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全球领先市场
2011-01-01
英才 2011年1期
早前的东亚出口、美国高消费,以及资源供给国的“三角循环”的经济模式,已经被金融危机打破。“十二五”规划中最突出的思考就是,未来全球的市场在哪里?
陈建明(嘉宾主持、德勤全国客户与市场战略主管合伙人):全球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甚至于政治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也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有哪些发展机遇?
范黎波(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英国在工业革命以后保持了68年的发展,美国则发展了70年,中国已经高速发展30年了,有没有一种机制让中国在未来10年还高速发展。在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存量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变经济模式。
张醒生(大自然保护协会(T N C)北亚区总干事长):国外的环境政策迫使中国走出去的资源型企业,必须在整体战略中纳入环境问题。
周庚申(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已经到了转型的关口,而产业转型的一大隐患就是资源浪费,以及资源持续发展问题。
郭鑫(美世大中华区总裁):中国下一步发展既要社会和谐、减少收入差距,同时也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扩大中产阶级的规模。
袁建华(万宝盛华(中国)董事总经理):2010年人力资源市场的三个关键词是涨工资、招不到人、本土化。
莫跃明(中国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总裁):转变发展方式,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必然选择。
郑国汉(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企业创新反倒亏本,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中国提高生产力的途径可能就堵死了,所以政府有必要出台政策加以规范。
郎华(美国特雷克斯集团中国区总裁):转型的关键,在于发展要服务于市场,现在中国所谓的大企业,无论民企、国企,剩余资金却用来买地,这一点一定要转型。
阎飞(巴可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只有保护知识产权,中国才能真正转变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工业技术国家,创造领先的全球市场。
孙万峰(北京联洋海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创新不能只利于企业,一定要利于行业、利于社会,只有这样产生的创新结果才是伟大的。
刘征宇( R I M公司中国区业务总经理):全球领先不是被领先,不是别人倒下去,我们变成全球第一。
杜德利(德利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学术应该是战略性的。目前,市场、企业与学校缺乏互通,问题不在学生自身,而是教育体系的问题。
刘柯宁(赛峰中国总经理):创造领先市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出口,而是为了中国市场能够成为一个发展基地。
王剑(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全球性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人口不断地增加,205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50亿,因此食品供应和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高群耀(新闻集团全球副总裁):与其说改变给传媒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混乱,不如说带来更多机会,企业的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定位。
高继明(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融危机后期,中国企业得以与国际高端品牌厂商、企业或开展合作,站在这个角度融入国际高端产业是个很好的机会。
白静瀑(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