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应对货币政策收紧的发展对策研究

2011-01-01王丰

理论观察 2011年2期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2 — 0133 — 01
  
  货币政策收紧不利于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0年全省经济总量低于辽宁、内蒙古,在东北地区位居第三位,要使全省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必须要有较快的投资作保证。而今年治理通胀、收缩流动性,我国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将使我省投资增长放缓。而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货币政策收紧将使我省中小企业生存处境更加艰难。
  一、问题的提出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力量之一。然而,在当前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4月6日起金融机构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继今年2月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后,年内第二次加息。按照央行年初制定的今年收紧的货币政策工作目标,央行的货币政策事实上已进入稳健偏紧阶段。而根据目前的现状不排除央行还会继续进行一到两次的加息。在此情况下,企业的贷款利率也比以前有了提高。这使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贷款压力加大,企业生存、发展、壮大难度将更大。
  二、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困境
  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货币政策收紧将使我省中小企业生存处境更加艰难。银行贷款利率的不断提高,对我省企业融资带来更大的困难,以我省28家上市公司为例,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59%、6.75%、8.33%,企业在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到百分之三。如果考虑到我省企业重组等客观因素,那么我省企业的收益率将更低。而与我省相临的吉林省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3.38%、8.11%、11.11%,虽然在08年仅为百分之三,但是如果去掉当时的“ST企业”,收益率依然较我省高出两到三个百分点,并且吉林省的上市公司的收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的收益率则达到百分之五左右。
  在《资本市场与中国企业家成长:现状与未来、问题与建议——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规模越小的企业,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能够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和“银行贷款能够满足企业外部扩张的融资需要”的比重越低,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越大。其中,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相对较大。调查表明,40.3%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的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比率明显高于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72.2%的非国有独资企业的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企业外部扩张的融资需要”。与此同时,2011年1月以来,商业银行公司贷款均普遍上浮,上市股份公司贷款利率上浮起点一般为20%-30%,中小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上浮40%-50%。
  在收紧的货币政策下,我省上市公司在偿还完银行贷款利息后,利润不到百分之三,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扩大规模面临巨大的挑战。上市公司生存环境已经如此艰难,而对于那些中小企业的生存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三、银行信贷对我省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分析
  在紧收的货币政策下,我省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方面面临以下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外部环境的制约。由于当前的货币政策及指向,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求极高,使贷款准入和监管更为严格,向中小企业谨慎贷款。二是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制约。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天然的困难。三是贷款本身外的贷款成本高。
  四、改善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
  在当前的货币政策下,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支持,以扶持我省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是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倾斜性政策,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帮助和扶持,使中小企业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能够继续生存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区域的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规划,加大对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
  二是充分发挥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政府行为与省内相关的商业银行协商,针对我省特色农业、食品、原材料加工等效益有保障并且在全国又有名气的生产项目,企业在银行贷款利率方面应给予优惠。
  三是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探索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模式。通过政府的研究机构对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黑龙江省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意见。
  四是完善我省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对我省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使信誉良好的企业不再成为银行金融机构信贷压缩的首选对象。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由于中小企业资信意识淡薄,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企业和银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必要从法律法规着手,规范社会信用程序,尽快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的和具有权威性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由此强化和引导中小企业对资信评级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信用程度的提高。