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书读帖利养生

2011-01-01李忠东

祝您健康 2011年2期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养气活血。书法与气功相通,讲究静以修身,俭以养性,自古便有“书画人长寿”、“寿从笔端来”之说。习书者把人体精气贯穿于字里行间,既陶冶情操,又开阔了视野。
  书法家中长寿者大有人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活到89岁,得益于书法。他认为,“写大字就是最好的运动”,将在室内写字称之为书法运动。董老写出来的字雄浑飘逸,自成一体。戎马一生的萧克上将文武双全,酷爱习书。虽然年过百岁,依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逝世时享年102岁,与他淡泊名利、致力于文学书法等艺术上的创作密不可分。
  清朝文人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生动地描述了书法对于身心健康的好处:“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时,又觉灵心焕发。”动笔书法时,要求专注于字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动律。一身之力从腰部开始,以意念带动肩、臂、肘、腕、掌,最后贯注于五指。习书者全身使劲,所有的肌肉都在进行小强度的收缩运动,对四肢和脾肾的锻炼很有好处。由于把气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因此能和气血,平阴阳,通经络,调内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练书法是一种体力和脑力有机结合的艺术劳动,集全身气力和思维于笔端,使动、静、乐融为一体。练到一定程度,便可沟通内气运于笔端,达到练气功的效果,起到祛病强体的作用。
  古人云:“夫欲书者,先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构思必须专心致志,才有助于大脑“入静”,不受外界干扰,进入忘我境界,从而去掉杂念和烦恼,远离身边不愉快之事。习字时精神饱满,屏声静气,眼手并用,顿笔裹锋,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令人神清气爽。作品完成时,喜悦感油然而生,倍觉心旷神怡。面对劳动成果,会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顿感胸怀坦荡,身心愉悦。不难看出,习书法既能够使人摆脱紧张,轻松起来,又可以让人告别闲散,充实起来,起到调节生活节奏以及内在心理平衡的作用。
  挥毫疾书能益寿,常读碑帖可养心。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圆形的篆体,可品出“天”的广阔。透过方而扁的隶书,能体味“地”的无垠。从方圆并用的真书,可领略到“人”的睿智。天、地、人“三合”,正是儒家极力倡导的养生理念。天离不开地,地离不开人。相互依靠,同存共长,天人合一,才能使心灵和谐。
  各种碑帖别具特色,富有魅力,令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在疲惫不堪时,读一读温秀雅丽的《黄庭经》,可以使人顿感轻松幽稚。在烦躁郁闷时,欣赏一下博大洒脱的《郑文公》,能够让人心安神定。长期研读碑帖,可以进入人生的高层次境界,保持身心健康。因此说,习书读帖利养生。
  
  (编辑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