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农事指南
2011-01-01
农村百事通 2011年6期
公历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2011年清明是公历4月5日,谷雨是4月20日。本月气温回升较快,各地需根据本地气候情况,密切关注气象预报,适时调整本地区的农事生产,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一、主要农事活动
华南:早稻插秧和田间管理,中耕追肥,治虫。中稻播种。玉米、大豆中耕追肥。
西南:水稻、玉米、棉花等抓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水稻秧田管理。
长江中下游:三麦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湿害。早稻和中稻先后播种,防止烂秧。双季早稻插秧。棉花育苗移栽、苗床管理,直播棉和地膜棉播种。油菜追施花肥,叶面追肥。玉米播种,查苗,补苗,定苗。花生、大豆播种。
东北:水稻育秧。棉花、大豆、甜菜播种。春小麦播种。
华北:小麦拔节期水肥管理。棉花、玉米、大豆、甜菜播种。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
西北:冬小麦松土,培土,灌水,施肥。春小麦播种,中耕,水肥管理。玉米整地播种。
二、主要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冰雹大风、低温冷害、旱灾等。
三、主要防御措施
1.洪涝灾害:主要在我国江南和华南部分地区容易发生,对早稻、春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做好农田除湿排水工作很重要:(1)沟渠系统保持通畅,使地表积水能尽快排去,做到雨过田干。(2)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3)增施肥料,施用有机肥,增强作物抗性。(4)雨季之前检查养殖场、鱼塘周围的围墙、堤坝坚固度,并做好查漏工作,防治洪涝来临时的水产流失。(5)洪涝灾害之后做好消毒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性地准备水产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2.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冰雹大风:这是我国中南部局部地区4月份的主要灾害,暴雨与大风、冰雹相伴,造成冬小麦、油菜倒伏,产量受到影响,棉花、水稻幼苗生长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这部分地区作物的秸秆抗风力强度和打击强度是这个季节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追施肥料,使受灾作物迅速恢复生长,促进外蘖生长成穗。(2)结合追肥及时浇水。(3)中耕松土2~3次;分期收获,减轻损失。
3.低温冷害:这是4月份在我国北部地区易发生的灾害,会使春玉米、一季稻、棉花、冬小麦等作物生长发育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应根据本地区的情况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可在田间燃烧秸秆等能产生烟雾的田间燃料,整地保墒,追肥促使作物生长旺盛以抵抗冷害,保证田间排水系统的通顺,保证无积水滞留田间。对于已经发生冷害的田块,及时查苗补苗,田间冷害严重的可改种其他作物。
4.旱灾:是我国内陆西北地区东北部大部分省区尤其是历史降水量不高的地区的主要灾害,也会对某些年降水分布不均的地区产生危害。4月份的旱灾对南方的早稻移栽及分蘖有很大影响,对畜牧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做好旱灾防备和保护工作,主要从下面几点做起:(1)在水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充分挖掘水源,保证田间供水,在排水通畅的情况下可直接灌溉湿地后排水。(2)水源匮乏的地方要采取耙耱镇压和中耕锄草,使土壤踏实保墒。(3)水源没有保证的地区要人工浇水,补充水分的供应,并尽量利用现代科技条件,采用节水的方式给水耕种。(4)保证牲畜的饮用水。
5.病虫害:我国全境内皆有发生。4月份气温回升,是病虫害的多发季节,今年尤其要注意的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麦蚜、玉米螟、二化螟、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棉盲蝽等病虫害的发生。冬小麦还需要注意红蜘蛛、吸浆虫、锈病等;油菜要注意白粉病、锈病或蚜虫、红蜘蛛等。草原牧地常见的病虫害有蝗虫、草地螟、白刺叶甲、春尺蠖、巨膜长蝽、天幕毛虫、蚜虫等,并要及时注意牧草的生长状况,准备充足的防虫药品或采取生物手段,如引入粉红椋鸟和放牧鸡、鸭等。也可以试着联系作物病虫害的科研专家看是否有生物防治方法,利用生态链来主动保护,这样对各地的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利的。 (江苏 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