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高效饲养与管理技法
2011-01-01崔洪文
农村百事通 2011年6期
一、种蛙的饲养与管理
种蛙的动物性饲料不得少于60%。每天投饲2次:上午8点及下午4点各1次。投饲量为其体重的10%左右。繁殖旺期,减少投饲量,坚持定量、定时、定点、定质投饲。常清洗消毒饲料台。种蛙养殖要求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深40~60厘米),必要时应换水,有充分光照,适宜温度为10~32℃,最适温度为25~30℃。在繁殖季节,应注意敌害威胁和防暑防寒。
二、蝌蚪及变态期的种蛙饲养与管理
蝌蚪要求饲料新鲜、清洁、多样化。3~5日龄后开始采食。同时全池泼撒浮游生物、豆浆、豆奶等,在饲料台上投饲糜料、颗粒料或膨化料,投饲次数为3~5次/天;投喂量为:10日龄前按体重的2%投喂,15~30日龄按体重的2%~10%投喂,30~60日龄按体重的10%~11%投喂,60~80日龄按体重的11%投喂。
三、幼蛙、成蛙的饲养管理
牛蛙在3~8月龄(体重在50~450克/只)期间生长发育非常快,应加强饲养管理。
1.清塘消毒。放养幼蛙、成蛙前,应彻底清塘消毒。排水翻挖底部淤泥并运走,曝晒蛙池1~2天,然后注水10~15厘米深,用生石灰[75~125公斤/667平方米(1亩)]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以上,12~15公斤/667平方米)全池泼撒。对于新建池子应用酸性物质,如稻草浆水进行脱碱处理,然后注水、放蛙。
2.控制水环境。经常清除剩料、腐败的浮游动植物,并勤换水,控制水温在20~30℃,水深在0.5~0.8米。池塘边种菜植草。每天巡塘2~3次。
3.适密放养。牛蛙应分级分池养殖,也可以用隔网分级同池养殖。放养密度:幼蛙期80日龄50~100只/平方米;体重150克以上50只/平方米;体重250克以上20~30只/平方米;体重500克以上10~20只/平方米。
4.投喂饵料。幼蛙饲料以浮游小动物为主,l~2天后,逐渐减少活体饲料,增加静态饲料。静料投放要定时、定点,逐渐驯化。日投2~3次,投量为牛蛙体重的10%~15%。
四、饵料的选择
1.制作配合饵料。成蛙膨化饵料的配方为:豆饼40%、菜籽饼或花生饼5%、鱼粉10%、血粉5%、麦麸30%、优质草粉10%;蝌蚪粉状饵料的配方为:鱼粉60%、米糠30%、麸皮10%,或小杂鱼50%、花生饼粉25%、饲用酵母粉2%、小麦粉13%、麸皮10%,或蚕蛹粉30%、鱼粉20%、大麦粉50%、维生素添加剂适量。
2.采集天然饲料。各种水蚤、赤线虫、蚯蚓、蜗牛、小鱼、小虾、蛙、田螺、泥鳅和各种昆虫。
3.养殖人工饵料。蚯蚓、蝇蛆、蜗牛、黄粉虫等,还可以培养草履虫、水蚤、藻类等浮游生物供蝌蚪和幼蛙食用。(山东 崔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