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治•夏勒

2011-01-01李娟

西藏人文地理 2011年4期


  在地铁里把乔治•夏勒(George B. Schaller)的《西藏生灵》一口气看完。恰好这个世界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藏羚羊的痴迷者,20年来他11次进入西藏的羌塘,在那里寻找藏羚羊和其他濒危动物的足迹。书中动人的笔触和美丽的图片几乎把我带到那个神秘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旅行,不是关在车里,而是任凭风吹日晒,慢慢地移步换景。”
  
  一片广袤的僻壤,狂风激荡的原野,贫瘠的荒地上冰峰高耸,这就是藏北羌塘。尽管其南部地区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但这里的大部分地域属于那些成群结队、却已非常稀有的野生动物,如野牦牛与藏羚羊。
  
  上个世纪80年代,乔治•夏勒得到中国政府许可,成了建国后第一个进入羌塘无人区做自然研究的西方人。他孜孜以求,探寻着这些生物的基本线索。“一个物种越是遥远与难懂,记录其生命轨迹的挑战就越大”,他这样写道。
  
  乔治•夏勒是一位美国动物学家、博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和作家。他在作品里写道:“往往是生物遭到残杀、栖栖地被吞噬之后,或者物种已经无法挽救、成为梦影的时候,针对危机,保护工作才得以开始。”他说:“因此羌塘提供了一个非常罕见的机会,来研究、保护及管理一个尚未遭受破坏的完整的生态系统。”
  
  夏勒用精彩、生动的文字和图片描绘出了世界上最高远并不为人所知的一个区域。这份独特的记录把我们带到羌塘,带到那些神奇地貌、野生生物及传统游牧社会之中。同时,夏勒还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远景。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自然保护组织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在中国主要从事西藏羌塘的藏羚羊、东北地区的东北虎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扬子鳄等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乔治•夏勒博士是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首席科学家,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现年74岁的他,至今仍在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在世界各地奔波,每年野外工作的 间达8个月之久。因为他的年纪较长,平日里我们都称他为夏爷爷。
  夏爷爷语录:
  “这里没有路,也不曾有过路,不见任何人的踪迹,除了野牦牛,藏羚羊或野驴的蹄印。这是无人区,江、湖、山脉都没有名字,岸和雪地都没有被任何旅行者的眼睛看到过,除了我。这一天它们都属于我的王国……。我觉得自己像无边荒野中的一粒尘埃,想象着我能听到这星球沿着它永恒的轨道转动不息的嗖嗖 声。” “7月28日,一群雌藏羚羊出现在阿鲁盆地北端,这是回迁的先头部队。两天后,我们站在盆地边缘高处看着北面的沙化草原。我们左边,水晶般的阿鲁山冷漠地耸立着,骆驼湖躺在下面单调的山丘之间,绿松石般的湖水倒映着天空。两只渡鸦在空中表演着杂技。再没有别的景象让我对羌塘印象如此深刻。生态之完整,荒凉之魅力,以及无拘无束的自由感觉,一个心物齐游,灵魂舞动的地方,此乃羌塘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