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会背景下的短道速滑运动发展格局

2011-01-02张成刚李勇关亚军王剑虹王国滨王珂马忠权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奖牌实力金牌

张成刚,李勇,关亚军,王剑虹,王国滨,王珂,马忠权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短道速滑是我国冰雪重点项目之一[1],也是我国在冬奥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突破的运动项目。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由王濛、周洋领军的中国短道速滑女队续写辉煌,一举包揽了女子比赛的所有4枚金牌,取得了历届冬奥会的最好成绩。中国短道速滑队至今为我国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取得了7枚金牌、9枚银牌、7枚铜牌,共计23枚奖牌。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发展到今天,虽然运动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存在的一些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2],特别是男子项目的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在这4枚金牌的角逐中,除了女子500m王濛的绝对实力优胜外,在1000m、1500m和3000m接力的比赛中,韩国女队一直对我国构成威胁,男子项目与其他强国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备战2014索契冬奥会,文章通过对此项目奥运会各个国家奖牌成绩的统计和分析,确定目前短道速滑运动的世界发展格局和短道速滑运动各国的实力现状,明确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在世界格局中所处位置;并对2010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和其他获奖牌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数据的比较分析,寻求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的短道速滑运动未来发展提出客观的评价及相应的建议。

1 世界发展格局

1.1 各国家整体实力状况

短道速滑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被列为正式项目[3],最初只设男子1000m、女子500m和男子5000m接力、女子3000m接力四个项目;1994年挪威利勤哈默尔冬奥会增设了男子500m和女子1000m两个项目;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又增设了男女1500m两个项目,至此冬奥会短道速滑共设男女各四项,共八个项目的正式比赛。

1992-2010六届冬奥会共产生男女各20枚金牌、男女各60枚奖牌。获奖牌的国家和团体共有11个,获得过金牌的国家共有7个。其中获得金牌数和奖牌数最多的国家均是韩国,分别是金牌19枚,占总数的47.5%;奖牌37枚,占总数30.8%。奖牌数排在前四位的国家分别是韩国37枚、加拿大25枚、中国24枚和美国18枚。金牌数的排名与奖牌数排名相同。奖牌榜排在4名以后的国家分别是意大利、日本、白俄罗斯、澳大利亚、朝鲜、英国和独联体,奖牌数均在10枚以下(见表1)。

从奥运会短道速滑奖牌分配状况可见韩国是当今短道速滑运动整体实力最强的国家,共获得了此项目47.5%冬奥会金牌和30.8%的冬奥会奖牌。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可谓第二集团,第二集团中的加拿大和中国整体实力较接近,奖牌总数只差一枚,加拿大只比中国多获得过一枚冬奥会铜牌。奖牌榜5~11名的国家应为第三集团(见表1)。韩国、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四国共获得短道速滑冬奥会92.5%的金牌和86.6%的奖牌,可见四国整体实力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表1 1992-2010冬奥会短道速滑奖牌分配状况统计(枚)

1.2 各国男子实力状况

自短道速滑被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以来,韩国仍然是当今短道速滑男子项目实力最强的国家(见表2),而且实力较大领先于其他国家,其中获得了此项目半数的冬奥会金牌。加拿大和美国可为男子项目第二集团。中国虽然奖牌数位于奖牌榜第四位,但无金牌收获,所以其实力应与意大利、日本和澳大利亚相当,属于第三集团国家。可见我国男子短道速滑实力与水平较大落后于以韩国为首的世界先进国家。

由各国奖牌分布可知韩国男子实力各项目均较强,500m是四项目中成绩相对较弱项目,长距离是其优势项目。加拿大的男子500m实力在各国中最强,且其接力成绩为冬奥会各国最佳。

表2 1992-2010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奖牌分配状况统计(枚)

1.3 各国女子运动员实力状况

表3可知,韩国和中国为当今短道速滑运动女子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且两国实力较接近,各自获得了30%的冬奥会奖牌。两国共获得60%的冬奥会奖牌和80%的冬奥会金牌,可谓第一集团国家;加拿大和美国为女子短道速滑项目的第二集团国家;奖牌榜其余国家为第三集团国家。从冬奥会各国家奖牌数分析,女子项目三个集团之间实力差距较大。

纵观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奖牌榜可见,韩国女子的500m成绩较弱外,其余项目实力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长距离项目,其中1500m获得了9枚奖牌中的6枚,3000m接力获得了6枚金牌中的4枚。而中国、加拿大和美国在500m项目上竞争较激烈。比较之下中国女子的500m项目在世界上有一定优势,其余项目均无较大优势可言。

表3 1992-2010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奖牌分配状况统计(枚)

1.4 优秀运动员现状

2010冬奥会男女接力前八名国家,男子为加拿大、韩国、美国、中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女子为中国、加拿大、美国、荷兰、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和韩国。比较表2和表3,2010冬奥会男女接力的成绩基本反映了当今短道速滑运动的发展格局。文章以这16个国家的参赛运动员为例讨论当今此项目优秀运动员的现状。

表4可见,以中韩为代表的亚洲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平均年龄较欧美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要小,而韩国男女队均是2010冬奥会接力前八名国家中平均年龄最小的。短道项目是一个需要运动员精力高度集中,需要快速恢复体力的项目,因此较年轻的运动员容易出成绩[4]。

2010冬奥会中国、韩国和欧美国家男子短道速滑队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74m、1.71m和1.75m;女子代表队平均身高分别为1.63m、1.62m和1.66m。韩国男女队的平均身高均是各自组别中最低的;中国和欧美男选手的平均身高较接近;中韩女选手的平均身高较接近,且较明显低于欧美选手的平均身高。

2010冬奥会中、韩、欧美选手的平均体重,男子为67.8kg、60.4kg和69.54kg;女子为56.8kg、50.7kg和58.2kg。中国男女队的平均体重均较接近欧美选手,但均较低与欧美选手;而韩国男女队的平均体重均较明显低于中国和欧美选手。

表4 2010冬奥会短道速滑运动员基本生理条件统计

2 世界格局中的我国短道速滑运动

2.1 发展现状

2.1.1 男女项目发展失衡由冬奥会成绩统计可知,我国的整体短道速滑运动实力应为世界格局的第二集团,但我国男子实力却较大落后于第一集团的韩国和第二集团的加拿大和美国。而我国女子短道速滑与韩国并称为发展格局第一集团,获得了冬奥会30%的奖牌和35%的金牌。比较冬奥会的奖牌分布可见,中国的优势项目为短距离,18枚冬奥会奖牌有13枚是500m和1000m项目所得。以往的经验表明短距离项目中国占优势,中长距离韩国选手技高一筹[5],为此,衡量中国队短道速滑水平,韩国队无疑是最好的参照对象[6]。而纵观韩国的奖牌分布显现,除500m成绩较差只获得一枚冬奥会铜牌外,其余项目奖牌分布较均匀(见表3),特别是长距离的1500m和接力项目可谓优势明显。而中国女子目前的所谓优势项目500m,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的竞争依然较激烈,1000m韩国和中国的实力不相上下,所以中国女子短道速滑虽然明显好于我国男子项目的发展,但在各项目上也无明显优势可言。

2.1.2 运动员基本特征存在差异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基本形态与韩国较相似,特别是年龄和身高的平均指标(见表4)。体重平均指标两国男女运动员有较大差距,我国男女优秀运动员平均体重要明显大于韩国优秀运动员。韩国男女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在冬奥会赛场上有目共睹,除了其重视耐力素质训练之外,选材时注重较小的体质量,以发挥此类运动员较好的灵活性,应该也是韩国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因素。由此,优秀运动员的身体特征差异,也间接印证了中韩训练理念与方式、方法的差异。

2.2 发展策略

2.2.1 坚持“冬夏奥运并举”,实行真正意义的举国体制冬奥会和夏奥会的金牌具有同样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有着同样的国际影响,因而在观念上应给予同样的重视。同时,我国目前冬季竞技体育基础实力薄弱,整体水平不高[7],国家应该先重点发展像短道速滑这种适合中国人特点的拳头”项目,以提高我国冬季项目有限资源的投入效率[8]。

在短道速滑未来的发展中,我国要改变“重夏轻冬”的观念,坚持冬夏并举的发展方针,加快推进“北冰南展”的基本方略,通过多种政策手段,引导南方省市开展冬季项目,扩大群众基础,实现冬季项目真正意义上的举国体制。

2.2.3 申办和举办大型赛事,加强年轻队员锻炼,促进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我国省、市级后备人才竞赛少,小运动员参赛机会偏少,而且从总量上看,我国优秀的短道速滑选手数量还是相当有限[9],新队员无法替代老队员上场比赛,中国短道队有人才断档的可能[10]。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在后备人才力量的培养上已经输给了韩国队。为快速培养、选拔后备人才,全国各省、市滑冰协会应多举行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比赛,并实行早期专项化。大量的比赛,不仅能发现和选拔人才,还能使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过程中积累比赛经验,培养克服心理过度紧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临场技、战术运用的水平。而且大型国际型赛事能够推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与外界的交流,及时反馈与提高教练的训练水平与运动员的临场竞技水平。

2.2.4 学习韩国,巩固优势项目,促进项目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短道速滑科学研究存在科研投入力度不够,教学和大众方面研究相对薄弱,运动技术改革与创新研究还有待加强等问题。而有研究表明韩国的训练体系迎合了短道项目的要求;其训练体制及管理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起到了推动和保障作用。为此我国理应学习韩国科学合理的训练理念和方法,考虑如何训练出基础雄厚、人才济济的后备梯队,如何扩大优势项目上的集团优势,坚持超强度体能训练,善于技、战术创新,科学制定和运用个人战术和集体配合战术。在原有训练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女队长距离项目的竞争实力,同时加大对男队队员的培养和投入,男队队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样会更好地带动女队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冬奥会是当今世界冬季运动竞技项目的最高级别舞台,冬奥会成绩也反映了当今冬季运动项目的最高水平。冬奥会为背景的短道速滑发展格局应该是当今短道速滑运动的最高格局展现。2010冬奥会我国短道速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国男子成绩要大大逊色于女子成绩,而且女子项目只是获得了各项目的金牌,银牌和铜牌无一收获,这也反映了我国女子短道速滑整体实力堪忧,后继乏人的现状。我国和韩国文化背景相近、运动员基本生理特征相似,所以理应学习韩国短道速滑运动先进的普及、开展和训练理念、方法,取长补短,以此促进短道速滑运动在我国全面、持久、深入的开展。期待2014索契冬奥会中国男女队能共创辉煌。

[1]王海,刘云发,郭伟.吉林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J].冰雪运动, 2009, 31 (4): 9-14.

[2]朱佳滨,黄宇.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冰雪运动, 2007, 29 (2): 22-24.

[3]韦迪.短道速度滑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 60.

[4]张斌,许水生.中国与韩国女子短道速滑成绩比较与分析[J].冰雪运动, 2008, 30(5): 10-13.

[5]朱红.中国.韩国女子短道速滑选手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剖析[J].冰雪运动, 2006 (3): 15-35.

[6]胡武,苏 明.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2005~2006年与2006~2007年世界杯系列赛成绩分析[J].冰雪运动, 2007, 29 (3): 26-28.

[7]崔爱博.对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战略的思考[J].冰雪运动, 2006 (5): 42-44.

[8]张鹏,黄琳.竞技体育资源有效配置的度量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0(3):26-27.

[9]李双玲,赵玉华.短道速滑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7 (6): 12-15.

[10]王诚民,王丽娜,尚书.对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J].冰雪运动, 2002(2): 23-25.

猜你喜欢

奖牌实力金牌
迟来的金牌
首枚奖牌!
实力抢镜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