多亿英镑,平均增长速度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其中音乐产业出口利润甚至大于英国的钢铁出口利润;2005年文化产业产值占英国GDP的8.2%,2009年达到10%,在文化产业领域就业的人数达190多万人。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英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和解决就业的重要平台。10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表现优异,增长93%。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2006年美国的GDP是132200亿美元,文化产业的产值就达到26400亿美元;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着40%的国际市场份额。其中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的电影产量占全球的6.7%,却占领了全球50%的放映时间,美国的体育产业总规模约为3000亿美元,约占GDP的2.3%。仅NBA一项就达到了100亿美元;一场在大学举办的NFL(美式橄榄球比赛)收入就高达1700万美元。在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72家是文化产业公司。”[4]

从上述数据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非常显著。相比之下,广东文化产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广东文化产业要想实现经济转型,打造文化强省,必须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二)与国内各省市的比较

与国内各省市相比,广东文化产业的许多指标滞后于兄弟省市的发展步伐。与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高速发展相比,2003—2008年,广东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低于17%—18%的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浙江、江苏等省;2004年—200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6到8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而广东的增速大约在15%左右。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不快。文化服务业比重一直徘徊在36.5%左右,大大低于上海、浙江的70%以上,并呈逐年递减趋势。

在反映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多个指标方面,广东文化产业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文化产业机构只占全国的6.18%。在公益性广电事业的财政投入方面,广东省在全国的排名非常靠后。2009年广东省广播电视财政补助投入5.1亿元,在全国排20位,占广播电视产业总收入的3.76%(在全国排末位,全国平均13.2%)。

在社科人文研究方面,政府投入较少。全省社科规划经费偏少。省财政拨款250万,再加上省委宣传部拨款200万,总共才450万,造成省社科不但立项少,而且资助的研究经费也少,平均每个社科项目的经费只有2万。与广东省形成很大反差的是,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的总额为6亿,平均每个项目资助12万。2011年达到15万元。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在社科经费的投入甚至落后于中西部一些省区(见图二)。

图2 全国主要省市社科基金投入(万元)

广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严重不足。10年前,省八届人大出台了一个决议,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应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这个数字不仅至今未能达到,而且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见图三)。全省有一半以上的市在0.5%以下,有一些市甚至多年停留在0.2%、0.3%的水平上。全省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仅相当于教育的1/26,卫生的1/8。人均文化事业经费在全国的排名也逐年下滑(见图四)。

图3 历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占GDP的比重

图4 人均文化事业经费全国排名

在衡量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的指标中,除了艺术表演团体数量、中等艺术学校数量等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外,其他主要指标均在5名之后,更严重的是儿童读物种数及总印张排名非常靠后。在衡量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的指标中,211高校数量、985高校排在5名之后,广东普通高校的数量只占全国高校总数的4.8%,与广东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见表一)。

(三)广东各地区文化产业的比较

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十分严重,全省超过七成的文化企业集中在珠三角,文化及相关产业各门类均在向这一区域高度集中,东西两冀和北部山区文化产业严重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广东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增长和各地区均衡发展。如湛江市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4000多个,从业人员8.5万多人,200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3亿元,占全市GDP的3.1%左右。2009年上升至3.5%,也远落后于全省水平。韶关和湛江是粤西和粤北的地区代表,从两地文化产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其文化产业明显滞后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

表1 文化产业主要指标及全国排名

2006、2007年,汕头市文化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2.2亿元、72.4亿元,分别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8.43%、8.52%,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增加值却远低于珠三角大部分地级市,与广州、深圳的差距更大。2008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4%,2009年上升至7.81%,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00亿左右。2008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广州深圳差距显著。

旅游业是广东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部分的旅游收入都集中于广州和深圳、珠海等珠三角,而东西两冀和北部山区的收入远不及珠三角(见图五)。

在创意产业园的规划方面,东西两冀和北部山区偏少,“截止2008年底,广东已建、在建和规划待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7个,入驻企业4000多家,园区数量和入驻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5],但是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见图六)。

图5 历年旅游年收入(亿元)

图6 广东各地区创意文化园区布局

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面,差距也非常明显。在经费投入上,2008年,珠三角地区9市文化文物事业经费17.48亿元,占全省的73.2%,是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总和的5.5倍。广东省博物馆数量、公共图书馆数量、群众艺术馆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在县市级文化馆数量却排在全国第7位(见表二),主要原因是对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所致。

在设施建设上,目前全省仍有6个市级群众艺术馆、6个县级文化馆,2个市级图书馆、20个县级图书馆设施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有34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面积未达到省规定的最低标准,占总数的21.5%;还有15772个行政村和社区未建文化室,占总数的59.4%,未达标的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珠三角地区市有的一个乡镇文化站面积就超过了汕尾、潮州、湛江等地全市文化站面积的总和。如湛江,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数仅有0.20个。珠三角文化产业与其他省内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不利于广东全省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甚至还会拖住广东文化产业的后腿。扶持这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改变欠发达地区的精神面貌,缩小与珠三角的经济差距。

表2 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及全国排名

三、加快发展广东文化产业的策略

作为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经济体系内容结构之间形成的正反馈机制,提高了产业的技术关联水平,增加了产业结构体系内的系统关联层次。它包含多个传统产业部门中的活动,产业的旁侧效应波及面较大,具有很强的协调作用,能够作为载体,将诸多产业活动或产业环节凝聚为一体,紧密联络其相关经济主体。作为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广东来说,通过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推动经济朝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一个摆在面前而且不得不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央政府和广东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均把文化产业当作今后五年的支柱性产业进行优先发展,并向其投放大量资本。大量资本投入固然能够在短时间帮助文化产业缩短原始资本的积累时间,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条件,但其并非充分条件,因为大量资本和劳动所产生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资本、体制、市场培育三大要素,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广东省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市场活跃等优势,除了加大投资外,还要采取完善产业布局、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流入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1.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重组骨干企业,优先建设印刷产业基地、传媒产业基地,创意文化基地等,根据广东各地区的文化产业特色以及现有的产业优势,对文化产业布局进行优化。可把广东的文化产业划分为五个区域: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重点发展传媒业、电影业、创意产业、会展业、旅游业、印刷业等,形成综合性文化产业示范区;东西北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以汕头为代表的粤东,重点发展音像和光盘业、玩具业、动漫产业等;梅州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地区,重点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和民俗产业等;以韶关为代表的粤北,重点发展旅游业、文化和自然遗产产业等;以湛江为代表的粤西,重点发展雷州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动漫产业等。

2.完善文化产业结构

采取优势项目重点投资,落后项目政策扶持的战略,一方面通过重点投资优势项目,加快发展广东文化产业,建设一批在全国领先的文化产业集团;另一方面又通过扶持落后产业,使这些产业在民间资本的投资下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在完善文化产业结构方面,要重视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通过做大做强一批大型文化企业,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推进产业资源跨地域、跨行业的并购整合,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实现“以集群为特征、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翅膀”的产业结构。

3.培育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产业是由核心文化产业及其知名品牌和相关文化产业组成的产业链条,而企业集团则是核心文化产业中的龙头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不仅能推动核心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带动其它配套、服务的相关产业的发展。纵观世界文化企业,无一例外地把打造知名品牌作为其公司的立足点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文化产业除了要兼并重组,打造航母级的文化企业外,还要精心培育文化品牌,利用品牌效应使其承担文化产业的龙头作用,并以此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基于打造文化品牌的考虑,广东今后特别要利用岭南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发展以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群,发展视听传媒娱乐业和数字文化产业,打造融电讯、手机、内容为一体的新兴信息服务业,加大对内容产业的投入。

4.政府健全激励和引导机制,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1.E.Porter)在1990年出版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非常强调政府在集群中的作用,他认为“政府应该在产业政策制定、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而不应该直接参与到产业集群中。”[6]因此,政府要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属性,深入认识文化产业包括营利性文化产业和非营利性文化产业的性质,并且把它们当作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理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明确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规划、指导、管理和政策扶持,但不宜直接参加市场竞争,这样可一方面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对营利性文化部门投资;另一方面增大政府对非营利性文化产业部门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效率,为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和培育提供良好的资本和法制环境。

四、总结

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日益凸现出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当前广东文化产业面临产业经济质量不高,文化制造业比重过大,创意和内容产业比重过低,自主创新相对滞后,整体竞争力不强,产品含金量低,文化软实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中国其他省市甚至整个中国共同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借助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广东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广东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在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毫无疑问,政府仍然是发展新兴产业的主导者,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 O.Hirschman)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先发展少数‘主导部门’,尤其是‘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7]231鉴于政府在文化产业市场中的主导作用,笔者认为,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培养文化产业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岭南文化品牌,深化体制改革,降低边际成本,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要注意三个层面的开发:开发新的消费领域,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市场,开发新的服务形式,激活文化消费意识;开发新的产业形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事实上,在发展特色文化-岭南文化过程中,广东采取“政府扶持、民间投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就是一条既符合广东实际情况,又符合其他省市现实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在减少或拉近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差距时,笔者认为,可根据广东和中国国情,适当采纳增长极理论,通过政府计划和重点吸引投资的调控方式,有选择地在特定地区和城市形成增长极,然后凭借市场机制的引导,使增长极的经济辐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从其临近地区开始逐步带动增长极以外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广州、深圳为龙头,通过这两个城市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粤东西两冀和北部山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尽量缩小产业差距,为落后地区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但又不破坏环境的方法,实现地区的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避免出现文化产业城乡二极化。事实上,这既是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广东和其他省市发展文化产业要走的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承担了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经验的重任,如今,广东文化产业的探索与经验同样可为全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重要的借鉴。广东文化产业的现状和所面对的问题,是全国各省市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均遇到的共同问题。广东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的积淀也比较厚实,与其他省市具有许多共同点,因此采取何种发展模式发展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方面再先走一步,不仅有助于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为其他省市以至全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重要的启示。

[1]林金华.广东:集群模式促文化产业腾飞[N].中国文化报,2010-05-20.

[2]王海平.从广东文化产业看中国的文化竞争力问题[J].文化纵横,2009,(3).

[3]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转移[N].青海日报,2010-12-03.

[4]文化产业发展趋势[N].商丘日报,2008-10-12;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当代文化生成前景[N].南方日报,2008-06-26.

[5]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DB/CD].腾讯娱乐http:∥www.ccitimes.com,2009-09-29.

[6]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THE FREE PRESS,NewYork USA.1990.

[7]Albert O.Hirschman.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 CT USA,1958.

G124

A

1000-5072(2011)04-0103-07

2010-09-27

彭伟步(1972—),广东陆河人,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海外华文传媒的变革与创新》(批准号:10JYB1005),也是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基地成果。

[责任编辑 吴奕锜 责任校对 王 桃]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广东文化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行摄广东
“广东仔”郑贵权的“大同黄花”情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谁远谁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