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地区金融便民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2011-01-01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课题组
银行家 2011年3期
贵州省属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农村金融服务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存在大量的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为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金融服务,省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便民服务。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组成调研小组对省内部分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金融便民服务进行了调查,了解农村金融便民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解决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薄弱问题,以便做好对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便民服务工作。
金融便民服务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的是基础性金融服务薄弱地区,涉及267个行政乡镇,金融服务覆盖400多万人,110多万户农户。267个乡镇主要分布在5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其中有250个乡镇为原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有175个乡镇属于中央财政定向费用补贴范围。从金融服务情况来看,省内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主要通过固定网点、定时定点、POS机和ATM机四种方式开展金融便民服务。
以农村信用社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为主
从各金融机构在农村贫困地区提供的基础性金融服务来看,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在267个乡镇中,农村信用社设有固定网点72个,占固定网点总数的85%;定时定点服务网点194个,占定时定点数的86%。邮政储蓄银行设有固定网点13个,定时定点服务网点32个,在5个乡镇安装了POS机,在1个乡镇安装了ATM机。农业银行在6个乡镇安装了POS机,在18个乡镇安装了ATM机。其他金融机构没在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提供金融便民服务。
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以定时定点服务为主
从各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薄弱地区提供的服务来看,主要是通过设置便民服务网点提供定时定点金融服务为主,且金融便民服务形式相对单一。在267个乡镇中,固定网点服务机构数为85个,占总网点数的27%;定时定点服务机构数为226个,占总网点数的73%。另外,共安装POS机11台、ATM机19台。固定网点服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具有合格资质的网点提供正常的金融服务,一般每天都对外营业;定时定点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设立的在人员配置、安保设施等方面达不到正常网点条件但获监管当局许可的简易网点,由就近乡镇信用社派出员工到便民服务点按照公开的时间提供存贷汇等金融服务,大部分是在农村赶集日营业;POS机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获得监管当局许可通过安装的POS机主要为农户提供小额的现金提取、查询服务。
金融便民服务机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在全省九个地(州、市)中,农村信用社金融便民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的“老少边穷”山区,以黔南州和黔东南州最为集中,农村信用社在黔南州、黔东南州设有金融便民服务机构分别为92个、51个,占农村信用社全省金融便民服务机构数的29%、16%。
金融便民服务机构从乡镇逐渐向村里延伸
随着全省行政乡镇金融服务的全覆盖,部分农村信用社逐渐将金融便民服务工作向村一级延伸,设立了48个村级便民服务网点。设立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点的地区主要是撤区建镇后仍保持赶集的老乡镇所在地,以及部分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行政村。村级便民服务点由乡镇信用社派出员工提供服务和进行管理,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点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黔南州,其中黔东南州有25个,占村级便民服务点数的52%;黔南州有8个,占村级便民服务点数的17%。
金融便民服务机构服务频次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在242个定时定点便民服务机构中,大部分在赶集日提供金融服务,并随赶集习惯的不同而灵活安排服务时间,大约5~7天一次。但随着当地农村金融服务交易量的逐渐增加和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农村信用社从利民便民角度出发逐渐增加了定时定点服务的频次,有的还随农村交易习惯和交易时间另行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已有13个乡镇金融便民服务网点每天营业,部分便民服务网点逐渐提高金融服务频次,例如从每星期提供一次增加到每星期提供两至三次,或者星期一至星期五正常营业,或者在烤烟收购、农作物播种和收获季节额外增加服务频次。
金融便民服务成效
农村金融便民服务机构的设立搭建起覆盖全省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有效降低了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及时把政府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减轻了农户奔波劳累之苦,更重要的是有效防止了抢劫、诈骗等案件的发生,保障了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农户存贷汇等金融服务得到有效改善
iL9GMWE5nnziKov4ueJqyQ== 在设立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地区,农村信用社大力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与教育,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有效缓解了农户贷款困难。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在267个基础金融服务薄弱乡镇各项贷款余额32.6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1.55亿元,贷款农户数约20万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约70万份,农户信用评级面高达76%;累计办理存款118万多笔,金额约54亿元,取款234万多笔,金额约60亿元。
更好地贯彻落实了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四大国有银行为实现商业化转轨,大量撤并农村地区网点,导致贵州农村地区出现大量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广大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享受不到基础性的金融服务,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的设立,搭建起覆盖全省的金融服务网络,及时将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低保、农村医疗保险补贴、救灾救济款、家电下乡补贴款等近20多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有效保证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2010年度,农村信用社314个便民服务网点累计办理涉农补贴业务92万多笔,金额约5亿元,平均每笔565元;办理低保业务55万多笔,金额约3亿元,平均每笔558元。
有效降低了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
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地理位置偏远,获取金融服务极其不便,与邻近农村信用社网点平均距离达19公里,远的甚至达90公里。黔南州三都县羊福乡,在该乡农村信用社未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前,农户要花10元钱乘1小时车前往28公里的都江镇信用社才能存取款和领取涉农补贴,一次往返费用至少25元,以每年每户往返平均6次计,每年需花费150元。金融便民服务网点营业后,每年可为该乡6个村1698户农户节省金融服务成本近20万元和1万个工作日。全省农村信用社每年为267个基础性金融服务薄弱乡镇114万多户节省金融服务成本约2亿元,节省400多万个工作日,节省车油费等直接费用至少1000万元。
金融便民服务存在问题
农村贫困地区往往是基础性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农村经济的不发展和落后状态决定了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的业务发展、经营效益、安全保卫、资产质量等都面临极大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便民服务网点亏损严重,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资金来源严重匮乏,存贷款规模小且存贷比偏高
调查显示,基础性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存贷款规模偏小,农户融资需求金额远大于存款资金额度,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截至2010年末,314个金融服务网点各项存款余额28.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17亿元,每个网点平均存款余额897万元、贷款余额1056万元,存贷比为118%。其中存贷比超过200%的网点有110个,存贷比在75%至200%之间的网点有129个,存贷比在75%以下的网点有75个。
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经营性亏损突出
农村金融便民服务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网点生存困难,亏损严重。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业务规模小,交易量少。存款规模不到100万元的网点就有50个,有的每日交易仅十几笔。二是开业投入大。新增网点在营业用房购置或租赁及装修、安防设施和科技建设等方面投入大,平均每个固定网点开业投入成本约49万元,定时定点服务网点投入成本18万元。三是运营成本高。受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网络费用等刚性支出约束,加之车辆运营费用大,加大了网点运营成本。截至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314个金融便民服务网点总收入约1.77亿元,总支出约2.50亿元,亏损7300万多元,平均每个网点亏损23万多元。其中72个固定网点亏损2400万多元,平均每个亏损近34万元,亏损面达92%;定时定点服务网点亏损4900万多元,平均每个网点亏损20万多元,亏损面达95%。
融资需求大,信贷风险高
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经济总量较小,无产业支撑,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农民收入低,农户存款少、取款多,融资需求大,2010年度农村信用社314个网点对农户授信85.81亿元,远远大于33.31亿元的贷款余额。同时,由于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农户文化水平不高,市场经济意识和金融知识落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信贷风险相对突出。截至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314个网点不良贷款3.32亿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为10%,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2个百分点。
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
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大都设在边远贫困山区,也有一定的风险隐患:一是营业期间的安全隐患。金融便民网点用房大部分是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简易房屋或者租赁的房屋,营业用房不规范、狭小,网点装修简单,安防设施达不到监管要求。在242个定时定点服务机构中,平均每个网点营业面积43平方米,营业用房采取租赁方式的占48%,自建的占36%。二是运钞途中的安全隐患。许多便民服务网点地处偏远山区,运钞中普遍存在“车况不好,人员不足,无武装押运”的现象,经过的路段和时间相对稳定,特别是有的路段属于盲区,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潜在的作案条件。
对金融便民服务工作的建议
要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金融便民服务在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户享受金融服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政府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扩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范围,促进金融便民服务的可持续经营
一是扩大享受定向费用补贴政策的覆盖面。建议将未在财政部公布的享受定向费用补贴的贵州其他农村金融服务薄弱行政乡镇全部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并给予同等的定向费用补贴待遇。二是将贵州纳入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省份。这样,不但有利于减轻亏损,而且有利于缩小贵州农村金融机构与中西部其他金融机构的支农实力差距。三是放开对农户小额贷款税收减免的额度限制。这样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四是尽快出台农村金融机构税收减免法律法规。虽然财政税务部门近年来出台了对农村金融机构税收减免或补贴的政策,但由于属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低且具有临时性,因此,应尽快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减免或补贴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层次。五是制订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便民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金融便民服务网点从开业亏损到实现减亏,再从减亏到盈余,实现商业上可持续发展。
实行区别对待的监管和货币政策,提高农村金融便民服务支农力度
一是实行区别对待的存贷比监管政策。对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开展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允许其适当超出75%的存贷比监管上限。二是实行“以城补乡”的新增网点政策。对于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开展金融服务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优先考虑和允许其在城区增加一定数量的网点,以提高其整体盈利水平。三是扩大在基础性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开展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享受A类农村信用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优惠政策的范围,从而为其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四是适当增加贵州支农再贷款额度,以缓解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薄弱地区金融便民服务网点资金来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五是将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网点不良贷款进行单独考核,不纳入整个法人机构的不良贷款考核,这样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指标、资本充足率指标、拨备充足率等和监管评级不受金融便民服务工作的影响。
逐步增加服务频次和服务质量,提高金融便民服务的充分性和渗透性
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业务规模、服务成本、社会责任、经济发展潜力等因素,制订金融便民服务网点的服务工作规划:一是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金融需求变化逐渐增加定时定点服务频次,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解决农户贷款困难。三是从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方向转变。在提供存取款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偏远乡镇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制订金融便民服务网点改造计划,将简易网点改造为标准化网点
在增加便民服务网点服务频次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着眼长远、服务三农、保本微利、经营安全、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金融便民服务网点业务发展情况和远景规划,对覆盖农户户数较多、区域经济发展活跃、金融服务需求旺盛地区的便民服务网点首先改造为规范、标准化的固定网点,提供全日制服务。对简易网点进行改造时,一是落实好网点选址。针对贫困地区营业用房选址难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在征地、办理产权、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服务网点业务发展和方便服务群众。二是加大政策补贴力度。针对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金融便民服务难以持续发展的现状,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金融便民服务网点的补贴,确保简易网点改造为固定网点后能逐步减亏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三是加强安全防范。在安全保卫工作上,要加强物防、技防设施的投入,将便民服务网点与110报警平台联网,将安全防范工作主动纳入到当地党委政府规划和管理之中,有效防范各类案件的发生。
(作者单位: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课题组组长宋锐,成员卢波、余文渊,执笔人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