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化商道

2011-01-01孟静

英才 2011年5期

  看似如行云流水、自在随意,而其内在则蕴含着至刚至猛的千钧之力。这,就是太极。
  太极,传演至今,已不再仅仅是一项运动,其引申出的“平衡”、“刚柔相济”、“攻守兼备”、“取舍”等思想、文化,也成为人们揣摩思考的内容。
  尤其是在现代商战和企业管理中,包括太极、释道儒在内的东方古代哲学思想正渐渐显现出特有的魅力,迅速成长为与西方管理体系分庭抗礼的一派学术思想。
  在东西方文化充分交融、碰撞的今天,我们要怎样去判断、去思考其差异、优劣而更好的为我所用?现代商业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的最优模式是什么?
  很显然,把握、领会中国传统哲学的“神”,只会让我们自身变得更为强大,更为淡定,更加宠辱不惊。
  
  太极思想
  《英才》:太极,很中国,但好像每个人对太极的认识、了解又各有差别。你们对太极的理解是怎样的?
  陈锦亚:说到太极,我脑海中首先会闪过的是“双鱼图”。
  我理解的太极,在更多时候,是一个“行动图”,在背后支撑太极学说的是道家思想。
  道,即规律。人对规律只能无限靠近,不可能真正达到。毛泽东有这样一句话非常深刻:“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用道家的思想解释这句话就是:无数的经验积累帮助我们无限靠近“道”,但是我们却永远不可能驾驭规律,至多不过是因为无限靠近规律,得以使我们可以避免更多的错误。道家所谓的“四两拨千斤”,也就是“事半功倍”,便是这个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太极起到的就是行动图的作用。有了这个行动图,我们“靠近”的过程会容易些。
  杨鹏:“太极图”源远流长,它以图的形式揭示了自然、宇宙运行的规律。“太极图”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说阴阳的相反相成、相互平衡,形成了万事万物的秩序、规律。
  我们仔细观察“太极图”,你会发现它上面的每一个点,都能在相反的一方找到与它相对应的点,有此就有彼,有你就有我。它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
  罗安宪:如果把这种思想进一步扩大,广义来看,就演变成了“太极思想”,比如人们讲的“阴阳和谐、平衡”的观念,都是太极的基本观念。我们看“太极图”会发现,阴阳鱼是一个环抱的,圆满的状态。同时,按照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解释:“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阳之间虽不相同,但当一种力量上升的时候,另一种对抗的力量不一定非要加强。一强一弱,推动了“太极图”的旋转。“太极图”应该是在不停地旋转,不停寻找平衡的动态,而“静”,只在一瞬间。
  《英才》:太极,对我们每个人的现实帮助体现在哪里?
  罗安宪:太极强调阴阳之间的关系是和谐、和睦、平衡。太极本身就有一个“和”的意思,圆满。
  由太极到阴阳、再到五行,恰恰是没有哪个因素是绝对的强,“五行”中五种元素相互依赖、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用“相反相成”这个词,再恰当不过。
  陈锦亚:看“太极图”,为什么会有不间断的感觉,为什么会感觉阴的间点与阳的间点的交合在不断转换?很多时候,对你有利的因素很快就会变成对你不利的因素;而开始对你不利的因素,也同样会在不经意间变成对你有利的因素。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葆也。”意思就是如果你真的觉得手上有东西,你还不如与人分享。所谓“分享”,不是白给,而是把自己放到其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这可能对你长期发展有帮助。
  
  太极价值
  《英才》:这种价值在商业,或者说企业管理上,是如何体现的?
  罗安宪: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做人,而不是具体如何做事。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佛家等等,它的价值都恰恰在于“道”,而不在于“术”。当确立了这样一种心态,你再去做事,就不会拘泥于具体的管理方式,而是追求一种精神层面的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各家学说,都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管理企业的方法。这些思想只是解决:你应当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应该有一种什么心态,你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胸怀去面对挑战与困难。只要你能把人做好,做企业一定可以成功。
  陈锦亚:理论上讲,现代管理学始于西方。但如果从本质上看,其实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在很多地方是相互借鉴,相互排斥的。现代企业管理之父德鲁克有这样一句名言:“说到底,我们的企业管理就在于创新。”
  没错,一个企业有不断地创新,才会有不断地发展,从这个方面来看,不管是老庄思想,不管是太极行动图,它们都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人类社会必须不断向前发展。
  杨鹏:企业家心中永远想到这个世界是平等的。
  我想强调的是,“公平”其实是一个自然规律,只想到千方百计的去获取财富,而不是千方百计的用财富去做出贡献,这就是不平衡,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很多东西是“相反相成”的,因为“相反”所以必然成就。在企业管理时,对外,坦然的面对竞争;对内,要听取不同的意见。“敌人”、“敌对力量”是永远存在的,你永远不可能终结矛盾。
  事实也是如此,外部的竞争有助于企业的创新和成长,内部的不同意见有助于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更完善。所以转过来,企业家要有永远面对挑战,永远面对麻烦的强大心态,因为这就是宇宙规律。
  
  东西对比
  《英才》:东西方文化对现代商业的作用,优劣势分别是什么?
  陈锦亚:中国的文化,在管理领域,从来没有像西方那样有一套现代管理的方法,但中国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无限的向管理规则靠拢的。
  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更注重“制度”。要怎么选择呢?看你自己的“修行”。例如,EMBA是给你工具,老庄学说是给你思维方法。当然,你不一定非要接受老庄,你也可以接受佛家、法家、儒家等等,但最终说到底,这些都只是思维方法。但如果你能将EMBA学到的工具,加上这种思维方法,做到真正融会贯通,就真的“天下无敌”了。
  罗安宪:西方讲“二元对立”,讲针锋相对、势不两立,有对抗有竞争,这与中国强调“和”,强调“中庸”的文化是不相同的。西方文化强调平等、博爱、自由、权利、竞争等等,而中国文化强调的是责任、义务、关爱、奉献等等。
  怎么样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关键看哪种文化、哪种思维方式更适合个人成长、企业发展。
  杨鹏:东西方商业哲学都在不断演变,对“财富”的理解,对“成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和制度,是中国文化中缺少的,同时缺少的还有西方深厚的宗教文化。西方的宗教文化对现代商业的促进非常巨大,马克思·韦伯就认为获得财富是个宗教行为,通过财富才能实现他的宗教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