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业余体校速度滑冰运动损伤与预防的研究
2011-01-02常凤梧
常凤梧
(拜泉县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黑龙江 拜泉 164700)
1 研究目的
速度滑冰是黑龙江省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特别是哈尔滨 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的群众性冰上运动开展得很活跃,并且广大青少年参加速滑运动的人逐年增多,速度滑冰运动有优越的群众基础。由于我省处于北方冬季冰期较长,开展速度滑冰这项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速度滑冰运动技术复杂,青少年不容易掌握,在教学、训练与练习中经常会出现运动损伤,通过对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业余体校近几年速滑训练调查发现,每年在训练过程中,队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产生,因此从事速滑教学工作的人员,充分了解速滑运动过程中外伤产生的原因并寻找对策,降低损伤率,增进青少年学习速度滑冰的积极性,以提高黑龙江省冬季体育优势项目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业余体校参加速滑训练的学生,选取人数共计20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查阅了1992年以来有关速度滑冰训练、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40余篇,以了解速度滑冰领域、运动损伤、运动医疗等科技成果,寻求解决速度滑冰损伤问题产生原因,同时提出相应对策。
2.2.2 专家访谈法通过对黑龙江省从事速滑训练教学的教练、教师访谈,了解省速度滑冰课常见损伤及解决办法,获得速度滑冰损伤的可靠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制定《速度滑冰损伤调查问卷》,问卷设计遵循体育科研的基本要求,通过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及结构效度进行检验,提出修改意见,保证问卷内容及结构的有效性。通过重测信度检验,获得问卷信度系数r=0.853,信度系数大于0.80。因此问卷具有较高可信性。
通过现场填写和邮寄的形式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回收率为95.5%,其中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为9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黑龙江省业余体校队员速度滑冰常见损伤情况、部位与性质
调查得知在业余体校速滑课训练中有1/3(35.86%)的男女运动员不同程度的受过伤(见表1)。其中男运动员受伤的比例(26.37%)小于女运动员(45.16%)。由于男女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在速度滑冰中女运动员受伤比例多于男运动员。
表1 男女运动员运动损伤比例
调查得知业余体校速度滑冰训练中常见损伤部位多集中在下肢,如膝部与脚踝处这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1.21%和27.27%,并且损伤性质以扭伤最为常见,如表2、表3所示,由于支撑不稳,经常摔倒或者被撞倒是造成手部、膝部、脚踝损伤的主要原因[1]。速度滑冰的技术特点是:上体前倾,两腿深屈,双足交替进行单足支撑惯性滑行 单足支撑蹬冰和双足支撑蹬冰3个阶段进行循环向前滑动[2],下肢要承担主要的运动负荷,因此它的损伤比例较高。腰部损伤排在第三位所占比例19.69%,在整个滑冰过程中上体始终保持前倾,腰部也是易损伤的部位。在速滑课过程中学生有51.52%以扭伤为主(见表3),占一半以上。初学者的冰上感觉比较差,在滑冰过程中要穿着冰鞋,相对提高了身体重心,导致膝部脚踝扭伤的概率增大。
表2 男女运动员速度滑冰中常见损伤部位
表3 男女运动员速度滑冰中损伤性质
3.2 黑龙江省业余体校队员速度滑冰损伤出现的原因
在速度滑冰训练中运动损伤由两种成因构成,第一种是由运动员自身原因造成的,包括自我保护意识、准备活动、技术动作、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五个方面;在自身因素方面因为技术动作错误导致的损伤比例最高为22.73%,其次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损伤为19.17%。第二种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损伤包括场地器材、气候等方面。其中由于场地器材问题造成的损伤占18.18%,在整个造成损伤的原因中排在第三位。跑道凸凹不平、有裂缝、冰包或碎石杂物等,当冰刀接触这些地方时,学生容易滑倒导致出现外伤甚至骨折[3]。
表4 损伤出现的原因
3.3 黑龙江省业余体校队员速度滑冰损伤的预防
3.3.1 教练员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教练员要积极认真的对待每次训练,科学合理的设计好训练方法及步骤。教练员在上冰初期加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尤其是下肢力量练习,在这一段时间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素质训练,加强下肢尤其是踝关节力量的训练[4],通过多种手段如:利用多媒体让运动员观看滑冰教学视频,是使其形成直观的影像。这些准备工作为下一步的冰上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开端,也为良好技术动作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在上冰开始之前,加强对队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使队员在思想上保持较高的安全意识,形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拼搏的精神[5]。同时教练员在训练初期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在训练过程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开展速度滑冰训练。
3.3.2 重视陆地模仿练习,做好准备活动教练员充分利用上冰前的一段时间,积极做好陆地模仿训练。在每次训练课开始之初的准备部分,教师严格要求队员,带领运动员积极热身准备上冰。上冰后教练员组织带领运动员慢滑一至两圈,让运动员熟悉场地情况[7]。使用队员熟悉技术动作,为技能的学习巩固与提高奠定基础。
3.3.3 做好场地器材维护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累计,冰上滑行的密度也相应增加,一个冰场每天进行训练的人数在几十人不等,冰场所承受的负荷也是相当大。每次训练之后,冰面肯定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可能出现冰裂、凸起、冰沫过厚等现象,这些情况的出现对于下次训练课的进行造成了安全隐患,不利于训练安全有序的进行。因此相关冰场负责人应积极配合场地工人清除这些隐患,同时对于损伤面积较大的冰面如不能及时修补应做出醒目标记,等到训练课程结束,再用浇冰车修补损坏冰面。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逐渐重视冬季项目的开展,参与速度滑冰的人数增多,使得冰场与器材的经费投入加大,但业余体校经费短缺。因此体校教练员要求运动员要自备冰鞋,这样既减少了学校的部分开支,队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买合适的冰鞋,由于冰鞋是自己的,对于冰鞋的保养也更加及时,从而降低了运动员受伤的风险。教练员应积极帮助运动员把好冰鞋的质量关,同时教授一定的冰鞋检查及保养知识[8]。
3.3.4 做好组织管理,保障队员安全 由于冰场资源有限,大多数的冰场都是多个训练队伍一起训练,人数多达几十人,每个队伍的基础不同,运动员在冰场上滑动具有相当快的速度,在冰场上发生碰撞的概率较高,教练员在上冰开始阶段严格要求、统一管理、规范训练纪律、严禁嬉戏打闹、合理的组织好练习方队,可以采用划分区域联系的方法,把统一程度的队员放在一起,规定活动区域,限定滑动方向。这样既便于教练对于不同程度学生的指导,又减少学生之间发生碰撞的几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黑龙江省业余体校速滑训练中有三分之一的男女队员不同程度的受过伤,其中男队员受伤的比例小于女队员。
(2)受伤的部位多以腰、膝、踝三个部位最多,其中多以扭伤和挫伤最为常见。
(3)业余体校运动员速度滑冰受伤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规范、准备活动不充分和场地器材三方面因素造成的。
4.2 建议
(1)教练员要积极认真的组织训练,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教学方法及步骤。
(2)在上冰开始之前,加强对运动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
(3)重视陆地模仿练习与准备活动。
(4)做好冰场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器材场地的正常使用,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保障运动员速度滑冰训练的安全性。
[1]王杰纯,等.当前速度滑冰训练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冰雪运动, 1999 (3): 36.
[2]董少伟.大学生速滑课教学过程中外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冰雪运动, 2000 (9): 47.
[3]霍尔东.预防高校速滑课的运动损伤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3): 146.
[4]董世平,冯维斗.关于业余体校速滑运动员陆上身体素质训练指标的分析与探讨[J].冰雪运动, 1992 (3): 16-18.
[5]王彦成,李春荣.对速度滑冰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 (4):117.
[6]程刚,吴震.速度滑冰运动员损伤的预防与急救[J].冰雪运动, 2007 (3): 63-65 .
[7]张勇,吴兆祥,何庆.青年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 1999 (3):90.
[8]世纪桥,金晓明.高校速滑课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世纪桥, 2007 (5): 118.
[9]王海峰,高俊.对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病因分析[J].冰雪运动, 2005 (5):36-38.
[10]刘昕昱.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J].冰雪运动, 2007 (6):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